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歇後語(全四冊)

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說出前半截,“歇”去後半截,就可以猜想出它的本意,因此稱它為歇後語。 由於歇後語的歷史悠久,涉及面廣,所以歇後語頗多,加上隨著時代的發展又有許多新的歇後語出現,本書只能摘取其中一部分介紹給讀者。 在編寫過程中,我們查閱了大量的關於歇後語方面的資料,本著取其精華的原則,故書中所選的大多是歇後語中的精華部分,望廣大讀者從中能有所啟迪。

內容介紹

《中華歇後語(全四冊)(繡像本)》歇後語是我國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創造出來的一種獨特的語言形式,是漢語語彙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獨特的結構、生動的表現形式和妙趣橫生的表達效果,為民眾所喜聞樂見,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濃郁的生活氣息,集中反映了人民民眾的聰明才智。
它一般由兩個部分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謎語的謎面,後半截是解釋、說明,像是謎語的謎底,十分自然、貼切。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說出前半截,“歇”去後半截,就可以猜想出它的本意,因此稱它為歇後語。
歇後語涉及面很廣,包括政治、軍事、天文、地理、文化、歷史、風俗、民情、醫學和農業等各個領域。它的比喻靈活、生動、確切、易懂好記。一個歇後語一旦產生便能很快地流傳開來,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口頭禪,如:“擀麵杖吹火——一竅不通”、“外甥打燈籠——照舊(舅)”、“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等。這些詼諧幽默的語言,讀後往往能令人會心一笑,如果說笑話讓你捧腹大笑,那么歇後語會讓你嘴角微翹,暗暗叫妙。
歇後語產生的歷史源遠流長。它的原始形式早在先秦時期《左傳》、《戰國策》中即已出現。如:《戰國策·楚策四》:“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當然,那時還沒出現歇後語這個稱呼。最早出現“歇後語”這一名稱的是在《舊唐書·鄭綮傳》“綮善為詩,多侮劇刺時,故落格調,時號鄭五歇後體。”實際上就是所謂的“縮腳語”,也就是今天我們所講的歇後語。
由於歇後語的歷史悠久,涉及面廣,所以歇後語頗多,加上隨著時代的發展又有許多新的歇後語出現,本書只能摘取其中一部分介紹給讀者。為了便於查找,本書按漢語拼音的順序排列。
在編寫過程中,我們查閱了大量的關於歇後語方面的資料,本著取其精華的原則,故書中所選的大多是歇後語中的精華部分,望廣大讀者從中能有所啟迪。本書適合廣大讀者閱讀和收藏。
由於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不足之處,希望廣大讀者給予批評指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