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改革發展成果分享法律機制研究

中國改革發展成果分享法律機制研究

中國改革發展成果分享法律機制研究,是一部由人民出版社在2011年首次印刷出版發行的書籍。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作者李昌麒(作者, 編者)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4月1日)

叢書名:中國法學高階文叢

平裝:922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16

ISBN:9787010096797

條形碼:9787010096797

產品尺寸及重量: 23.8 x 16.8 x 4.6 cm ; 1.4 Kg

內容簡介

《中國改革發展成果分享法律機制研究》是由我國著名經濟法學家李昌麒教授作為首席專家主持完成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A級)《改革發展成果分享法律機制研究》的最終研究成果,是我國目前從法律角度研究實現改革發展成果公平分享的精品著作。

《中國改革發展成果分享法律機制研究》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研究方法,把理論闡述和制度構建緊密結合起來,從全方位的角度論述了實現社會財富公平分配的法律機制。

全書由主報告和分報告所組成,首先從理論的角度論述了改革發展成果分享的權利依據、改革發展成果分享的目標訴求和改革發展成果分享的現代理念,然後從制度的角度研究了土地利益、公共自然資源利益、環境利益、產業利益、勞動者利益、社會保障利益、公共產品利益、融資利益和財稅利益公平分享的法律問題。目前我國正在進行收入分配體制的改革,《中國改革發展成果分享法律機制研究》可以為黨政部門、研究者以及社會公眾提供一個從法律角度認識改革發展成果公平分享問題的新視角。

作者簡介

李昌麒,男,1936年生,重慶潼南人。當代中國法學名家、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全國優秀教師、“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現任西南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級教學團隊西南政法大學經濟法教學團隊帶頭人、國家級精品課程西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課程帶頭人等。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法學)成員、國家級重點學科西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科帶頭人、中國法學會經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國家中高級幹部學法講師團成員、重厭市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員和重慶市社科聯副主席等。

主要從事經濟法理論和實務的研究。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項,出版個人專著有《經濟法——國家干預經濟的基本法律形式》和《尋求經濟法真諦之路》等,主編《產品質量法學研究》、《經濟法理念研究》、《中國農村法治發展研究》等,在《中國法學》、《法學研究》等刊物上發表論文近80篇,主編法務部、教育部統編和規劃的各類層次的《經濟法學》教材。教學和科研成果獲得省部級獎勵18項,其中獲得國家級二等獎3項,省部級一等獎4項,省部級二等獎6項。

在中共中央第九次法制講座上為江澤民、胡錦濤等中央領導同志主講了《依法保障和促進農村改革發展和穩定》。

目錄

主報告

一、改革發展成果及其分享的路徑

(一)改革開放的改革發展成果

(二)改革發展成果的主要表現形式

(三)改革發展成果分享的路徑

二、改革發展成果分享的社會效果分析

(一)改革發展成果分享的成就

(二)改革發展成果分享存在的問題

(三)改革發展成果分享存在問題的危害

(四)改革發展成果分享問題的成因

三、改革發展成果分享的理念重構

(一)以人為本的理念

(二)和諧社會的理念

(三)公平分享的理念

四、改革發展成果分享法律機制改革與完善的總體思路

(一)以權利配置為中心

(二)以市場分配法律機制為基礎

(三)以政府分配法律機制為保障

(四)以第三次分配法律機制為補充

五、完善改革發展成果分享法律制度的建議

(一)關於土地利益分享法律制度

(二)關於公共自然資源利益分享法律制度

(三)關於環境利益分享法律制度

(四)關於產業利益分享法律制度

(五)關於勞動者利益分享法律制度

(六)關於社會保障利益分享法律制度

(七)關於公共產品利益分享法律制度

(八)關於融資利益分享法律制度

(九)關於財稅利益分享法律制度

分報告

之一:以人為本:改革發展成果分享的權利依據

一、以人為本確立了改革發展成果分享權的主體正當性

二、以人為本確立了改革發展成果分享權的認識論基礎

三、以人為本決定了改革發展成果分享權的現實基礎

四、以人為本決定了改革發展成果分享權的法制化路徑

之二:和諧社會:改革發展成果分享的目標訴求

一、改革發展成果傳統分享範式的解讀

(一)傳統分享範式提出的歷史背景

(二)“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存在的理據

(三)“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範式的實質

二、改革發展成果傳統分享範式之評析

(一)“效率範式”與“中國奇蹟

(二)“效率範式”與“貧富差距

(三)注重效率的公平是和諧社會的必然選擇

三、和諧社會的利益格局與法治化的聯動性分析——以利益均衡為核心

(一)利益多元化是和諧社會的特徵

(二)利益均衡是和諧社會的核心

(三)法治化是利益均衡的必由之路

四、改革發展成果公平分享制度體系的構建路徑——以和諧社會為目標

(一)明確和諧社會中政府角色的定位

(二)尋求和諧社會中利益群體間的協調

(三)營造和諧社會中人與自然的良性互動

(四)協調和諧社會之區域發展

五、結論

之三:公平分享:改革發展成果分享的現代理念

一、公平理念的現代意蘊與評判標準

(一)公平理念的歷史變遷

(二)公平理念的現代意蘊

(三)公平理念實現的評判標準

二、公平理念的體系架構

(一)起點公平與結果公平

(二)經濟公平與社會公平

(三)代際公平與代內公平

三、公平理念實現的責任配置與限度

(一)政府權力範式路徑依賴的克服及責任政府的重構

(二)企業的公平理念價值及行為偏失矯正

(三)公平理念下團體社會組織的許可權I

(四)公平理念下個人的主體性訴求與限制

四、公平理念實現的路徑選擇

(一)正式制度

(二)非正式制度

(三)正式制度與非正式制度的比較

(四)正式制度與非正式制度的聯動

五、我國當前公平理念實現的制度障礙及其法律對策

(一)我國當前公平理念實現的制度障礙考察

(二)克服公平理念實現之制度障礙的法律對策

之四:土地利益分享的法律問題研究

一、土地利益分享法律機制概述

(一)土地和土地利益

(二)構建土地利益分享法律機制的意義

(三)土地利益分享法律機制的價值取向

(四)土地利益分享法律機制中的主要制度

二、土地利益分享視角下我國地權制度的現狀及缺陷分析

(一)地權制度是土地利益分享的基本法律制度

(二)我國地權制度的現狀及其歷史成因

(三)我國現行地權制度的缺陷與失衡的土地利益分享

三、我國地權制度改革應以土地利益均衡分享為目標

(一)改革的最佳模式是廢除農民集體土地所有權

(二)改革的次佳模式是在土地所有權雙軌制繼續存在情況下完善建設用地使用權制度

(三)完善我國農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制度的建議

四、土地徵收、居住權保障與土地利益分享

(一)土地徵收與土地利益分享

(二)居住權保障與土地利益分享

之五:公共自然資源利益分享的法律問題研究

一、公共自然資源概念辨析

二、公共自然資源利益分享現狀分析

(一)公共自然資源利益分享的身份化與特權化

(二)公共自然資源利益分享的壟斷化與部門化

(三)公共自然資源利益分享不公的消極影響

三、公共自然資源利益分享不公的成因分析

(一)產權結構混亂

(二)法制體系不健全

(三)監督機制不完善

四、公共自然資源利益分享法律機制的改革

(一)價值轉換

(二)特許經營權制度的變革

之六:環境利益分享的法律問題研究

一、什麼是環境利益

(一)環境利益的內涵

(二)環境利益的屬性

(三)環境利益的分類

二、環境利益分享的現狀考察

(一)土地資源利益分享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二)森林資源利益分享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三)水資源利益分享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四)礦產資源利益分享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三、環境利益分享不公問題的成因

(一)土地資源利益分享不公的原因

(二)森林資源利益分享不公的原因

(三)水資源利益分享不公的原因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