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岡勝太郎

中岡勝太郎

中岡慎太郎,1838年4月(陰曆)生於土佐藩安藝郡北川鄉,幕末有名的政治家。

維新時期的政治家——中岡慎太郎
中岡慎太郎,幕末有名的政治家。不僅參加尊王攘夷運動,而且為團結討幕勢力而奔波,同情人民疾苦,關心國家的前途。
一,參加尊王攘夷活動
中岡慎太郎,1838年4月(陰曆)生於土佐藩安藝郡北川鄉,是大莊屋(江戶時代的村長)中岡小傳次的長子。名道正,稱福太郎、光次、慎太郎,又曾改名石川誠之助、大山彥太郎、橫山勘藏,雅號迂山、遠山。少年時曾跟寺院住持和附近的醫生學習讀書寫字,因聰明好學而初露才華,村里人都感到驚訝。在他成長的過程中,對他影響最大的,是文學老師間崎滄浪和劍道老師武市瑞山。間崎是一位胸懷憂國之志的學者,武市瑞山是土佐尊攘運動的政治家和土佐勤王黨的領袖。思想敏銳的慎太郎,在這兩位老師的影響下,積極投身於尊攘倒幕運動,成了薩摩、長州、土佐一帶有名的政治家。
中岡二十歲時,輔助父親,當了北川鄉大莊屋見習。1860年,當地遭受了嚴重的飢謹,他感到作為村長,必須保護村民,不能讓一個人餓死。為此,他到處奔走,購買薯類,並打開貯備糧倉,幫助村民。在當時,能打開糧倉救濟饑民,是很不容易的。據說,他為此曾在家老門前坐了一宿。由於他同情村民,並精心操持村務,政績顯著。
1861年和1862年時,尊王攘夷之士集結於薩摩藩。在這種形勢推動下,1861年8月(陰曆),中岡的劍道老師武市瑞山以土佐志士為中心組織了勤王黨,處於偏僻鄉村而又強烈關心國家前途命運的中岡慎太郎,立即參加了勤王黨,並積極協助武市瑞山進行活動,使藩主以及各藩承認土佐勤王黨的勢力。1862年和1863年,勤王黨的勢力在土佐藩達到鼎盛時期,由於採取恐怖行動,使佐幕派公卿發抖。1862年10月(陰曆),他和土佐勤王黨的志士們一起到江戶,參加尊攘運動。12月(陰曆),同長州藩尊攘派領袖久坂玄瑞和山形半藏等訪問過水戶,並與信州的佐久間象山會見,聽了象山關於時事的議論。
中岡以有名望的土佐勤王黨的一員的資格,同薩摩、長州的討幕志士頻繁往來。由於他那種不加掩飾、毫不遷就的剛毅性格,逐漸在各藩志士中間受到重視,聲望日漸提高。1863年2月(陰曆),他被表面上贊成尊攘運動,而骨子裡是公武合體派的藩主山內容堂錄用為徒目付(官職),擔任土佐藩同其他各藩之間的聯絡工作,從而招致了嫉妒與嘲諷。但是,無論別人說什麼,他毫不動搖,堅信自己的信念,走自己的路,積極活動,努力使本藩成為舉藩一致的尊攘運動的基地之一。
正當中岡積極熱情地推動土佐藩的有志之士參加尊攘運動時,幕府於1863年8月18日(陰曆)發動了政變(即“8.18政變”),將以長州藩尊攘派為首的勢力從京都驅除出去,三條實美等七公卿也被撤職,逃往長州。尊攘派受挫,會津和薩摩兩藩完全控制了京都,京都成了公武合體派的天下。土佐藩主山內容堂認為時機已到,凶相畢露,立即對勤王黨加緊鎮壓,逮捕了武市瑞山以及許多勤王黨的志士,嚴刑拷打,處以死刑。於是,中岡不僅無法活動,而且處境也非常危險。10月19日(陰曆),他不得不脫離土佐藩,逃往長州三田尻,化名為石川誠之助,成了長州藩招賢閣的客員。第二年7月到京都,進行頻繁的活動,主要是為武裝抗幕了解京都的形勢。7月19日(陰曆),在“禁門之變”的戰鬥中,中岡慎太郎因力戰而受重傷,回到了長州。此後,他為解除對三條實美等七公卿和長州藩主父子的處罰而不辭勞苦地努力周鏇。
二,為團結討幕勢力而奔波
1865年1月(陰曆),當征長軍參謀西鄉隆盛將三條實美以下五公卿轉移筑前太宰府之際,中岡會見了西鄉隆盛,同他交涉轉移條件。在這次會面中,他感到西鄉與長州藩並無宿怨,於是,他與坂本龍馬決心以此為契機,消除薩長兩藩之間存在的水火不相容的對立情緒,努力實現這兩個西南雄藩的和解與同盟。由於中岡努力勸說的結果,西鄉答應同木戶孝允在下關舉行會談,然而西鄉沒有去下關,徑直乘船通過土佐海而赴京都去了。這對中岡來說,給他的滿腔熱情潑了一瓢冷水,但他並不灰心,在坂本龍馬的大力協助下,終於在1866年1月22日(陰曆),使長州代表木戶孝允與薩摩代表小松帶刀、西鄉隆盛舉行會談,秘密定立了兩藩軍事同盟。同時,中岡還努力將土佐藩有實力的上級武士坂垣退助拉到討幕派里來。1867年5月21日(陰曆),坂垣和中岡兩人在京都同西鄉隆盛等薩摩藩代表會見,約定不顧土佐藩主的反對,率土佐藩的同志參加討幕同盟。他又積極調解岩倉具視與三條實美的關係,積極開展宮廷工作。結果於10月13日(陰曆),首先頒布了使長州藩主父子獲得赦免,並恢復其官位的“密詔”,完成了團結各種討幕勢力的最重要的組織任務。
中岡在1867年夏,在京都所寫的時勢論文中指出:“還沒有聽說過老是交涉和爭論,會興邦紓難的。”有力地駁斥了“和平”妥協的路線。他又引用他所尊敬的高杉晉作的話,即“現在我國如果想學西洋各國致強之道,就應研究英法尚未強盛以前,有過內戰,和俄國在百戰危難之中強起來的情形,以他們為模範。”他著重指出當時在討幕派勢力中有一種錯誤的見解:認為西方資本主義強國沒有內戰,要使日本強盛起來,也必須避免內戰。中岡還在1866年11月(陰曆)寫過一篇強調通商航海和採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軍事制度的論文,論述了“攘夷”的必要性。其中指出:“所謂攘夷,不僅是我國一國的主張,到了不得已的場合,世界各國都應當實行。美國本是英國的屬國,當時英皇日益貪利,美國痛苦加深,因此有華盛頓這個人申訴人民的疾苦,率領美國十三州的人民,抗拒英國,實行閉關攘夷,以後英美連戰七年,英國終於知道不能取勝,請求議和,於是美國就脫離英國而獨立,十三州聯合起來,號稱合眾國,成為一個強國。德意志雖系屬國,也正確地決定了國策,實行抗戰攘夷,打了八年仗……最後大敗西班牙軍,就獨立了。”中岡所說的“攘夷”,就是進行民族獨立戰爭。他又強調通商,這說明他的攘夷思想,已超越封建主義的排外思想,而具有民族獨立的意識。中岡一生的著述不多,主要是從事政治活動,而他的政論文章是從實踐中總結的知識,並為政治鬥爭服務的。他不僅完成了為討幕而建立薩長聯盟的重大組織任務,還清晰地認識到非用戰爭手段不能取得政權。為此,他親自在京都組織陸援隊,同坂本龍馬的海援隊一起,成立了土佐游擊隊,侍機舉兵討幕。後來,形勢發生了變化,坂本龍馬趨向於妥協,幻想不用戰爭手段,可以促使幕府“奉還大政”。但在1867年11月15日(陰曆)的夜裡,他在坂本龍馬的住處,同龍馬一起遭到暗殺,身負重傷,於17日逝世,終年僅30歲,葬於京都市東山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