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巰丙醇注射液主要用於治療砷、汞和金中毒,與依地酸鈣鈉合用治療兒童急性鉛腦病。
【注意事項】
1.有花生或花生製品過敏者,不可套用二巰丙醇注射液。
2.曾記載一婦女患Wilson病,套用二巰丙醇注射液6年。用藥期間妊娠兩次,未見有胎兒異常。。
3.老年人的心臟和腎臟代償功能減退,故應慎用。
4.對有心臟病、高血壓、腎臟病、肝病和營養不良的患者應慎用。有嚴重高血壓、心力衰竭和腎功能衰竭的患者應禁用。
5.套用二巰丙醇注射液前後應測量血壓和心率。治療過程中要檢查尿常規和腎功能。大劑量長期套用時還要檢查血漿蛋白。
二巰丙醇注射液與金屬結合的複合物,在酸性條件下容易離解,故應鹼化尿液,保護腎臟。二次給藥間隔時間不得少於4小時。二巰丙醇注射液為油劑,肌注局部可引起疼痛,並可引起無菌壞死,肌注部位要交替進行,並注意局部清潔。
【用法與用量】
成人常用量 肌內注射,按體重2~3mg/kg,第一、第二天,每4小時1次。第三天改為每6小時1次,第四天后減少到每12小時1次。療程一般為10天。
【禁忌症】
1.嚴重肝功障礙者禁用,但砷中毒引起的黃疸除外。
2.禁用於鐵、硒、鎘中毒,因與這些物質形成的化合物毒性更大。
【不良反應】
二巰丙醇注射液有特殊氣味。常見不良反應依次有噁心、嘔吐、頭痛、唇和口腔灼熱感,咽和胸部緊迫感、流淚、流涕、流涎、多汗、腹痛、肢端麻木和異常感覺、肌肉和關節酸痛。劑量超過5mg/kg時出現心動過速、高血壓、抽搐和昏迷,暫時性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SGPT)]和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SGOT)]增高,持續套用可損傷毛細血管,引起血漿滲出,導致低蛋白血症、代謝性酸中毒、血漿乳酸增高和腎臟損害。兒童不良反應與成人相同,但可有發熱和暫時性中性粒細胞減少。一般不良反應常在給藥後10分鐘出現,30~60分鐘後消失。
【藥理】
二巰丙醇注射液帶有兩個巰基(-SH)。一個分子的二巰丙醇注射液結合一個金屬原子形成不溶性複合物。二個分子的二巰丙醇注射液與一個金屬原子結合形成較穩定的水溶性複合物。複合物在體內可重新離解為金屬和二巰丙醇注射液,二巰丙醇注射液被氧化後失去作用。要在血漿中保持二巰丙醇注射液與金屬2:1的優勢和避免二巰丙醇注射液過高濃度的毒性反應,需要反覆給藥,一直用到金屬排盡和毒性作用消失為止。二巰丙醇注射液的巰基與金屬結合的能力比細胞酶的巰基為強,可預防金屬與細胞酶的巰基結合和使已與金屬絡合的細胞酶復活而解毒,所以在金屬中毒後套用越早越好。最好在接觸金屬後1~2小時內給藥,4小時內有用,超過6小時再給二巰丙醇注射液,作用減弱。因此二巰丙醇注射液對急性金屬中毒有效,而對慢性中毒雖能增加尿中金屬排泄量,但已被金屬抑制帶有巰基細胞酶的活力已不能恢復,臨床症狀常無明顯好轉。對其他金屬的促排效果,排鉛不及依地酸鈣鈉,排銅不及青黴胺,對銻和鉍無效。二巰丙醇注射液與鎘、鐵、硒、銀、鈾結合形成複合物,但其毒性反應比原金屬為大,故應避免套用,甲基汞慢性和其他有機汞化合物中毒時套用二巰丙醇注射液。可使汞進入腦組織,故應禁用。
【藥物代謝動力學】
口服不吸收。肌注後30~60分鐘血藥濃度達高峰,維持2小時。4小時後幾乎完全代謝降解和排泄。動物注射二巰丙醇注射液後尿內中性硫含量排泄迅速增多,其中約50%是由於注射二巰丙醇注射液的結果。尿中葡萄糖醛酸含量增多,提示二巰丙醇注射液部分以葡萄糖醛酸苷形式由尿排出。
【用藥過量】
藥物過量可損害毛細血管,嚴重時發生血壓下降。
【拼音名】: ERQIU BINGCHUN ZHUSHEYE
【性狀】: 二巰丙醇注射液為無色或微黃色澄明油狀液,有蒜臭味。
【貯藏】: 遮光,密閉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