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水稻,疏菜作為經濟發展的主產業,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村兩委成員以提升傳統產業發展為先導,又致力於發展瓜果,蠶桑,木材,白肉等市場的開發,目前開順村己成為全縣最大的白肉批發市場,村內建有金寨第一蠶種場,分布於西河,南橋,西莊,染坊四居民組,縣冷庫座落於南橋組。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336.00畝(其中:田1551.00畝,地1785.00畝),人均耕地0.89畝,主要種植等作物;擁有林地0.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0畝,主要種植等經濟林果; 其他面積195.0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2年底,全村有260戶通自來水,有180戶飲用井水, 有440戶通電,有26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440戶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4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40戶。 該進村道路為屬於柏油、水泥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10.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8.00公里。 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0.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畝。 該村到2012年底,有286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4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2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300.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022.00萬元,畜牧業收入500.0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466頭,肉牛302頭,肉羊0頭); 林業收入132.00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255.00萬元, 工資性收入211.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847.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00.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67人 ,在省內務工129人,到省外務工38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玉米、甘蔗,主要銷售往本縣。2012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355.00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甘蔗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玉米、甘蔗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440戶,共鄉村人口1966人,其中男性1088人,女性878人。其中農業人口1750人,勞動力1436人。 到2012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80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758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2.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119戶。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者白國小,中學生就讀到文山市第三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00公里,距離中學20.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188人,中學生56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2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5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960.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2356個(勞均2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58.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0個,黨員總數110人,黨員中男黨員95人,女黨員15人。 團員143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基礎設施滯後,水利條件差,人畜飲水困難,交通均為土路,民眾出行難。2、經濟文化落後,民眾科技意識低。該行政村所轄的7個自然村中有5個自然村是苗族村寨,民眾文化素質低,發展經濟困難。3、該村屬於山區,地多田少,土壤貧瘠,沒有排灌設施,沒有高穩產農田,發展經濟作物種植困難。4、文化生活滯後。該行政村所轄的7個自然村中只建有黨員活動陣地,沒有村民文化活動場所,沒有文藝隊,村民的文化生活枯燥。。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向上級有關部門爭取項目、資金解決基礎設施滯後、人畜飲水困難問題。2、根據本行政村情況,在有水利條件的村村寨發展蔬菜,在旱地多的村寨發展林果、甘蔗、烤菸、花生、辣椒產業。3、加大科技培訓力度,提高村民的科技文化素質。在各個自然村開展種植、養殖業、林果業培訓,在種植甘蔗較多的自然村舉辦甘蔗農函的培訓班,在養豬的村寨舉辦養豬培訓班。4、加大科技文化投入,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在苗族村寨發展具有苗族特色的蘆笙舞文藝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