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2018年6月1日,農業農村部公告了19個2018年全國水產新品種,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桂建芳團隊培育出的高產異育銀鯽新品種“中科5號”榜上有名。
2018年6月8日,這一研究成果正式對外發布。
基本概況
銀鯽每條擁有156條或162條染色體,是一種六倍體生物;它可以通過雌核生殖、有性生殖和類雜種生殖等多種生殖方式繁衍後代。銀鯽由於其六倍體的遺傳背景,當用其它魚類的精子與銀鯽卵子受精時,銀鯽具有將其它魚類精子的染色體組、染色體片段或微量遺傳物質併入到卵核中協同發育的能力,即異精雌核生殖。多年來,桂建芳團隊進行銀鯽種質創製和選育,利用銀鯽獨特的異精雌核生殖,輔以授精後的冷休克處理以整入更多異源父本染色體或者染色體片段,篩選獲得了整入有團頭魴父本遺傳信息、性狀發生明顯改變的個體作為育種核心群體,以生長優勢和隆背性狀為選育指標,用興國紅鯉精子刺激進行10代雌核生殖擴群;同時在中科院A類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分子模組設計育種創新體系”的支持下,基於銀鯽和團頭魴基因組reads測序深度比較策略鑑定了滲入到候選品種中的團頭魴分子模組,並利用這些分子模組篩選鑑定繁育親本,培育出異育銀鯽“中科5號”。
此後,研究團隊針對目前魚粉價格高導致養殖成本增加、異育銀鯽出血病和孢子蟲病爆發頻繁等現狀和問題,開展了小試,評估投餵低蛋白、低魚粉飼料時異育銀鯽“中科5號”和主養品種“中科3號”的生長差異以及它們對鯽皰疹病毒和粘孢子蟲的抗性差異。
主要優勢
相比“中科3號”,異育銀鯽“中科5號”具有兩個明顯的優勢。首先,它在低蛋白的餌料係數下,即投餵低蛋白(27%)低魚粉(5%)含量飼料時一齡魚的生長速度平均比“中科3號”提高18%;而“中科3號”則需要在31-32%的蛋白餌料係數下才能生長較好。“中科5號”的第二個優勢是抗病能力較強,與“中科3號”相比,感染鯽皰疹病毒時存活率平均提高12%;養殖過程中對體表粘孢子蟲病有一定的抗性,成活率平均提高20%。此外,“中科5號”6月齡和18月齡時肌間骨總數分別減少9.47%和4.45%,在有利於食用方面表現出一定優勢。因此,養殖“中科5號”無疑會降低養殖成本,提高養殖效益,同時也能減緩對資源和自然環境的壓力。
2014年至2017年,異育銀鯽“中科5號”在湖北黃石、江蘇南京等地開展了生產性對比實驗和中間試驗。養殖結果表明,無論是較本地的異育銀鯽品種還是異育銀鯽“中科3號”,一齡異育銀鯽“中科5號”生長優勢明顯,生長快20%以上;因不感染孢子蟲而表現出更高的成活率,成活率高20%以上,增產效果明顯;此外還具有易垂釣特點,是非常適宜全國範圍內推廣養殖的鯽新品種。
未來發展
中科院水生所與廣東海大集團、黃石市富爾水產苗種有限責任公司等合作,大規模生產異育銀鯽“中科5號”魚苗,爭取在未來3年推廣套用區域覆蓋我國鯽魚所有養殖區域,實現目前養殖鯽魚品種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