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
丹竹鎮歷史悠久。據《平南縣誌》記載,唐貞觀三年到十二年為秦川縣治,清朝乾隆二十一年稱丹竹埠,民國時期稱北一區。1950年1月平南縣人民政府成立時稱丹竹區。解放後,1950年平南縣人民政府成立時稱丹竹區,1951年屬平南縣第九區,稱為丹竹鎮。1984年9月,丹竹鎮正式成為建制鎮,下轄東山、三河、豐塘、丹竹、長岐塘、梅令、廊廖、團結、赤馬、羅岑、白馬、相資、東平、興華、新田、丹竹街等16個村街。1986年,赤馬、羅岑、白馬、相資、東平、興華、新田7個行政村從丹竹鎮分出來,成立了赤馬、東華兩個鄉。2005年10月,赤馬鄉又重新併入丹竹鎮。該鎮現轄丹竹社區居委會以及東山、三河、豐塘、丹竹、長岐塘、梅令、廊廖、團結、赤馬、羅岑、白馬11個村委會,是廣西重點鎮之一。
行政區劃
丹竹鎮下轄丹竹社區居委會以及東山、三河、豐塘、丹竹、長岐塘、梅令、廊廖、團結、赤馬、羅岑、白馬11個村委會。
地理環境
丹竹鎮位於平南縣東部西江北岸,總面積159.34平方公里,東與梧州市藤縣和平鎮、南與武林鎮、北與東華鄉、西與平南鎮為鄰。總人口10.6萬人。耕地面積5.7009萬畝,其中水田3.8077萬畝,旱地1.8932萬畝。陸交通便利,水路有西江黃金水道,陸路有省道323線(梧州至遷江公路),是平南通往桂林方向的咽喉,每天人流、物流、車流量極大。
丹竹鎮地處亞熱帶季風區,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氣溫高,陽光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21.5℃,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盛產荔枝、龍眼、西瓜、棗子、果蔗、余甘果、芒果、沙梨等水果。
丹竹鎮資源得天獨厚,發展潛力大,珠砂楞菸葉和無籽西瓜久負盛名。石硤龍眼和“平丹一號”大玉余甘果分別獲全國和國際農博會金獎。境內的優質石灰石儲藏量高達48億噸,是生產優質水泥、石灰、建築陶瓷的上乘原料和礦冶化工材料。
丹竹鎮真正稱得上藏金貯銀,得天獨厚的風水寶地。
經濟概況
近年來,丹竹鎮工業獲得飛快發展,投資30億元的華潤年產1000萬噸水泥項目成功竣工投產,是全市第一納稅大戶;投資600億元的桂東核電項目正在進行前期準備工作,新型能源基地稚型基本形成。在工業化領跑全縣的同時,丹竹鎮通過工業化大力促進城鎮化,籌資4600萬元進行城北新區開發和舊城改造,其中舊城改造投入350萬元,已經完工,街道面貌煥然一新;新區開發已投入4250萬元,完成征地509畝,主街道已修建,城區框架已全面拉開,規模擴大一倍。2010年丹竹鎮國民生產總值達12.6億元,本級財政稅收1.01億元,年末居民儲蓄存款餘額6.4億元。
風景名勝
在丹竹鎮白馬圩,有兩座紀念當地歷史人物的建築,一座是紀念梁嵩的狀元紀念館,一座是紀念民族英雄袁崇煥的“總制三邊坊”,合起來叫白馬雙英。
梁嵩是平南鵬化里龍街(今大鵬鎮)人,於南漢白龍元年(925年)高中狀元,後因不滿暴政而辭官回鄉,並為龔州人民爭取到免除賦稅一年。令人惋惜的是,他在騎白馬涉東濠河口時,不幸被洪水淹溺。平南人民為了感激他,於白馬圩建了一座狀元廟。碑廊里鐫刻有他中狀元時所作的《荔枝詩》和辭官時寫的《代母作倚門望子賦》。
為紀念袁崇煥而建的“總制三邊坊”,高1 3.38米,坊碑上有仿古圖案,瑰麗莊重,白馬圩西堂碼頭頂上的房屋就是當年袁崇煥的故居。袁崇煥是平南籍廣東東莞人,本己考取進士,在外族入侵、國家生死存亡的危難時刻,他投筆從戎,盡忠報國,後遭到奸黨陷害,但他的愛國情懷,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龔州兒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