五峰山景區[山東省長清區五峰山景區]

五峰山景區[山東省長清區五峰山景區]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五峰山景區位於濟南市長清區境內,距濟南市區22公里,是國家級黃金旅遊線“一山一水一聖人”上的重要景區。自古以來就被與泰山、靈岩並稱為“魯中三山”。它屬於泰山支脈,主峰海拔395米,因五個橫空出世的秀麗山峰(即:迎仙峰、望仙峰、會仙峰、志仙峰、群仙峰)而得名。另有河南省舞鋼市五峰山景區。

簡介

五峰山屬溫帶大陸性半溫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季短,氣溫回升快,降雨少;夏季炎熱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漫長,寒冷,少雨雪。 這裡歷史悠久據碑文記載:五峰山在秦朝時就被開發,金元代時整個被拓展,在明代達到了繁榮的頂點。

相傳玉皇大帝的五個女兒路經此處,見其風景秀麗,不願離去,於是分別化作迎仙峰、望仙峰、會仙峰、志仙峰和群仙峰,五峰山由此而得名。五個仙峰常年環抱在綠樹濃蔭之中,宮、觀、亭、台相互掩映,風景絕佳。優美的自然景觀和悠久的歷史文化渾然融為一體。

五峰山景區南接泰山,西望黃河,東與104國道、京福高速公路和京滬鐵路相連,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十分便捷。

五峰山集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森林公園和省級旅遊度假區為一身,五個仙峰常年環抱在綠樹濃陰之內,朦朧於流雲薄霧之中。古來就以其環境辟靜、古幽秀麗而著稱,贏得“登泰山而小天下,上五峰始知清幽”之譽,更被道家佛門視為風水寶地。

實用信息

特色小吃及特產

特色小吃有時令野菜、野兔、山雞、山蠍子等。特產有藥材、時令野菜、山蠍子等。

推薦路線

五峰山景區 五峰山景區

進山—天門—更雞橋—將軍椅—月明池—十三太保(木牌坊)—午朝門—三清殿遺址—玉皇殿—清泠亭—清泠泉—千年古銀杏—碧霞宮—真武殿—九十一級台階/朝陽洞—三元殿—山頂。

旅遊時間

五峰山屬溫帶大陸性半溫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季短,氣溫回升快,降雨少;夏季炎熱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漫長,寒冷,少雨雪。最佳遊玩時間在3-11月,建議遊玩時長3-5小時。

開放時間

7:00-19:00(其他時間隨時有值班人員)。

票價信息

40元通票;團體20人以上、旅行社、老年證、暑期學生證均有優惠。

免票政策:1.3米以下兒童免票,70歲以上老人憑老年證或者身份證免票。

優惠政策:60-70周歲老人憑本人有效證件可購買優惠票。學生憑有效證件(學生證)享受半價優惠。

交通信息

內部交通

公車

1、可乘坐游707路,目的地:長清五峰山。
去程:解放橋(8:00)、泉城廣場(8:15)、省體育中心北門(8:30)、市立五院(8:50)、五峰山(9:30)、靈岩寺(10:00)。
回程:靈岩寺(15:30)、五峰山(16:00)、市立五院(16:40)、省體育中心北門(17:00)、泉城廣場(17:15)、解放橋(17:30)。
往返車費:20元/人。

營運時間:4月-10月、雙休日及法定節假日08:00-15:00,平時沒車。

2、每周五到周日8:00在解放橋乘游61路可直達景區,往返票價20元/人。

計程車

市區從濟南街乘坐計程車大約50-80元。

外部交通

飛機:景區距濟南遙牆國際機場約80公里,車程時間約80分鐘。

火車:景區距濟南火車站約40公里,車程時間約30分鐘。

汽車:景區距濟南客運中心約40公里,車程時間約30分鐘;從濟南客運中心,可乘坐開往五峰山的專線車,大約半小時一趟,60分鐘可到達五峰山(10元/人)。

自駕:G20(青銀高速)/G2(京福高速)——崮山出口下——104國道南行駛約5公里——崮雲湖路口處(有指示牌)右拐行駛約5公里即可到達,下高速後約需10分鐘車程。

主要景點

五峰山景區[山東省長清區五峰山景區] 五峰山景區[山東省長清區五峰山景區]

五峰山是著名的道教聖地。道觀分南北兩觀,南觀,又名玄都觀,是明德王的香火院。觀南的棣山之南邊,是德王陵寢園,坐落著六代德王的陵寢。北觀,也就是洞真觀,始建於明太和年間。金敕封為“洞真觀”,元敕封為“護國神虛宮”,明敕封為“護國隆壽宮”。建有皇宮門、午朝門、三清殿、玉皇殿、碧霞宮、真武殿、石牌坊、三元宮等,觀東有明神宗恭奉其母 李娘娘的九蓮殿,觀西有朝陽洞、青帝宮等古蹟。另外,觀內尚有臥龍池、清泠亭、百丈階、碑林等景觀。迎仙峰西側的蓮花洞的佛教造像是東魏時期的遺存,是古代勞動人民的藝術傑作,也反映了五峰山有佛教活動的歷史。

五峰山有內外八景。內八景是青龍峪、白虎峪、仙人台、無影廟、清泠泉、迎仙橋、七星泉、更雞橋;外八景有青崖積翠、潤玉七峰、明泉早照、風山煙雨、滾粟朝霞、魚台釣月、杏堤春曉、薛嶺牧樵。近幾年來,五峰山加快了景點的恢復和基礎設施的建設,漸漸有了“齊魯仙境”的美譽。又因泉水處處可見,流泉飛瀑蔚然壯觀,加之林茂樹封,濃蔭蔽日,暑季氣溫比外界偏低3-7攝氏度,被讚譽為“避暑仙境”。

五峰山景區[山東省長清區五峰山景區] 五峰山景區[山東省長清區五峰山景區]

五峰山有自然、人文景點213處。主要有:

1、皇宮門,建於金元,底座8個臥獅兩兩相對,各具情態;

2、玉皇殿及殿前石刻。始建於元,東西側配有龍王殿和虎神殿。殿前最珍貴石刻當屬崔先生像贊碑;

3、銀杏樹,高35米,雌雄同株,有兩千餘年歷史,為濟南地區樹中之冠;

4、三元殿,始建於元,內祭三宮大帝,1996年開始修復;

5、青帝宮,始建於明,是五峰山內規模最大最豪華的建築群;

6、聖佛蓮花洞,是佛教石窟造像,雕鑿於東魏、北齊年間,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和藝術價值;

7、明德王墓,位於道佛山南,系明英宗之子朱見鱗及其六世嫡系子孫的墓穴,對研究明代帝王陵葬制度,具有重要價值。

五峰山景區[山東省長清區五峰山景區] 五峰山景區[山東省長清區五峰山景區]

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景觀孕育了悠美的傳說。相傳,五峰山的五座仙峰是玉皇大帝的五女兒思凡下界轉化而成。崔先生像贊碑所題的崔先生是金代洞真觀道士,他博覽三教群書,融“儒、道、佛”為一爐,且精通醫術,為百姓治病,不取分文。美麗的傳說,不勝枚舉。五峰山已初步形成了集“食、住、行、游、購、娛”於一體的大旅遊格局。三星級賓館五峰閣已投入運營。另外,為適應發展生態旅遊而興建了森林浴場,可滿足遊客“食、住、游、娛”的需要。到五峰山旅遊交通便捷,有公交公司直達的旅遊專線車。每年的3-11月是遊覽的最佳時節,此時風光旖旎,遊人如織。到五峰山觀光,可以品嘗到獨具特色的“道家菜、長清大素包、崮山饃饃”等風味小吃,可以買到木魚石製品、銀杏等作為旅遊紀念。

五峰山特色

五峰山景區[山東省長清區五峰山景區] 五峰山景區[山東省長清區五峰山景區]

五峰山仙境的特色是:秀、幽、奇、古。

秀:五峰山有泉。有名的泉就有清冷泉、七仙泉、七星泉、青龍泉、白虎泉、潤玉泉、鹿泉。泉水水質純淨,煮沸無垢,清洌甘甜。

幽:五峰山有洞。山上山下蒼松翠柏掩映著的安樂軒、蓮花洞、王母洞、崇玄洞、隱仙洞都是幽中之最。

奇:五峰山有石。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五峰山的奇峰怪石,山奇、樹奇、橋涵奇。

古:五峰山形成年代古,有古道觀。道觀分南北觀:南觀名玄都觀,是明德王的香火院;北觀名洞真觀,宮、殿、亭、堂主要集中於此。歷史上五峰山道觀曾4次受到皇帝的敕封。

五峰山的主要遺址有皇宮門牌坊、午朝門、三清殿、玉皇殿、碧霞宮、真武殿、隆壽宮石坊、三元殿、朝陽洞、青帝宮、清冷亭、百丈石階、碑林等,還有當年道佛山農民起義的寨門、寨牆、馬道、點將台、南北校場、南北吊橋及半穴居式營房262間。

開發歷史

長清五峰山 長清五峰山

五峰山形成於地殼發展史上最古老的地質年代——太古代。而最早的開發記載則可追溯到秦漢,據清順治七年《重修五峰山李公碑記》載:“及觀歷代碑篆,有漢武帝封禪記焉,有李斯之小篆存焉。”由此可知,不但泰漢時期就有所開發,而且已經有了相當的地位和知名度。又據《五峰山志》記載:“五峰山始建於秦,興發於北魏,廣拓於金元,繁榮於元明,垢污於明末清初。”而聚仙峰西側峭壁上的蓮花洞石窟造像則鑿刻於東魏至隋之間,距今已有1400餘年,可見南北朝時期便有佛教在這裡發展。但卻不知何故到金元時期道教又在此興盛起來,道觀規模空前宏大,占地達2085畝。到明清時更盛,且分為南、北兩觀。北觀叫“洞真觀”,現存的宮殿、亭、台等也主要集中在北觀。南觀原為玄都觀,又稱元都觀。地址在洞真觀正南0.5公里道佛山南麓,是明德王的香火院。

明英宗朱祁鎮於天順元年(1457年),封其二子朱見粼為德王,初府德州,後改濟南。宣宗成化三年(1469年)朱見粼到濟南就藩,直到崇禎十二年德王朱由樞被清兵俘虜,共歷七代172年,有六位德王(即德莊王、德懿王、德懷王、德慕王、德定王、德端王)的陵墓在這裡。陵園周圍建有院牆和門坊,門坊前對列著精美的石雕馬、羊和群獸,氣勢宏偉而莊嚴。從近年發掘的德莊王墓看,對於了解和研究明代的歷史、文化及帝王殯葬制度等,都有重要價值。

據考,五峰山道觀屬全真教龍門派的發祥地。“北七真”中的邱處機、郝大通、劉長生三位真人曾來此弘道。其主要活動都集中在北觀。北宋時,五峰山列道教名山第九位,明朝時列第十二位。歷史上五峰山道教曾4次受到皇帝敕封:金世宗大定三年被封為“萬壽之院”;金宣宗貞佑年間敕封“洞真觀”;元代又被封為“護國神虛宮”;萬曆二十二年明神宗朱翊鈞派全真道士周玄真頌發《道藏》金經480函,敕封為“保國隆壽宮”。朱翊鈞為供奉其母李太后,在五峰山修建了一座豪華的九蓮殿,封太后為“九蓮菩薩”,並命周玄真辟山重修五峰道觀,“創構宮宇、樓殿巋崇,金壁輝瑩,號稱極盛。”從現在尚存的歷史遺址看,便不難相象昔日五峰山道觀古剎林立,香菸燎繞的盛況。

目前,五峰山可供遊覽與觀瞻的歷史文化遺址和建築物有皇宮門牌坊、午朝門、三清殿、玉皇殿、碧霞宮、真武殿、隆壽宮石坊、三元殿、朝陽洞、蓮花洞石窟造像、青帝宮、清泠亭、百丈階、碑林及明德王陵。此外,青崖寨農民起義舊址上的寨門、寨牆、馬道、點將台、南北校場,南北吊橋及半穴式營房262間,還向遊人展示著昔日的一時強盛,供遊人想像當那義憤填贗、氣沖斗牛的起義大軍在此演練格殺的雄壯場景。

五峰山之秀,在於它眾多的泉群。這裡峰巒疊翠,綠樹遮天,加之特殊的地質、地貌,也便自然孕育眾多噴涌而出的山泉。走進五峰仙境,上有濃蔭蔽日,下有清風送爽。山澗里,清泉激石泠泠響;溝壑中,溪水低吟潺潺流。便是有千種思慮,萬般愁悵,也能將你洗出一個上好的心境來。由於其特殊的地質構造,這裡的泉水水質純淨,清洌甘甜,即使你的水壺、茶具經年使用,也無需打磨刮擦,終不會生出些許水垢來。其中最著名者便有清泠泉、七仙泉、七星泉、青龍泉、白虎泉、潤玉泉、鹿泉等十餘處。

泉水終年不竭,滋潤、哺育了五峰山上千種植物。有嬌妍可人的翠葉紅花;有妖嬈美麗的山丹花;有濃郁芳香、多姿多態的勿忘我;有紅如焰火的野百合;有冬夏常青、雪中更茂的王瓜菜;還有似人狀獸的名貴中藥何首烏;稀有的金楸、獨特的圓柏、罕見的五葉松、珍貴的降龍木以及滿山遍野的松柏和許多知名不知名的樹種,把五峰山覆蓋的嚴嚴實實,生生將這兒的暑季氣溫比外面世界低下去3℃—7℃,營造出一個清靜幽雅的絕妙天地來。大自然似乎特別青睞這塊風水寶地,又偏將大大小小的岩洞造化于山中。其中安樂軒、蓮花洞、王母洞、棲真洞、崇玄洞、隱仙洞等,為洞中之最幽絕者,不是古柏倒掛於絕壁,便是白雲繚繞於洞口。人說幽深之美,美在自然;康健之竅,莫過心清。來這裡,林中一走,參得世事皆自然;洞中小坐,頓悟天地之真純。可謂:塵世煩囂皆忘卻,城闕雜念共剪除。

五峰山之奇,奇在山奇、樹奇、水奇、橋奇。山奇:除五個仙峰橫空出世之外,鯤鵬崗似大鵬展翅欲飛;玄龜山如臥龜引頸西望;南邊為道(人)北面為(臥)佛,渾然天成的道佛山;斜陽下猶如“龍蛇騰躍”彩繪浮雕的飛虬崖和遠看似廟、近看是石的無影廟山,並稱為五大奇山。樹奇:石生樹,樹抱石,石銜樹,樹拱石,奇形怪狀,巧奪天工之古樹絕景遍及山間;其中集五種松、柏枝葉於一身的“五葉松”;有樹幹平直生長齊齊指向南方的“思鄉樹”;有“身在故土為異客”的“天津客”柏;有2000年高齡、而今仍然枝繁葉茂,果實纍纍的銀杏樹;有“迎恩閣下天澤松,一天門上地翠柏”;還有“高枝千歲對五峰,天生五股似蒼龍”的五股穿心柏……。水奇,已列山中諸泉。而橋奇則是賴水而生,有迎仙橋,志仙橋、更雞橋、“橋上水,水上橋” 、“走橋不見橋”、“一步三孔橋”,自然橋橋皆美景,橋橋有故事。

神奇的山水,眾多的文物,燦爛的文化,悠久的歷史,除吸引天南海北遊客之外,還成為影視劇重要的外景地。自1985年以來,就有《八仙過海》、《少年特工》、《水滸傳》、《甘十九妹》等二十幾部影視片在此拍攝,許多細心的觀眾來到五峰便能辨得哪裡是八仙吃酒的石桌,哪是何仙姑升天做背景的銀杏樹,並借景生情為自己演繹出許多可資回味的“小品”攝入相機,珍藏於影集。

近年,隨著改革開放和旅遊事業的迅速掘起,五峰山在保護修復古文化遺存的同時,又開闢了白虎峪、青龍峪省級森林公園旅遊熱線,新建了月明池等景點。為滿足人們返樸歸真,走進大自然的需求,又開闢了森林浴場和帳篷式的野外宿營地。各具特色的11座別墅樓改造、裝修完好;三星級賓館“五峰閣”與五座山峰遙相輝映;投巨資興建的濟南遊樂園和齊魯碑林正在緊張施工;萬畝御杏園卻已進入枝繁葉茂的盛果期。

據史料記載:金代時在五峰山建造道觀,明代時道觀達到極盛;道觀分為南北二觀,北觀稱洞真觀,南觀稱玄都觀。山中還有明德王府6座王墓。據《五峰山志》記載:“五峰山始建於秦,興發於北魏,廣拓於金元,繁榮於朱明,垢污於明末清初。”五峰山歷史悠久,據碑文記載:五峰山興發於秦,廣拓於金元,繁榮於朱明。五峰山是著名的道教聖地。道觀分南北兩觀。我們只能遊覽北觀。北觀,即洞真觀,始建於明太和年間。金敕封為“洞真觀”,元敕封為“護國神虛宮”,明敕封為“護國隆壽宮”。建有皇宮門、午朝門、三清殿、玉皇殿、碧霞宮、真武殿、石牌坊、三元宮等。另外,觀內尚有臥龍池、清泠亭、百丈階、碑林等景觀。歷史上五峰山道觀曾4次受到皇帝的敕封。優美的自然景觀和悠久的歷史文化融為一體,景景生輝,處處生情。

觀東有明神宗供奉其母李娘娘的九蓮殿。觀西有朝陽洞、觀西有朝陽洞、青帝宮等古蹟。但是,通往觀西的石階路上布滿的灰塵,表明沒有人過去遊覽。迎仙峰西側的蓮花洞的佛教造像是東魏時期的遺存,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洞內有大佛五尊,小佛242尊,是古代勞動人民的藝術傑作。

傳說:更雞橋又名金雞橋。傳說,橋下曾有塊大石頭,大石頭裡曾藏有一隻金公雞,人們就叫它金雞石。金公雞夜半時分便在橋上引吭高歌,無論雪雨風霜,不管霹靂風狂,總會分秒不差,認真負責。金雞報曉的事越傳越遠。後來,不知是一位好事者還是愛財貪心之徒,拿來鐵鍬鋼釺劈巨石尋金雞。誰知,金石劈開,金雞一無所見,而“金雞報曉”的情景卻永不再現。有人說,金雞離開金雞石飛到了迎仙峰下的金雞窩。如今金雞窩和更雞橋都無羔安在五股穿心柏!路北有一棵千年古柏,五股虎爪龍鱗似的樹幹象巨人伸展開來的手指,卻又共同生長於一個粗大的樹墩上,樹墩中間有個小洞,象人的心臟在那裡勃勃律動。故名:五股穿心柏。相傳,這棵五股穿心柏及五峰山上那些參天大樹都源自一個“聚寶盆”的故事:很久以前,五峰山北面的土山村有家大財主,家裡雇了很多的長工、短工。大財主怕長工們回家吃飯耽誤幹活,就讓一個小夥計專門往地里送飯。有一天,小夥計匆匆忙忙少帶了一個碗,他自己就只好用剛剛從地里刨出來的小瓦盆盛飯吃。吃罷飯,他又覺著小瓦盆挺好玩,就帶回家去,放在枕頭邊,時不時的拿來把玩,發了工錢也往裡邊放。沒想到,他放進去的那幾個小錢,卻是隨拿隨生,再也拿不完了。原來那個小瓦盆是個聚寶盆呀!
也怪小夥計嘴上不嚴走了風,那財主得知此事,硬說是聚寶盆從他的地里挖出來,當然就該是他家的。生生把聚寶盆從小夥計手裡奪走了。老財主高興地合不攏嘴,走路、吃飯,白天、黑夜都抱著不鬆手。一轉眼,五峰山四月初八廟會到了。老財主抱著聚寶盆去趕會,心裡盤算著如何把山會上的東西全買下,過了一天門,只見趕會的人山人海,擠擠抗抗,水泄不通。老財主怕擠壞了聚寶盆,就偷偷地埋在路北的山坡上,為了待會兒好尋找,還插上五條柏樹枝做記號。可是等他踅摸好了物件,講好了價錢,回來拿他的聚寶盆時,滿山遍野都插滿了柏樹枝,埋聚寶盆的位置再也找不到了。再後來,滿山的柏樹枝都活了,南北兩觀三千畝山場成了大樹參天的密林;插在聚寶盆上面的五枝柏樹枝便長成了這棵“五股穿心柏”。不信,你就仔細看,中間便是沒有長攏的聚寶盆口!後人有詩說:“天生五股似蒼龍,高枝千歲對五峰,此中疑有精靈在,為見樹中有洞生,那金雞卻杳無影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