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綱六變

中醫診斷學名詞。辨證方法。八綱中,以陰陽為二綱,以虛實表里寒熱為六變,並以二綱統六變。

解讀

張景岳在辨證論治中,把陰陽稱為“二綱”,表里、虛實、寒熱稱為“六變”,明確提出陰陽為“醫道之綱領”,認為診病施治必先審陰陽“二綱”,“陰陽既明,則表與里對,虛與實對,寒與熱對。明此六變,明此陰陽,則天下之病,固不能出此八者”。張氏之所謂“二綱”、“六變”,至今仍作為辨證施治的綱領,而以“八綱”著稱。

中醫套用

二綱六變的中醫套用——八綱辨證

八綱為辨證方法的總綱,臨床上無論運用臟腑、經絡任何一種辨證方法,都必須以八綱進行分析,才能作出具體的判斷。各種疾病的表現雖然錯綜複雜,但基本都可以用八綱以辨識之,以探求疾病的屬性,病變的部位,病勢的輕重,個體反應的強弱,從而作出判斷,為臨床診斷和施治提供依據。陰陽是指疾病的類別,表里是指病變的部位深淺,寒熱是指疾病的性質,虛實是指邪正的消長盛衰。

1、表證

指六淫之邪從肌表、口鼻侵襲人體,病變反映在身體淺層,以發熱、惡寒、脈浮、苔薄白為主要臨床特點的證候。《景岳全書·傳忠錄》說:“表證者,邪氣之自外而入者也,凡風寒暑濕火燥,氣有不正,皆是也。”表證常見於外感病的初期階段,往往具有起病急、病程短的特點。

2、里證

病變部位在身體深層,即在臟腑(氣血、骨髓)受病而反映出來的證候。《景岳全書·傳忠錄》說:“里證者,病之在內,在髒也。”里證是與表證相對而言的,概括地說,凡非表證的一切證候皆屬里證(里證多具有病程長、起病緩慢的特點)。多見於外感病的中期、後期或內傷病。

里證的成因,大致有三種情況:一是外邪不解,內傳入里,侵犯臟腑而成;二是外邪直接侵犯臟腑所致;三是情態所傷,飲食,勞倦等因素,直接損傷臟腑,致使臟腑功能失調,氣血逆亂而出現的種種病證。

3、寒證

感受寒邪,致使陰氣偏盛,或人體陽氣虛衰,陰寒內盛所表現的機能活動衰退的證候。臨床多具有冷、涼、稀的特點。寒證多因外感寒邪,或寒邪直中臟腑,或素體陽氣虧虛,或久病之後,陽氣受損而成。寒證包括表寒、里寒、虛寒、實寒等。

4、熱證

感受熱邪,致使陽氣偏盛,或人體陰液虧損而陽氣偏亢所表現的機能活動亢進的證候。臨床多具有溫、熱、稠的特點。熱證多因外感火熱之邪,或寒邪化熱入里,或因七情過極,郁而化熱;或因飲食不節,蓄積為熱;或房室勞傷,劫奪陰精,陰虛陽亢所致。熱證包括表熱、里熱、虛熱、實熱等。

5、虛證

指機體正氣不足,即陰、陽、氣、血、精、津和經絡、臟腑功能減退,抗病能力低下,所表現的一系列衰弱和不足的證候。形成虛證的原因,有先天不足和後天失養兩個方面,但以後天失調為主。如飲食失調,後天之本不固;七情所傷,勞倦太過,內傷臟腑氣血;年老體弱,房事太過,損傷腎臟真元之氣;久病失治、誤治,損傷人體正氣等,均可形成虛證。

6、實證

實證是指人體感受外邪。或體內病理產物蓄積體內。正氣未衰,邪正鬥爭激烈所表現出一系列病理性反映比較劇烈的,有餘的證候。形成實證的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風寒暑濕燥火六淫之邪侵襲人體;另則是由於臟腑功能失調,氣、血、津液代謝障礙,以致痰飲、水濕、瘀血、氣滯等病理產物,停滯於體內,以及食積、蟲積等,均可形成邪氣盛的實證。

7、陰證

凡符合陰的一般屬性的證候,稱為陰證。里證、虛證、寒證均屬陰證的範圍,不同的疾病,所表現的陰性證候不盡相同,各有側重。

8、陽證

凡符合陽的一般屬性的證候,稱為陽證。表證、熱證、實證均屬陽證的範圍。不同的疾病,所表現的陽性證候不盡相同,各有側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