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經典戰役全記錄:閃擊波蘭

二戰經典戰役全記錄:閃擊波蘭

一個謊言,便開始了堂而皇之的侵略;一個陰謀,便引發了世界性的空前災難。一個勇於用鮮血和生命捍衛尊嚴的民族為何多次被瓜分;一個誕生過鋼琴詩人的美麗國度為何被施行“人種上的滅絕”計畫而變得滿目瘡痍生靈塗炭?一個現代閃擊戰的完整標本,如何在人類戰爭史上第一次機械化部隊的大進軍中展現? 法西斯德國為侵略和占領波蘭而發動的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爆發的標誌,是大戰在西方的第一戰。《閃擊波蘭》真實再現了德波戰爭的全過程。 《閃擊波蘭》原著由博爾克曼·博佩爾編寫。

內容簡介

《二戰經典戰役全記錄》叢書以二戰中的重大戰役為切入點,通過對各個戰役的階段性記錄,來展示整個戰爭的進程,從而對二戰進行重點回顧和深入思考。
博爾克曼·博佩爾所著的《閃擊波蘭》為其中一冊。一場“鷹擊羔羊”的懸殊對決:不到40天,經過行軍坦克無情的蹂躪和蘇軍落井下石的背後一刀,擁有100多萬軍隊的波蘭“閃電”般地淪亡了。

媒體推薦

“波蘭再一次遭到了兩個大國的侵略。這兩個大國同其他大國一起奴役波蘭達150年之久,但卻不能摧毀波蘭民族的精神。華沙的英勇抵抗,表明波蘭的靈魂是不可毀滅的。”
——英國首相邱吉爾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他們(波蘭首相)的思想落後了80年。”
——英國軍事理論家利德·哈特
“波蘭戰役對於我的裝甲部隊而言,是第一次火的洗禮。”
——德國“裝甲兵之父”古德里安

圖書目錄

第1章 德國重整旗鼓
NO.1 發瘋的凡爾賽和約
NO.2 德意志開始恢復元氣
NO.3 擎起鐵卐字大旗
NO.4 重返大國
第2章 野心的膨脹
NO.1 要大炮不要黃油
NO.2 禿鷹軍團在行動
NO.3 為和平而消失的國家
NO.4 希特勒高舉魔刀
第3章 實施突然襲擊
NO.1 “一號作戰指令”
NO.2 閃擊!閃擊!
NO.3 “開始北進行動”
NO.4 坦克,向波蘭推進
第4章 羔羊的抵抗
NO.1 波蘭人的“西方計畫”
NO.2 波蘭的抵抗
NO.3 唯一的希望
第5章 盟國的反應
NO.1 宣戰
NO.2 遲到的最後通牒
NO.3 靜坐戰爭
NO.4 “雅典娜”號的沉沒
第6章 熊羊鷹的較量
NO.1 火車上的辦公室
NO.2 波蘭永遠不會滅亡!
NO.3 熊的背後一掌
NO.4 未解之謎
第7章 波蘭慘遭肢解
NO.1 華沙的淪陷
NO.2 熊與鷹分享獵物
NO.3 波蘭政府在流亡
第8章 新戰術用於實戰
NO.1 “恐怖”的代名詞
NO.2 協同作戰
NO.3 閃擊戰的理論
第9章 硝煙並未散盡
N0.1 波蘭失敗的原因
NO.2 血雨腥風
NO.3 和平攻勢

文摘

從1919年1月18日到1919年6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勝國在巴黎召開會議,與戰敗國分別簽訂契約,建立國際聯盟,後又舉行華盛頓會議,構築了所謂的凡爾賽一華盛頓體系。
1919年6月28日,《協約及參戰各國對德和約》的簽字儀式在凡爾賽宮鏡廳舉行。在此之前,戰勝國曾為建立國際聯盟的事情爭吵不休,幾乎對每一條條款都進行了激烈的爭執。美國總統威爾遜、英國首相勞合·喬治、法國總理克里孟梭都先後以將退出和會的做法來威脅對方,而在對戰敗國的瓜分與削弱上,他們卻有著共同的利益。
走在最前面的是法國。法德是世仇,前有1870年普法戰爭戰敗的恥辱,後有一戰中法國作為主戰場受到的重創,所以法國人試圖在談判桌上將德國肢解,並最大限度地壓榨德國。他們不僅提出了在萊茵河左岸劃定不設防地,而且還堅持奪取盛產鐵煤的阿爾薩斯和洛林。出於對法國會過於強大的擔心,英美不贊成過分削弱德國,但在瓜分和掠奪這一點上,他們沒有任何異議。
整個對德契約的草擬和討論過程都是在排除德國政府參與的情況下進行的。1919年5月7日,和會主席克里孟梭將和約文本交給德方。在進行了一系列爭論後,6月17日,和會將和約最後文本交給了德國。在照會裡,克里孟梭提到:“今天這一條約文本,要么完全接受,要么完全拒絕。”要求在5天(後改為7天)內答覆,如到期還未答覆,各國將宣布停戰終止,並“採取它們認為有利於強制執行和約有關條款的步驟”。為此,協約國集結了39個師,授權在“停戰終止時。立即開始前進”。
當天,凡爾賽和約在柏林一經公布,便引起了極大的反感。條約極大地刺傷了德意志民族的自尊心,激起了德國人的憤怒。德國臨時政府總統艾伯特聲稱:“和約條款是不能實現和不能負擔的。”總理謝德曼在一次演講中譴責協約國把德國置於奴隸地位,並發誓說“誰要是簽署這樣的條約,誰的手指就會爛掉!”
各地紛紛舉行民眾集會,全國還舉行了“國民哀悼周”,以示抗議,堅決要求政府不要在“凡爾賽和約”上籤字。
德國國家內閣集體辭職,組成新政府,新政府提出的任何保留意見都遭到了協約國的拒絕。直到停戰期限終止前1小時30分,德國才宣布無條件接受和約。
1919年6月28日,新上任的外交部長繆勒代表走投無路的德國政府在凡爾賽宮的鏡廳簽署了和約。就是在這個鏡廳,48年前,在普法戰爭中勝利的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宣布了德意志帝國的成立,法國選擇在這個地方簽署和約,意在雪洗國恥。
剛剛簽署完和約的繆勒在接下來的談話中馬上聲明,德國簽署這份和約是被迫的,德國認為他在道義上並沒有遵守和約的義務。繆勒的聲明,並非一份簡單的外交辭令,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德意志民族的自負和反抗。
凡爾賽對德和約共15部分,440條,其主要內容包括:
第一,重新劃定德國疆界,阿爾薩斯一洛林歸還法國,薩爾煤礦歸法國所有,15年後舉行全民投票決定其歸屬。萊茵河右岸50~60公里以內地區劃定為非軍事區,德國無權設防,左岸則由協約國占領5年等等。(自此,德國領土減少13.5%,人口減少10%。)
第二,瓜分德國所有海外殖民地,而按委任統治制交由英、法、比、日管理,限制德國軍備,廢除其普遍義務兵役制,陸軍不得超過10萬人。海軍兵員不得超過1.5萬人,禁止生產和輸入坦克、裝甲車和其他重型武器,禁止擁有潛艇及軍用飛機,並規定德國擁有軍艦的最多限額。
第三,規定賠償原則和附加的經濟條款。和約規定德國應賠償協約國因戰爭所受的一切損失,由協約國賠償委員會在1921年5月1日以前決定德國在30年內的賠償總額,在此之前德國應交付協約國50億美元的賠款。
此外,和約還規定了德國必須交出並歸入賠款賬內的實物清單。在附加的經濟條款中,將德國重要的河流交由國際專門委員會控制,法國可免稅向德國出口一定數量貨物,而德國出口貨物必須付稅。對於這一系列的經濟制裁,就連協約國自己的經濟學家凱恩斯也不得不承認“凡爾賽條約有關經濟的條文的內容是包羅萬象的,對可以使德國目前陷於窮困或者可以阻撓德國將來發展的措施,幾乎都不曾忽略。”
凡爾賽一華盛頓體系的建立,是按照戰勝國的意志對戰敗國,特別是德國,進行的領土瓜分和劃定勢力範圍,它的目的在於,在新的國際力量對比的基礎上確定戰後的國際關係格局,穩定資本主義世界的統治秩序,緩和各國危機。但是,因為在資本主義世界內部有著重重不可調和的矛盾,所以凡爾賽一華盛頓體系不會也不可能保障帝國主義的長治久安,更不會消除帝國主義的全面危機,它所掩蓋的矛盾必將以新的形式表現並發展出來,進而引起新的戰爭。
而最具標誌性的事件就是魯爾事件。P2-5

序言

1939年9月1日凌晨4時40分,德國空軍開始轟炸波蘭本土。僅過了5分鐘之後,德國的地面部隊即越過德波邊界而向波蘭境內挺進,而與此同時,在清晨的薄霧中,一艘德國舊式戰列艦開始炮轟位於韋斯特普拉特的波蘭要塞。
於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爆發了。
這是人類進入20世紀後的第二次大規模的世界戰爭,其規模及造成的傷害程度遠遠超過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這是全世界的空前災難,這是人類歷史上“不容忘卻的真正痛處”。
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二者相隔不超過20年的時間,為什麼人們沒有從剛剛結束的那場浩劫中汲取足夠的經驗呢?難道在大戰爆發前人們就不能採取一些措施來防止大戰的爆發嗎?
一戰後對戰敗國進行處置的幾個國家,他們所做的,極大地傷害了戰敗國人民的自尊,而在戰後經濟危機的打擊下,這種傷害極容易被當地的獨裁統治者加以利用,他們要做的,僅是為本國人民的憤怒樹立一個合適的標靶,並將其說成是一切罪惡的根源。
而在戰勝國方面,他們對此開始並不十分在意,他們那時注意的是戰敗國是否還在履行他們曾經簽署的協定,是否還在償付他們要求的賠款,而當戰敗國的極權力量發展到一定程度並開始威脅到自身利益後,他們想的並不是馬上撲滅這股力量,而是如何將其引向自己的敵人,或是如何給這個剛剛成長起來的壞孩子找一個足夠大的玩具,只要他能夠停止哭鬧,哪怕他把到手的洋娃娃扯碎了也在所不惜。他們實在是太害怕戰爭了,因而他們願意為保持和平付出更多更多的代價——特別是當這些代價是由別人來代為付出時。
尋覓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過程,不難看出,這次戰爭的爆發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從希特勒登上政治舞台到他掌握德國大權,從他入侵捷克到他出兵波蘭,在每一個環節上,幾乎都是一次冒險。很多次,只要同時的當事人能夠說一個“不”字,或者僅是能夠一聲不響地站在天平的另一側,人類的命運就會從此被改寫,而這只能是一個推想。歷史的殘酷之處即在於:它以或動或靜的姿態出現在人們面前,但後來的人們卻永遠不能改變什麼,被污辱與被損害的人們的嘶喊將永遠在歷史的長廊里迴響。
我們把對戰爭的注意力聚集到波蘭這個個案上,可以發現有很多值得我們反思的東西。這個多災多難的國家在歷史上被其強鄰瓜分過數次,而他們每次復國的過程都是艱辛而痛苦的。在這次德波戰爭中,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僅有華沙最後淪陷前軍民的拚死抵抗,更有在戰前領導人對於國際局勢的大意與疏忽。在戰爭中,這個政府匆匆逃離了他的人民,而淪為流亡政府,而在戰鬥的過程中,波蘭勇敢的騎兵曾經用步槍與長矛去對付敵軍的坦克與裝甲車,這在現代戰爭史上不能不說是悲壯而慘烈的一幕,波蘭的騎兵用自己的生命捍衛了自己作為一個軍人的榮譽與尊嚴。但未能用生命換來國家的自由與安全,他們像被獵狗追趕的兔子一樣遭到捕殺。華沙的居民曾經盯著天空猜測德國的轟炸機到底會不會來,因為每次空襲警報都會變成一部分人離開這個世界之前聽到的最後樂音,而他們的防空力量對德國的俯衝式轟炸機根本就無可奈何。
而切換到德國這個角度,德國人民在納粹和希特勒的誘導下,一直相信他們所從事的是一次反對入侵者的戰爭,正是他們的元首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新的希望。在德波戰爭的進行中,德國的入侵行徑是可恥的,隨之而來對當地居民進行的屠殺也令人髮指,而他們所使用的機械是先進的,他們所採取的戰術讓當時的整個世界眼花繚亂。當古德里安率領他的裝甲部隊入侵波蘭並向縱深挺進時,一種名叫“閃擊戰”的戰術從理論變成了實踐,這種新的戰術給當時和以後的戰爭帶來的影響是衝擊波式的,人們再也無法想像軍隊像從前那樣互相舉著毛瑟槍直挺挺地站著對射,直到一方的人全部倒下,或者是雙方全部倒下。人們在戰爭中越來越注重新技術、新武器的套用,戰爭也越來越講求發動的突然性和打擊的準確性,這一切,都與德國發動的這次戰爭有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