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礦業大學安全工程學院

中國礦業大學安全工程學院

中國礦業大學安全工程學院的前身是始建於1952年的北京礦業學院採煤系礦山通風與安全教研室.學校內部設有煤礦爆炸與火災防治重點實驗室。實驗設施先進完善,有大量專業的科研隊伍,近年來取得許多突出成就,實屬國家級重點實驗室。與國外多所知名大學合作進行過合作交流,校內人才濟濟,學院以建設研究型學院為目標,依託國家重點學科,“煤礦瓦斯治理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煤炭資源與安全開採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級科研平台,爭取在團隊建設、人才培養、科技成果和實驗裝備等方面做出更大的成績,為學科的發展提供了更大的平台。

【學院概況】

中國礦業大學安全工程學院的前身是始建於1952年的北京礦業學院採煤系礦山通風與安全教研室。
2007年11月,經學校研究決定,依託安全技術及工程國家重點學科,組建安全工程學院。學院現有安全工程、消防工程兩個本科專業,在國內權威機構專業評價排名中均名列第一,其中安全工程專業通過了江蘇省首批“省級品牌專業”驗收,現已成為國家級“第二類特色專業建設點”。
安全技術及工程、安全管理工程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防災減災及防護工程有碩士學位授予權。其中安全技術及工程學科於1986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在國內第一個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是中國煤炭工業勞動保護科學技術學會礦井通風專業委員會的掛靠學科,1988年、2001年先後兩次被批准為國家重點學科,現為"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建設學科。
1999年被批准為“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設崗學科和“國家煤炭工業安全工程重點實驗室”,2003年獲準建設“礦山開採與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工業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05年獲準建立“煤礦瓦斯治理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煤炭資源與安全開採國家重點實驗室”。學院先後承擔並完成了國家“211工程”一期、二期建設項目任務,現正積極開展國家“211工程”三期和"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建設。
學院現有教職工39名,其中教授13名(博士生導師12名),副教授11名(含高工),高級實驗師1名,講師7名,工程師2名,實驗師1名,助教4名,25人具有博士學位(含博士在讀,占教師總人數的64.1%),9人具有碩士學位。擁有以周世寧院士為學術帶頭人,以王德明林柏泉程遠平等一批在煤礦安全領域的知名教授和一批年輕博士組成的高水平創新學術團隊。學科中有6名教授為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國家安全生產專家組成員,1人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1人獲得新世紀優秀人才基金,1人獲得全國模範教師稱號,2人獲得孫越崎青年科技獎,1人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1人為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獲得者。
針對煤礦瓦斯煤塵爆炸、煤與瓦斯突出、礦井火災等重大自然災害防治所需解決的重大關鍵科學技術問題,學院形成了四個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礦井瓦斯防治、礦井火災防治、礦井安全監測監控和礦井通風與 防塵。在“十五”期間,重點對瓦斯區域治理、瓦斯的抽采與利用,煤自燃成災機理與防治技術,煤與瓦斯突出的預測預報和高瓦斯礦井通風與防塵等領域進行深入研究。學院承擔並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4項、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項目子課題4項、國家科技攻關項目13項、教育部重點項目等5項。五年來,學院獲得科研經費總計5360萬元,其中縱向科研經費1379萬元;獲得4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0項省部級科研成果獎;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項,省部級教學成果獎3項;國家級圖書獎1項,省部級圖書獎6項;出版專著與教材24部,發表論文600餘篇,其中SCI、EI和ISTP收錄73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1項,實用新型專利9項。2007年,科研經費達到3513萬元,其中縱向科研經費593萬元,獲得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人獲得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學院的科學研究整體水平達到了國際先進,在瓦斯區域治理、煤自燃防治、煤與瓦斯突出預測預報等研究領域的部分研究成果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目前學院已與美國肯塔基大學、密西根理工大學、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俄羅斯莫斯科礦業大學、波蘭西里西亞工業大學、英國諾丁漢大學、德國波鴻技術學院等建立了良好的學術關係並開展了廣泛的學術交流。五年來組織召開了國際、國內學術會議5次,每次參會人員的規模都超過百人。
學院現有本科生533人,碩士研究生218人,博士研究生45人。學院以建設研究型學院為目標,依託國家重點學科,“煤礦瓦斯治理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煤炭資源與安全開採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級科研平台,爭取在團隊建設、人才培養、科技成果和實驗裝備等方面做出更大的成績,為學科的發展提供了更大的平台。

【學科設定】

☆國家重點學科
◆安全技術及工程(2001、2007)
☆部級重點學科
◆安全技術及工程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礦業工程(1985)
☆一級學科博士點
◆礦業工程(1998)
☆二級學科博士點
◆安全技術及工程(1986)
◆安全管理工程(2005)
☆ 一級學科碩士點
◆礦業工程
☆二級學科碩士點
◆安全技術及工程(1986)
◆防災減災及防護工程(2000)
◆安全管理工程(2005)
江蘇省特色專業——消防工程,國家級特色專業——安全工程。

(附:國家重點學科 安全技術及工程介紹)

中國礦業大學安全技術及工程學科的前身是始建於1952年的北京礦業學院採煤系礦山通風與安全教研室,現為國家重點學科。1982年經煤炭工業部、教育部批准,創辦了我國第一個礦山通風與安全本科專業;1986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在國內第一個獲得安全技術及工程博士學位授予權,1988年成為首批國家重點學科,1999年被批准為“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設崗學科和“國家煤炭工業安全工程重點實驗室”,2001年再次被批准為國家重點學科,是中國煤炭工業勞動保護科學技術學會礦井通風專業委員會的掛靠學科,先後承擔並完成了國家“211工程”一期、二期重點學科建設項目任務,現為"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建設學科。2003年獲準建設“礦山開採與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工業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05年獲準建立“煤礦瓦斯治理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煤炭資源與安全開採國家重點實驗室".
該學科現有教職工39名,其中教授13名(博士生導師10名),副教授9名,高級工程師3名,高級實驗室1名,講師7名,工程師2名,實驗師1名,助教4名,17人具有博士學位(占教師總人數的43.6%),14人具有碩士學位。擁有以周世寧院士為學術帶頭人,以王德明、林柏泉、程遠平等一批在煤礦安全領域的知名教授和一批年輕博士組成的高水平創新學術團隊。學科中有6名教授為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國家安全生產專家組成員,1人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1人獲得新世紀優秀人才基金,1人獲得全國模範教師稱號,2人獲得孫越崎青年科技獎,1人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1人為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獲得者。
針對煤礦瓦斯煤塵爆炸、煤與瓦斯突出、礦井火災等重大自然災害防治所需解決的重大關鍵科學技術問題,學院形成了四個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礦井瓦斯防治、礦井火災防治、礦井安全監測監控和礦井通風與防塵。在“十五”期間,重點對瓦斯區域治理、瓦斯的抽采與利用,煤自燃成災機理與防治技術,煤與瓦斯突出的預測預報和高瓦斯礦井通風與防塵等領域進行深入研究。學院承擔並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4項、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項目子課題4項、國家科技攻關項目13項、教育部重點項目等5項。五年來,學院獲得科研經費總計5360萬元,其中縱向科研經費1379萬元;獲得4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0項省部級科研成果獎;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項,省部級教學成果獎3項;國家級圖書獎1項,省部級圖書獎6項;出版專著與教材24部,發表論文600餘篇,其中SCI、EI和ISTP收錄73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6項,實用新型專利4項。2007年,科研經費達到3513萬元,其中縱向科研經費593萬元,獲得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人獲得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學院的科學研究整體水平達到了國際先進,在瓦斯區域治理、煤自燃防治、煤與瓦斯突出預測預報等研究領域的部分研究成果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該學科目前已與美國肯塔基大學、密西根理工大學、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俄羅斯莫斯科礦業大學、波蘭西里西亞工業大學、英國諾丁漢大學、德國波鴻技術學院等建立了良好的學術關係並開展了廣泛的學術交流。五年來組織召開了國際、國內學術會議5次,每次參會人員的規模都超過百人。
該學科依託“煤礦瓦斯治理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煤炭資源與安全開採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級科研平台,爭取在團隊建設、人才培養、科技成果和實驗裝備等方面做出更大的成績,為學科的發展提供了更大的平台。

【科研機構】

★瓦斯研究所
★通風與防滅火研究所
★消防工程研究所
★突出預測與安全裝備研究所
★教學實驗中心
★安全科技實踐創新基地
★安全檢測檢驗實驗室
★礦山開採與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煤炭資源與安全開採國家重點實驗室
★煤礦瓦斯治理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崗位
★國家“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重點建設項目
★973、十一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兩院院士】

周世寧 中國工程院院士
袁亮 中國工程院院士

【學院領導】

(1)學院黨政領導
袁亮:院 長、中國工程院院士
王德明:執行院長
章毛平:院黨委書記
李金明:院黨委副書記
李金明:行政副院長
林柏泉:科研副院長
李增華:教學副院長
(2)學院教授委員會
蔣曙光:主 任
王恩元:副主任
周世寧: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
王德明:委員
程遠平:委員
林柏泉:委員
李增華:委員
蔣承林:委員
陳開岩:委員
羅新榮:委員
楊勝強:委員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