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世行書神品(套裝共4冊)

其筆勢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要求楷書那樣端正,結體和用筆都比較自由,彈性度較高,具有“不拘不放,易認好寫”的優點。 行書中帶有楷書或接近於楷書的稱為“行楷”帶有草書或接近草書的則稱為“行草”。 可以說行書是較為自由的字型,具有“不拘不放,易認好寫”的優點,所以筆札函牘,皆使用,兼以古今人學書,亦特別重視此體。

內容介紹

《中華傳世行書神品(套裝共4冊)(豎排繁體)》主要講述了:行書之名最早出於《晉書·衛恆傳》。“行”本出於甲骨文、金文的路徑相交之形,後引申出行走、移動、流動等義。故“行書”之名即體現其書寫時有如行雲流水,通暢順利,字裡行間表現出流動形態的特徵。
行書起於東漢,相傳由劉德升所創,介於楷書、草書之間,可以說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彌補了楷書書寫速度過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缺陷。其筆勢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要求楷書那樣端正,結體和用筆都比較自由,彈性度較高,具有“不拘不放,易認好寫”的優點。行書中帶有楷書或接近於楷書的稱為“行楷”帶有草書或接近草書的則稱為“行草”。
明朝豐坊《書訣》說:“行筆而不停,著紙而不刻,輕轉而重按,如水流雲行,無少間斷,永存乎生意。”點出運筆節奏輕鬆自然,連貫不斷,藉由點畫牽絲與使轉的流動感,揭露出楷、隸、篆嚴謹的書體不易顯現的內在關聯,發揮書寫者跌盪的情意。在書體形態方面,行書具有極大的包容力,他的結體和用筆都變化自由,彈性度較高。可以說行書是較為自由的字型,具有“不拘不放,易認好寫”的優點,所以筆札函牘,皆使用,兼以古今人學書,亦特別重視此體。
行書最著名者當屬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序》,前人以“龍跳天門,虎臥鳳閣”形容其字雄強俊秀,被宋米芾讚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唐顏真卿所書《祭侄文稿》,勁挺奔放,古人評之為“天下第二行書”。蘇軾的《黃州寒食帖》則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