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村村[雲南宣威市倘塘鎮下轄村]

中村村隸屬於倘塘鎮得宜行政村,屬於山區。位於倘塘鎮西北邊,距離得宜村委會1公里,距離倘塘鎮7公里。國土面積3.4畝,海拔1960米,年平均氣溫13.3 ℃,年降水量98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等等農作物。有耕地1904.1畝,其中人均耕地2.13畝;有林地2021畝。全村轄2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88戶,有鄉村人口891人,其中農業人口869人,勞動力49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490人。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541.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667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養殖業為主。

該村截止2009年底,已實現通電、通路、通電話、通電視,無路燈。全村有27戶通自來水,有7戶飲用井水,有140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 41.58%)。有187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14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00 %和74.87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7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7戶(分別占總數的 30.48 %和 25.13 %)。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7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輛,機車18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戶;建有小水窖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220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0畝,有效灌溉率為 11.55 %,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2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25 畝。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41.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81.1萬元,占總收入的 33.43 %;畜牧業收入156.7萬元,占總收入的 28.93%(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425頭,肉牛14頭);林業收入0萬元,占總收入的0%;第二、三產業收入156萬元,占總收入的 28.8%;工資性收入31.3萬元,占總收入的 5.78 %。農民人均純收入2667元,農民收入以種、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1.3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人(占勞動力的4.03%),在省內務工2人,省外1人。

基礎設施

該村到2009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之一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5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5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77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981戶,共鄉村人口4299人,其中男性2162人,女性2137人。其中農業人口4299人,勞動力3170人。  到2012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5;參加農村合作醫療4187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8.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308戶。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2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981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451.09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66.50萬元,有固定資產72.38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村農田基礎設施不完善,村容村貌環境差、部分村道路沒有硬化,集體經濟薄弱,無經濟來源,集體公益事業難開展,村組幹部的工作積極性難以調動,村付債運轉,人畜飲水問題沒有全部得到解決,村民經濟來源的 渠道還很單一,教育、教學質量需進一步提高。。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爭取上級有關部門的支持,逐步解決人畜飲水問題和整治村容村貌工程建設,大力擴大蠶桑種植面積,增加農民收入,認真開展教育、教學體制改革,提升教學質量,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加強農民科技文化知識素質的培訓,增加村組集體經濟,不斷化解不良債務。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