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與行政區劃
二龍山林場位於密山市西北部,場址距密山市24公里,地理坐標為東經130°19′18″—131°41′20″,北緯45°31′05″—45°41′20″。東鄰裴德鎮,西與七台河市龍山林場、密山市三道嶺林場接壤,南與密山市連珠山林場相鄰,北與855農場相接,東西長32公里,南北寬17.3公里,行政區劃隸屬密山市裴德鎮管轄。
自然地理概況
山脈:林場位於長白山系完達山脈那丹哈達嶺東南麓低山丘陵地帶,境內最高峰煤窯西山,海拔640.3米,平均海拔280米,西北高,東南低。最大坡度38°,平均坡度18°。
水系:主要河流有3條,小裴德里河發源於馬鞍山北坡,由西向東流入青年水庫,然後流入穆稜河,總長17公里。塔頭湖河發源於珍子山西坡,長17公里,經二龍山北坡,向南注入穆稜河。鍋盔河發源於三道嶺林場交界處九頂山北坡,自西向東由鍋盔山東坡折向西南,入吊龍河,流程11公里。
氣候: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夏短悶熱多雨,冬長寒冷乾燥,最高氣溫35℃,最低氣溫-32℃,年降水量550毫米,年蒸發量1425.2毫升,全年日照時數2467—2576小時,年均溫度2.5℃。年≥10℃積溫2300℃,初霜期九月下旬,終霜期五月中上旬,無霜期110—120天,解凍期為4月中旬,結凍期為10月下旬,年平均風速4.0—4.6米/秒。
土壤:主要為暗棕壤,分3個亞類。面積19107公頃,占經營面積的88.3%。草甸土21公頃,分布在河岸階地。沼澤土分布在低洼谷地,分3個亞類,分布面積2501公頃,占經營總面積的11.6%。
植被:屬長白山北部植物群落,喬木有紅松、落葉松、樟子樹、水曲柳、胡桃楸、柞樹、樺樹、楓樺、楊樹、椴樹、柳樹、色木等,灌木有胡枝子、榛子、杜鵑、刺五加等,草本植物有烏蘇里苔草、羊胡草、鈴蘭、玉竹、蒼朮、蕨類、小葉樟等。菌類有元蘑、榛蘑、黑木耳、松傘蘑等。
野生動物:主要有黃鼬、香鼠、蛇、狐狸、獾、兔、野鴨、林蛙、野豬、狍子、野雞、飛龍等。
社會經濟情況
現有人口430人,在職職工101人,離退休59人,管理人員9人,工程技術人員2人。固定資產60萬元,年產值220萬元,年上繳利潤120萬元。有3級公路30公里,林區簡易公路32公里。施業區內分布大小村屯15個,村屯之間有道路相通,場內道路網密度為0.4延長米/公頃,交通方便。
森林資源狀況
森林資源概況:經營總面積21629公頃,林業用地21368公頃,有林地12341公頃。其中天然林10071公頃,人工林2270公頃,灌木林498公頃,未成林造林地423公頃,苗圃4公頃,無林地8102公頃。非林業用地261公頃,森林活立木總蓄積917650立方米。森林覆被率57.1%。
林分類型:林場森林面積12341公頃,蓄積917650立方米;天然林面積10071公頃,蓄積766920立方米,林分類型為柞林,占森林面積的81.6%和蓄積的83.6%;人工林面積2270公頃,蓄積150730立方米,占森林面積的18.4%和蓄積的16.4%。其中人工落葉松林面積1601公頃,人工樟子松林561公頃,人工紅松林108公頃。
森林分類經營區劃:在林業用地中,區劃生態公益林總面積18158公頃,占林業用地85%。其中區劃界定重點公益林7530公頃,占林業用地35.3%;區劃界定一般公益林面積10628公頃,占林業用地49.7%。區劃商品林3210公頃,占林業用地15%。
林業生產建設情況
自1957年建場以來,國家累計投資224.7萬元,其中,事業費投資179.2萬元,基建投資45.5萬元。累計植樹造林10483.2公頃,現保存人工林、未成林及林冠下造林面積共2538公頃。生產木材14.6萬立方米,年育苗3公頃,年產成苗120萬株,品種有落葉松、樟子松、紅松、雲杉。
農業基地1500公頃,年產大豆250萬公斤;養羊500隻,年利潤100多萬元。
發展方向
一是對生態公益科學經營,嚴格管護,追求最大的生態效益;對商品林通過招商引資、個人投資、聯營合作等形式,營造速生豐產林和經濟林,追求最大的經濟效益。二是依託當地的資源優勢,有計畫、有組織地發展山野菜、食用菌、藥用植物等山產品,大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
發展項目
開發林區林蛙、山雞、蛇等野生動物馴養項目;建野生漿果基地,形成飲料加工產業;開發並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食用菌產業。
林場場長:王 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