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1943年,八路軍某部獨立三團的小通訊員孫大興,在一次戰鬥中腿部負傷,組織決定派小衛生員武建華護理孫大興,到敵占區我地下黨員家中養傷。於是,大興和小武分別以木匠靳錫武的國小徒和劉大爺的外孫身份在劉集隱蔽下來。一天,老靳帶著大興和小武去偵察敵情,大興巧妙地鑽進敵人據點,摸清了敵人的真正意圖。為保護情報,老范英勇犧牲,老靳為掩護兩個小八路也被捕。獨立三團得到小武送來的情報,立即行動,三島中隊受到我軍殲滅性的打擊。在解放劉集時,兇殘的三島被兩個小八路擊斃。大興和小武又雄赳赳地行進在八路軍的隊伍中,雖然他們闖了一些禍,把目標給暴露的,但是他們的精神是值得大家學習的,而且還為組織曾添了情報,他們雖然不聽從組織的命令,膽大妄為……
孫大興的爸爸孫連長光榮犧牲了,他發誓要為爸爸報仇。趙團長教育他要化悲痛為力量,繼承爸爸的革命遺志,為解放全國中國受苦難的人去鬥爭。黨的培養教育,戰爭烽火的洗禮,使孫大興,武建華這兩個小八路飛快成長,他們像兩隻雛鷹翱翔在高高的藍天上。 |(作者:李心田)
影片由來:
“八一”電影廠拍攝了我的小說《閃閃的紅星》,引起轟動。長影廠也要把《小八路》重新扶上馬。
1958年,興“放衛星”,學校領導知道我能寫點東西,給了我創作假,讓我放個衛星,寫個電影劇本。
我教學班裡的學員都是排、連、營幹部,每個人都有苦難的童年和戰鬥經歷,他們聽說我要寫電影劇本,不少人向我提供素材。有一個衛生隊長,他小時候就跟隨父親在部隊生活。1942年,父親作戰犧牲了,自己幼小,就被安頓在民眾家裡。經過種種艱險,於14歲那年又返回部隊。在一次戰鬥中,他親眼看到與他同歲的小戰友被日軍用刺刀刺死。電影劇本《小八路》,就是根據這一素材,用了半個月時間寫成的。
劇本寫成之後,送軍區文化部,文化部轉"八一"電影製片廠,“八一”廠推薦給長春電影製片廠。長影廠分配給第五創作集體,第五創作集體請我去長影廠修改劇本。我於1960年夏天去長影廠,很快把劇本改好,第五創作集體支部書記徐連凱請我在“小白樓”吃頓飯,明確告訴我,攝製組已經組成,導演是黃野(陪吃飯),1961年,“六一”兒童節拍成獻禮,因為一百年之中只有一個“61”年,以後如果有事情,由劇組的陳明華同志聯繫。
我開始做起電影夢了,就是說,再過一年,我寫的電影要拍成,與觀眾見面了。
回到濟南,我向學校領導做了匯報,依然是夾起尾巴勤懇地做我的教學工作。
隔一段時間,就要去信問陳明華同志影片進展的情況。開始時她回信很有信心,漸漸地就吞吞吐吐,半年後就語焉不詳。直到1961年6月份長影出版的《電影文學》上把《小八路》發表出來,才有人告訴我,因為國家經濟困難,《小八路》下馬了。
電影雖未拍成,但發表的電影劇本《小八路》引起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的注意,他們約我把電影劇本改成小說。我把寫電影未用完的材料擴充到小說里去。責編李小文同志說:“書里寫兩個孩子,叫《兩個小八路》吧。”1962年,我出版了第一部小說。
1974年,“八一”電影廠拍攝了我的小說《閃閃的紅星》,引起轟動。長影廠也要把《小八路》重新扶上馬。又請我到長影廠修改劇本。他們提出口號:“拍好《小八路》,趕超《閃閃的紅星》!”在長影“小白樓”,我和大作曲家鄭律成住鄰室。他表示願意為《小八路》作曲。我當然很高興,為此,我還為影片增寫了兩支歌《我繳獲一支三八槍》和《蘆花白,蘆葉黃》。可惜,那年夏天,鄭律成去世了。如果有他的作曲,我們將會領略《八路軍軍歌》和《解放軍進行曲》的流韻,那是多么令人神往啊!
經過修改,《小八路》成了《兩個小八路》。導演朱文順是個很有經驗的導演,外景選在山東,每到一地,都得到各方有力的支持,很順利於1977年拍攝完成。作為一部兒童片,雖然沒有《閃閃的紅星》耀眼奪目,但它真實、熱烈,另有扣人心弦之處。所以在1954年—1979年第二次全國少年文藝創作評獎中,與《閃閃的紅星》一樣,獲得二等獎。而“百部愛國影片”,兩片同列其中。
相關影評:
^_^似乎沒人寫影評的。這是我第一本小人書,所以拿它做我的第一個影評吧。我可是個愛惜東西的人,這本小人書我現在還保存著呢。因為是第一,所以我對它的影響絕對不比小兵張嘎差,儘管沒看過電影。我的小人書就是那種電影照片樣式的。感覺這個片子還不錯呀,可能是文革快結束拍的,情節算複雜,敵人也很狡猾,小英雄也會犯錯誤,不錯的片子。就是小英雄還是太老成了。不過也許是我們這些人太幼稚的原因也說不準。呵呵。影評作者:abby(飄過)(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