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難[金庸武俠小說人物]

九難[金庸武俠小說人物]
九難[金庸武俠小說人物]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阿九,金庸武俠小說《碧血劍》中的角色,喜歡男主袁承志,為明思宗朱由檢次女,封號長平公主。阿九美麗絕倫,氣度清雅高華,她也是青竹幫幫主程青竹的女徒弟,武藝高強,大明亡國時,阿九被崇禎斬去一臂,阿九與袁承志兩情相悅,但袁承志與溫青青相識在先,袁承志不想辜負溫青青的一片痴情,所以袁承志和阿九隻能“有緣無分”,後來阿九落髮出家,稱號九難,成為一代武林高手,在《鹿鼎記》中收了阿琪、阿珂、韋小寶為徒。

角色設定

基本資料

姓:

名:媺娖

暱稱:阿九

空谷幽蘭,碧水清蓮。 空谷幽蘭,碧水清蓮。

身份:青竹幫幫主程青竹的女徒弟,大明崇禎皇帝之女,明朝長平公主

封號:長平公主

性別:

國籍:明朝

祖籍:安徽鳳陽

出生地:北京

祖父:明朝光宗朱常洛(年號:泰昌)

伯父:明朝熹宗朱由校(年號:天啟)

外公:嘉定侯周奎

妹妹:昭仁公主

弟弟:長子(太子)朱慈烺(Láng),三子定王朱慈炯,四子永王朱慈炤

住處:紫禁城寧壽宮

九難[金庸武俠小說人物] 九難[金庸武俠小說人物]

丫環:陶紅英

樣貌:金庸曾用“容色絕麗”、“美貌絕倫”、“清麗絕倫”、“明艷無倫”、“秀麗無倫”等頂級辭彙來形容阿九,足見阿九之美。出場描寫:神態天真,雙頰暈紅,膚色白膩,一雙眼燦然晶亮,年紀雖幼,卻是容色清麗,氣度高雅,當真比畫兒里摘下來的人還要好看,想不到盜伙之中,竟會有如此明珠美玉一般俊極無儔的人品。(摘自原著)

氣質:神態天真,氣度高雅,出身帝皇之家,自幼兒頤指氣使慣了的,神色間自然而然有股尊貴氣度。(摘自原著)

聲音:吐語如珠,聲音又是柔和又是清脆,動聽之極。(摘自原著)

民族:漢族

語言:漢語

曾念之詩:“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法名:九難

出家之年:1644年

出生之年:崇禎二年(公元1629年)

年齡:十六七歲(碧血劍),三十來歲(鹿鼎記)

幫派:青竹幫

師父:程青竹、木桑道人

心上人:袁承志

曾受之傷:被崇禎砍斷左臂

歷史原型

長平公主(1629年-1646年),其姊為坤儀公主,妹為昭仁公主。十六歲時,崇禎帝將其許配給都尉周顯(又稱周世顯),然而婚事卻因流寇逼近而暫停。李自成攻入北京的訊息傳到宮中,崇禎心灰意冷,要周皇后自裁、袁貴妃自盡,對長平公主嘆了聲:“汝何故生我家!”揮劍斫公主,斷左臂。後又斬殺幼年的昭仁公主。長平公主於五日後復甦。

清朝初年,長平公主曾上書順治帝要求出家未獲準,順治將她嫁與周顯,據張宸《長平公主誄》記載,長平公主婚後和周顯相敬如賓,她喜愛詩文,擅長針黹、烹飪,後來公主因思念父母,抑鬱成疾。葬於廣寧門(亦稱彰義門)外周氏宅旁。吳偉業作《思陵長公主輓詩》:“貴主媺音美,前朝典命光,鴻文垂遠近,哀誅著興亡……”

角色經歷

始終以仰望的姿態面對她,細細在書頁中尋找她的芳蹤,一次次尋覓,一次次悲哀。她。

不算厚重的一本小說,兩段愛情讓我情系一生。金蛇郎君與溫儀,以及九公主的刻骨相思。

結合兩版原著,懂得她,愛上她,為她流淚,一切那么自然。她出場不多,描寫甚少,個性不突出,但給了人們無盡的想像。

原著描寫

1、後面跟著一個垂髻青衣少女,一瞥之間,但見 容色絕麗

張敏版阿九 張敏版阿九

2、青青聽她 吐語如珠,聲音又是柔和又是清脆,動聽之極 。向她細望了幾眼,見她十六七歲年紀, 神態天真,雙頰暈紅,膚色白膩,一雙眼燦然晶亮,年紀雖幼,卻是容色清麗,氣度高雅,當真比畫兒里摘下來的人還要好看,想不到盜伙之中,竟會有如此明珠美玉一般俊極無儔的人品 青青向來自負美貌,相形之下,自覺頗有不如 ,忍不住向袁承志斜瞥一眼,形相他的臉上的神色。

3、這人風流自賞,見那少女 美貌絕倫 ,雖然年幼,但 艷麗異常 ,不禁心癢艱搔。

4、阿九 明艷的臉蛋 上兀自掛著幾滴淚珠, 清澈的大眼 卻已充滿了喜色,說道:“嗯,多謝你啦。”

5、袁承志不見青竹幫 美麗的小姑娘 阿九的到來,微感失望,頗有悵惘之意,但不過多時,也就忘了。

孫菲菲版阿九 孫菲菲版阿九

6、原來那少女便是他的女徒阿九。青青等在劫鐵箱時曾和她會過。她上次穿一件青布衣衫,似個鄉下姑娘,這時卻打扮得 明艷無倫 ,認飾華貴,左耳上戴著一粒拇指大的珍珠,衣襟上一顆大紅寶石,閃閃生光。這小姑娘荊釵布裙,裝作鄉姑時 秀麗脫俗,清若冰仙 。這時華服珍飾,有如貴女, 花容至艷,玫瑰含露 袁承志心中怦的一跳,似是給內家高手打一拳,忙轉過了頭,不敢多看

7、袁承志和青青見她雖然幼小,但 自有一股頤指氣使的勢派,舉止之間,氣度高華 ......這時看來,竟是一位 【豪門巨室的嬌女】......

8、青青問阿九道:“九妹妹,那日咱們大殺官兵,打得好痛快,後來忽然不見了你。 【你這樣美貌,我那天一見,便永遠也忘不了】。我老是牽記,你到哪裡去了啊?”

9、青青笑道:“想這個小姑娘當真 【美之極矣,美得不像是人】,你說她美不美?”袁承志知她很小性兒,如說阿九美,定要不高興, 【說阿九不美吧,又是明明撒謊】,既違良心,她也不信,只得笑道:“不像是人,像女鬼嗎?”青青道:“ 【你心裡明明想說她像仙女】,偏又不說。”

10、青青道:“那你為什麼見了那個阿九,兩人都含情脈脈的,你瞧著她,她瞧著你,恨不得永不分離才好! 【你愛瞧她,因為她美,我也愛瞧】,倒不怪你。那她幹嗎老是瞧你啊,你挺英俊么?”

11、所識女子之中, 【論相貌之美,言動可愛,自以阿九為第一,無人可及】。(袁承志心理描寫)

佘詩曼版阿九 佘詩曼版阿九

12、那公主嗯了一聲,坐在榻上, 【聲音中透著十分嬌慵】

13、袁承志聽她 【聲音嬌柔宛轉】,自是一個年紀極輕的少女。

14、承志心念如沸。自那日山東道上一見,此後無日不思,阿九那 【秀麗無倫的倩影】,時時刻刻在心頭出現。此刻只感狂喜,全身發熱,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15、承志和阿九共枕而臥,衣服貼著衣服, 【赤足碰到她腳上肌膚,只覺一陣溫軟柔膩,心中一陣蕩漾】......

張敏版阿九 張敏版阿九

16、何鐵手笑道:“殿下明鑑,曹公公是怕殿下受了驚嚇。”她轉頭見到袁承志的肖像,心中一怔,忙轉過頭來,兩道眼光凝視著阿九 【秀麗明艷的容顏】,目光中儘是不懷好意的嘲弄嬉笑。阿九本就 【滿臉紅暈】,給她瞧得不敢抬起頭來。

17、袁承志伸過左臂,摟住她腰,尋思:“自己剛與宛兒在床底下偎依,這時迫於無奈,又抱住了阿九公主。兩人同樣的溫柔可愛, 【但以容貌論,阿九勝宛兒十倍】,那日山東道上一見之後,常自思念,不意今日竟得投合入懷。”

18、承志道:“我雖以禮自持,可是跟你這樣的 【美貌姑娘】同臥一床,只怕把持不住……”

19、承志一生之中,從未跟女子這般親熱過,跟青青時時同處一室,最多不過手拉手而已。只覺阿九 【櫻唇柔嫩,吹氣如蘭】【她幾絲柔發掠在自己臉上,心中一盪】......

20、袁承志拉住她的右手,引著她摸到自己胸前第十一根肋骨之端, 【拿著她的手時,只覺滑膩溫軟,猶如無骨】,說道:“這是章門穴,你用指節在這部位敲擊一下,她們就不能動了。可別太使勁,免得傷了性命。”

21、何鐵手在前領路,繼續向西,一路上稱讚阿九 【美麗絕倫,生平從所未見】......現今公主是師姐,將來則是師娘。但不知和夏姑娘兩個,誰大誰小,一個先入山門,一個身份尊貴,可有點擺不平了, 【不過公主美貌得多】,師父多半要偏心。

22、袁承志向阿九瞧去,見她雙目輕閉,只見到 【長長的睫毛,臉色雪白,全無血色】

23、青青自見袁承志把阿九抱回家裡,越想越是不對,阿九 容貌美麗,己所不及 ,何況她是公主,自己卻是個來歷不明的私生女,跟她天差地遠,袁承志自是非移情別愛不可。

孫菲菲版阿九 孫菲菲版阿九

24、身後站著一個 妙齡少女 ,全身裹在一襲白狐裘之中,頭上也戴了白狐皮帽子。雖是 眉目如畫,清麗絕倫 ,但容色甚是憔悴。

25、阿九右手拄著青竹杖,向他森然斜睨。她出身帝皇之家,自幼兒頤指氣使慣了的, 神色間自然而然有股尊貴氣度

26、馮不摧向阿九怒目瞪視, 但越看越覺得她美麗異常,不禁低下了頭,怒氣變成了傾慕

27、那道人微微一笑,拂塵向孫仲君、何惕守、阿九三人一指,說道:“穆老猴兒倒收了不少 美貌女徒 ,艷福不淺。喂,你們三人過來給我瞧瞧!”

28、玉真子先前一瞥之間,已見到阿九 清麗脫俗,從所未見 ,這時見她出手,不忍辣手相傷,有意容讓,不激竹鏢反射原主。

29、玉真子一呆,說道:“ 天下竟有這般美麗的女子 !我可從沒見過。須得帶回山去。”

張敏版阿九 張敏版阿九

30、自袁承志一出場,阿九 一雙妙目 就一直凝望著他......

31、日光斜照,從樹枝間映向阿九臉頰, 【承志凝望她的玉容麗色,一時竟然痴了】......

32、世上既有了阿九這 【美麗可愛的小姑娘】,我就一心一意只做你徒弟了。(何鐵手心理描寫)

33、阿九這小妹妹 嬌嬌滴滴,美麗無比 ,叫人一見就愛,我捨不得毒死她......(何鐵手心理描寫)

34、韋小寶聽那人 【語音清亮,帶著三分嬌柔】,微感詫異,看那人臉時,只見 【雪白一張瓜子臉,雙眉彎彎,鳳目含愁,竟是個極美貌的中年女子】,只是剃光了頭,頂有香疤,原來是個尼姑。

佘詩曼版阿九 佘詩曼版阿九

35、韋小寶大叫:“師太,你……你千萬不可……不可自尋短見。”說著奔過去拉她左臂。在這片刻之間,他對這 【美貌尼姑】已大有好感,只覺她 【清麗高雅,斯文慈和,生平所見女子中沒一個及得上】

36、得意之下,又向白衣尼瞧了一眼, 【見到她高華貴重的氣象,不自禁地心生尊敬】,好生後悔叫了她幾聲“媽”。

37、韋小寶向白衣尼望了一眼,心想:“她少了一條手臂,對宮中情形這樣熟悉,又在坤寧宮中哭泣,我早該想到了。似她這等高貴模樣,怎能會是宮女?我到這時候才知,真是大大的蠢才。不過 【她比建寧公主,可又華貴美麗得多了】。”

38、只見一個白衣尼姑隔著桌子坐在對面, 【一雙妙目】凝視著自己, 【容貌清秀】,神色木然,一時也看不出是人是鬼。太后顫聲道:“你……你是誰?為……為什麼在這裡?”

39、白衣尼先前受六名喇嘛圍攻,若非韋小寶相救,已然無幸,此後桑結等七喇嘛追到,自己唯有束手待擒,情勢更加兇險。 【她雖年逾四旬,相貌仍是極美】,落入這些惡喇嘛手中,勢必遭受極大侮辱。

40、正在焦躁惶急、怨天尤人之際,忽聽得窗外有人低聲說話:“快進去救他出來。”正是 【九難美貌尼姑師父】

身份

身為大明公主,當是與眾不同,無論是歷史上的長平,還是小說里的她,都是悲劇人物。公主的身份,帶給她的,卻是悲哀。奈何身在帝王家?還不如平民百姓,有那一份自由自在。盛世公主尚不能左右自己的未來,更何況亡國公主?在我印象中,公主=美麗,高雅,榮華富貴,束縛,壓抑。皇帝子女眾多,而在男權社會,妃子生了女兒本就不是什麼好事,天倫之樂恐怕很少;記得很早以前看《賀蘭雪》,裡邊某個部族的首領感嘆:生女兒還不如養牛羊,牛羊還可以殺來吃肉,女兒卻沒任何用處,聽得我心驚膽寒。而大多數公主的用處,恐怕就是和親了,運氣不好的到塞外,運氣好點的則嫁入當朝權貴。

公主的身份,也注定了她與所愛之人敵對的立場,但她與袁承志也從沒因為父仇的關係而有過真正的對立。向來厭惡父輩的仇恨讓下一代的愛情受到殘酷的迫害,比如羅密歐與朱麗葉,但長平公主的愛情,卻更多了淒涼。只能說世事弄人,我想,這時候的她,更不希望自己是公主。

雖是公主,但卻與幽居深宮的公主不同,她一生下來,欽天監正給她算命,說她要是在皇宮裡嬌生慣養,必定夭折,因此崇禎才許她到外面亂闖,更學了一身好武功。她是皇家貴胄,又因有江湖經歷而對世道有所了解,至少比其父要清醒。明朝末年,內憂外患,看到百姓流離失所,四起造反,外敵又鐵騎錚錚,大有氣吞山河之勢,大明江山搖搖欲墜,無人能拯救。她常將宮裡的金銀拿出去救濟受苦的百姓,但這無疑是杯水車薪。誰說公主想要什麼就有什麼?亂世流民想要的是安定與溫飽,當朝公主亦沒在安逸的生活中軟化,站得越高責任越大,可能力卻是有限。

亡國公主,無法不悲哀。雖然年紀輕輕,但已經不是天真浪漫的小女孩,父親永遠緊鎖的眉宇,整個帝國無邊的呻吟,在她的心上,刻著悲哀的烙印。她想改變這一切,但小小女子,無力回天。可以想像,她在向崇禎進言的時候,懷著怎樣的憂思,她知道父親剛愎自用,受奸人蒙蔽,知道所謂流寇就是百姓,只要有飯吃,日子過得下去,流寇就變成了好百姓,否則好百姓也給逼成了流寇,帝王不能把所有百姓都殺光。可又有何用?“‘人人都反我,連我的親生女兒也反我!’”崇禎一席話,讓憂國憂民的九公主,再也不能多言。 國之將亡之時,身為公主是最大的不幸。

公主身份與教育,讓她有了不俗的高雅氣度與威嚴。曾用“天堂之上,人間之下”來形容她。這句話我賦予了我喜歡的兩個女子:長平公主與小龍女,但兩人有著本質的不同。小龍女是世外之人,自小幽居古墓,清心寡欲,因愛情而下凡,譜就了一曲天下無雙的愛之贊曲;長平公主則是出生高貴,氣宇不凡,但殘酷的現實無法讓她擁有幸福,只能在痛苦的裂變中仰望天堂。喜歡在靜夜裡想像,年紀幼小的她,是如何“自有一股頤指氣使的勢派,舉止之間,氣度高華”,想像她拄著青竹杖,向馮不摧森然斜睨的尊貴氣度,隻字片語間,一個驕傲的公主躍然紙上……

在舊版原著里,她的愛情,是她自己的事,與別人無關。感情的開始,緣於一場流俗的英雄救美,盈盈芳心,便許了給他,一生不變。我一直不喜歡袁承志,他算是箇中等人物,無甚出彩出處,但阿九愛的是他,無可奈何。她雖然美貌無雙,可相遇之前,他的心裡已經另有其人。懷著國恨家仇,感情失意,她選擇了出家。感嘆阿九的這份瀟灑與絕決,得不到愛也絕不會死纏爛打,但情也不會改變,不如斷情絕愛,遠離塵囂。

愛情

清音婉轉,落英繽紛。 清音婉轉,落英繽紛。

三版原著受到爭議,可能是金庸本人也是鍾愛阿九的吧,在這一版里,阿九成了袁承志“深愛之人”,對我而言,頂多算是個小小的安慰。很多時候,同一作品裡出現平分秋色的女主角,往往能引起戰爭與爭議,自己目睹過的,有周芷若與趙敏之爭,朱七七與白飛飛之爭,趙靈兒與林月如之爭,很不喜歡這些爭論,只會讓支持者之間發生一場又一場戰爭,永遠也不會有結果,到是《神鵰》,《射鵰》等小說,感情的取捨堅定而明確。《碧血劍》則有所不同,二版原著里不存在爭議,三版原著也不存在爭議,只不過男主角愛的人有了錯位。在支持者有眼中,男主角的愛成了爭鬥的籌碼,《碧血劍》也有所不同,沈浪與李逍遙,我非常喜歡,我在乎他愛的是誰,而在我眼中,他們的選擇也合我心意,袁承志卻從來不是我所欣賞的男主角,更何況無論哪個版本,與他逍遙海外的都不是阿九,就算有這份愛,又有何用?即使愛上阿九,也無法用她的眼光來看待她所愛的人,想起三版原著里,在藏邊苦等情郎的阿九,我更加傷心。回顧三版原著袁承志對阿九的愛,不知何樣心情?但對阿九的描寫太少,她的心事,只能猜測了。

緣起:英雄救美

[袁承志對青青道:“這人年紀一大把,卻去欺侮小姑娘。瞧著,這就要下毒手啦。”青青急道:“我去救她。”袁承志笑道:“兩個都是要奪咱們財物的,救什麼?”青青道:“這小姑娘怪討人喜歡的,救了再說。大哥,你出手吧。”承志一笑,點點頭。]

出於俠義之心,袁承志誰都會救的。從褚紅柳手下救了阿九,繼而又為程青竹救治,阿九已經動心了吧,至少是非常感激,為了表達感激之意,將所“贏”的第八箱珠寶贈予袁承志,並說“誰也不許碰”,維護之意露於言表,也有那份屬於公主的“頤指氣使”。

英雄救美,傾心相許。只恨阿九之前,沒遇到更好的人,或者是遇到而未動心。情的產生,也許就是那一記得的感動與震撼。皇宮之中,哪有好男兒值得動心?走上江湖,一般人物也入不了公主的眼。袁應該是第一個對阿九有著救命之恩的人,愛上他,為他動心,也不足為奇。更何況,袁承志本就是主角,幾個女子愛上一個男子的,在金書中太多見了,寫阿九,恐怕本也是為了袁承志吧。

牽掛:

到泰山聚會時,[袁承志不見青竹幫美麗的小姑娘阿九的到來,微感失望,頗有悵惘之意,但不過多時,也就忘了]。袁承志略有動心,但如果不是後來還有奇緣,恐怕也只會在他心裡留下一個淡淡的一襲青衣,再無其它。

再見鍾情:

第十二回,阿九再次出場,與上次的平民裝束不同,此次已顯露她身份不凡,阿九艷若玫瑰,[袁承志心中怦的一跳,似是給內家高手打一拳,忙轉過了頭,不敢多看],此一面之後,袁承志的心裡,恐怕是再忘不了這位美麗的姑娘。袁看出她不尋常,要對她多留神些,恐怕本是提防之意,但情出於心,避免不了,多留神,恐怕更多留了情。自此,青青開始吃醋了,袁對阿九的情意,逃不過身邊的人。第十五回:[青青眼光中露出柔和的懇求神色,低聲道:“承志哥哥,我求你別老是牽記著那個阿九。這些日子來,不論做什麼事的時候,你總是在想念阿九。”]袁承志志否認,但青青說:[那個獨眼龍送貼子來時,你手拿貼子,滿臉溫柔的神色,你一定盼望是阿九來的信,盼望送禮給我們的是阿九那個可愛的小姑娘。單鐵生這獨眼老兒,你拿著他的名貼,怎會痴痴地發獃,嘴角含笑?你愛他一隻眼挺美么?]袁承志無話可說,感嘆什麼都瞞不過青青。

後來,青青被擒,袁承志與焦宛兒一起躲到床上,青青生氣,宛兒雖愛袁承志,但自覺此生無緣,可宛兒卻不知,承志此時所想的,既不是她宛兒,也不是頭頂的青青,而是那個不知身在何的阿九。他必沒想到,很快,就能見到阿九。

意外相逢:

袁承志誤入公主寢宮,聽到公主的聲音,感覺像極阿九,自語:[唉,我老想著她乾什麼?一天想她十七八遍也不止,真正糊塗透頂]。而此時,正是“青衿心上意,彩筆畫中人”,很美的回目,很美的女子一面畫著心上人,一面吟古老的情詩:子衿。金庸選用“青青子衿”這首詩,當是別有深意。明明是阿九在借詩抒情,卻出現青青的名字。三個人的情感糾結不清,真是宿命啊!

阿九必是以為此生再難得見所愛,滿腔情意不知與何人說,盡付手中丹青,對著畫像以表相思之意。她愛得深,更兼蕙質蘭心,極具婉約的悽美。

接下來的情節更離奇,袁承志被迫躲入公主的床上,兩人都是驚喜交集,柔情蜜意。自山東道上一見之後,常自思念,此時居然同床合衾,袁承志大喜之餘,暗自慶幸。只是,在危機時刻的溫柔,總是短暫,陰謀在皇宮裡無聲地進行,阿九認為袁承志貪念溫柔,不肯起來,只說以後還有這樣的時刻,雖然袁承志想的是到底幫不幫崇禎,但確實也捨不得起來,還告訴阿九:“你說過的話可別忘了……”

暫時放下個人仇恨,袁承志幫了崇禎。臨別時,阿九留下了金蛇劍,盼望再次相見。回去之後,他心中,[阿九與溫青青,一個有情,一個有義,委實難分軒輊,既不知如何是好,只得斗目入睡,將兩個美女置之腦後]。我不欣賞為了愛情付出一切,但更不欣賞袁承志此時對待二女的態度。也許這更符合人性,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男性三妻四妾本也正常,但我所熱愛的武俠小說中,僅韋小寶娶七個我能接受,其他的男子,都是要一心一意地愛一個人。他要做出選擇,確實艱難。我不知道怎樣才是正確的,只是憐惜阿九。她在孤寂的夜裡,是抱著金蛇劍,對著畫像微笑,期待著他來帶走她嗎?還是感傷著國家的危難,懷疑自己真能跟他一走了之嗎?她自然想走,可又怎么放得下敬愛的父皇母后?以及身為公主的責任。

故國破,生別離:

北京城,被闖王的軍隊攻陷了。[(袁承志)想起阿九孤身一個少女,不知如何自處,又想到她對自己情意誠摯深切,令人心感,雖然自己與青青早訂鴛盟,此生對阿九實難報答,但無論如何,也是捨不得阿九,突然間心頭一陣狂喜:“一個是我深愛,一個是我所不能負心相棄之人,那么兩個都不相負好了。唉!不成的,不成的!”]情關難過,父仇總要報,他直奔乾清宮,正見阿九差點喪生於崇禎劍下,驚怒之餘,救下已斷了一臂的阿九,也聽她之言,放過殺父仇人,將阿九帶回。

焦宛兒將阿九帶去醫治,[袁承志眼光順著阿九直送她進房,滿臉柔情,又深有憂色。]此舉,青青留下一書,悄然告別,袁承志不禁自愧,心想,[我的確是變了心。青弟如此責我,倒也並非全然無因,未必真是她錯怪了我]。

在華山之上,阿九最後一次出場。袁承志與玉真子決戰,她知袁承志對己鍾情已深,怕他心中掛著自己,以致與大敵對決時未能專注,告訴他,她的傷已經好了。袁承志面對阿九與青青,唯嘆息而已,讓何惕守照顧“她”平安,這個“她”是誰,何惕守不知道,我也不知道。袁承志再次表露心聲:[這兩個姑娘對我都是一片真情,並非假意。到底我心中對誰更好些?我識得青弟在先,曾說過終生對她愛護,原不該移情別戀,可是一見阿九之後,我這顆心就轉到這小妹妹身上了。整日價總是想著她多,想著青弟少。我內心盼望的,其實是想跟阿九一生一世的在一起,永不離開,到底如何是好?]

大戰之時,情絲纏繞,饒是此時,看到阿九的玉容麗色,袁承志竟也痴了,向她靠近,驚覺什麼叫“意假情真”,愛上誰,全是真情,心意自然也是真的,自責無情無義,[可是眼光要從阿九臉上轉向青青,竟自不能,氣血上涌,只想撲到阿九身上,緊緊抱住她,就讓玉真子將兩人一劍同時斬死,就此解此死結]。此時,我突然同情這個男人 ,當對情的理想與義的標準發生衝突,他無論選擇什麼,都是痛苦。且,是苦了三人。

武戲在持續中,袁承志跌到阿九面前,玉真子劍鋒將到,阿九奮不顧身地為袁承志擋了一劍——正好砍在阿九袖中所藏的金蛇劍上,袁承志接過金蛇劍,對阿九又是感激,又是憐惜,兩人情不自禁地摟在一起,導致青青絕望跳崖。

[阿九站在一旁,回思適才自己不顧死活,撲在承志身上救護,其後又情不自禁,在眾人之前摟住承志的脖子,而承志又伸臂將自己摟在懷裡,雖只一霎之間,只因是生死懸於一線之際,卻已如天長地久,比之在皇宮中同床共衾、肌膚相親,更加親密,想起來不由得一陣羞澀,一陣甜蜜。待聽得青青怪責承志不該跌在自己面前,又說“你這么含情脈脈地瞧著人家,心不在焉”,覺得承志當時確是含情脈脈地瞧著自己,只怕當真心不在焉,以致給人打倒,也是有的。又見青青憤而跳崖,承志奮不顧身地跳下相救,抱她入屋,全神貫注地救護,想起自己對承志的這番相思,只怕難有美滿後果,思前想後,不由得柔腸百轉,只想不如自己也從懸崖跳下去,一死了之。卻不知他會不會也這般奮不顧身地來相救自己?最好是死在他的懷裡,一了百了]。兩個女人的情一樣深,對愛情的未來一樣無望,為化解阿九心中的鬱積,以及報救命之恩,木桑道人慾收阿九為徒,帶到藏邊。

離別之際,阿九淚如雨下,許下等袁承志十年,若十年後他不來,就出家為尼,袁承志信誓旦旦:[我一定會來見你,阿九妹子,不到一年,我就來啦!我見不到你,我會死的]。阿九搖頭,是否已經預見到永不相見的結局?

阿九走了,袁承志搶到崖邊,遠遠向群山千峰望去,只見雲封霧涌,阿九與木桑道人早已不見蹤影,嘆息良久,腸痛心酸,支持不住,坐倒在地。從此,只有無盡的思念了吧。其實感覺這一處情節很不合理,在諸事亂作一團的時候,道人帶走阿九,袁既然愛,為何不挽留?如若不欲與阿九在一起,為何又許下一年之期?笑話一場。

綿延相思意:

闖軍無道,清兵橫行,報國無望。心灰意冷的袁承志,只想逃避殘酷的現實,攜眾人東行。自阿九去了藏邊,我亦只能在袁承志的思念中尋找關於長平公主的片斷描寫,[袁承志身雖東行,一顆心卻日日向西,只盼到藏邊去會阿九。心想,只要不與青青成親結為夫妻,去了藏邊不再回來就不算相負。與阿九分別了數日,思念殊殷,每日裡只想到了在藏邊見到她後,便跟木桑道長整整下一個月棋,他過足了棋癮,便會有幾天不來纏住自己,那時就偷偷帶了阿九,深入西藏荒無人跡的高山野嶺,從此不回中原,此後師門舊友,一個不見,每日裡只和阿九過神仙一般日子,直到老死。在西藏打獵也好,採藥也好,總餓不死人。自忖思念阿九,倒不是為了她的美貌,只是與她相處之時,雖然只有一時片刻,心中總是自然而然說不出的歡喜,阿九微微一笑,輕輕一語,自己便回味無窮,高興上半天,倘若能有十天半月的相聚,真想不出自己會過得如何快活,更不用說終身相依,永不分離了]。其實,不能不說他愛阿九,與阿九的美貌無關,但他所看中的“快樂”,也許才正是愛情本身。情之何物,來無蹤影,不知何時就生根發芽,縱能找出千萬條愛或不愛的理由,但動心了就是動心了,情劫一來,誰也躲不掉。

袁承志遙望藏邊,心懸阿九,無可奈何。遠在藏邊的阿九,定是在相思與痛苦中苦渡歲月。十年之後,三千煩惱絲,終將落下;這樣的愛情,不要也罷……

能力設定

曾使用的武器:兩根細細的竹竿,金蛇劍

代表之花:百合。百合是純潔、高貴、優雅的象徵,是有品味人士的首選。阿九出身於帝皇之家,混跡於綠林之中,但是“吐語如珠,聲音又是柔和又是清脆,動聽之極。神態天真,雙頰暈紅,年紀雖幼,卻是容色清麗,氣度高雅,想不到盜伙之中,竟會有如此明珠美玉一般俊極無儔的人品。”溫青青對她的妒忌,不是沒有道理的。此後的白衣九難,秉性高貴,雖經霜雪卻不改驕矜自傲,在阿珂的麗色映襯下依然高貴典雅、氣度清華,不愧百合之稱。

曾使武功:雙槍槍法

徒弟:康熙初年的奇人韋小寶,女徒弟阿珂、阿琪(見《鹿鼎記》),雍正年間的著名英俠甘鳳池、白泰官、呂四娘等人

曾服之藥:雪參玉蟾丸

稱呼:

九難[金庸武俠小說人物] 九難[金庸武俠小說人物]

阿九姑娘(袁承志、溫青青稱)

阿九(程青竹、溫青青、袁承志稱)

小徒(程青竹稱)

小孩兒(褚紅柳稱)

小姑娘(溫青青稱)

九妹妹(溫青青稱)

殿下(皇宮宮女、曹化淳、袁承志稱)

公主殿下(袁承志稱)

孩兒(崇禎稱)

美公主(何惕守稱)

師太(韋小寶稱)

師父(阿珂、阿琪、韋小寶稱)

公主師太(韋小寶稱)

影視形象

年份飾演者影視版本配音
1958紫羅蓮香港粵語電影《碧血劍(上集)》-
1959陳翠屏香港粵語電影《碧血劍(下集)》-
1976 李通明香港佳視電視劇《碧血劍》-
1984 陳嘉儀 香港無線電視劇《鹿鼎記》 -
1984李芷麟台灣中視電視劇《鹿鼎記》-
1985 毛舜筠香港無線電視劇《碧血劍》於小華(國語)
1992馬海倫香港王晶執導電影《鹿鼎記》-
1993 張敏香港永盛電影《新碧血劍》劉小芸(國語)
1998 李麗麗香港無線電視劇《鹿鼎記》李娟(國語)
2000 李菲台灣華視電視劇《小寶與康熙》蔣篤慧(國語)
2000 佘詩曼香港無線電視劇《碧血劍》邢金沙(國語)
2007 孫菲菲內地張紀中製片電視劇《碧血劍》季冠霖(國語)、鄭麗麗(粵語)
2008 何佳怡內地張紀中製片電視劇《鹿鼎記》楊晨(國語)、蔡惠萍(粵語)
2014 王婉娟內地賴水清執導電視劇《鹿鼎記》郝幽玥(國語)

角色評價

作者評價

金庸透露,重寫《碧血劍》,女主角會是阿九。因為阿九比溫青青更有可塑性,她的悲情命運不僅抨擊了腐敗的封建社會,也展現了愛情的殘缺美。此外,按照金庸的授意,2007年版《碧血劍》加重了一些配角的戲份,但大的故事走向沒有改變。 (註:新修版的《碧血劍》細節已經有所不同,但大體故事還是沒有變化)

相關詩詞

孤苦長平

九難[金庸武俠小說人物] 九難[金庸武俠小說人物]

生於王室,流於江湖,國破家亡,長平終得袁郎愛。

身處遠方,淚如珠下,萬里迢迢,芳心難與情郎會。

心碎?十年思念,青春年華已不在!

苦哉!塵世煙花,九難從此不歸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