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戈壁

中國戈壁

戈壁(蒙古語:Говь),在蒙古語中有沙漠、礫石荒漠、乾旱的地方等意思。、“戈壁灘”、“戈壁沙漠”。戈壁是世界上巨大的荒漠與半荒漠地區之一,綿亘在中亞浩瀚的大地,跨越蒙古和中國廣袤的空間。戈壁多數地區不是沙漠而是裸岩。 中國的戈壁系指內蒙古高原上地面較平坦、組成物質較粗疏、氣候乾旱、植被稀少的廣大地區中的礫質、石質荒漠,廣泛分布於溫都爾廟一百靈廟一鄂托克旗一鹽池一線以西北荒漠、半荒漠平地,總面積約45.8萬平方千米。

介紹

中國戈壁分布區,氣候乾旱,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乾燥度在20以上,寒暑變化劇烈,氣溫年較差一般達40℃以上,日照豐富,風力強勁;地面組成物質以粗大的礫石或基岩為主,水土極端缺乏,植物極難生長;地面平坦,但也略有起伏,廣布微形凹下的侵蝕溝,溝谷內有較良好的水土和小氣候條件,植物生長亦較好;水源缺乏,屬於內陸流域,地表徑流稀少(多由區外流入),地下水位較低。局部地區,特別是河流兩岸和盆地邊緣,有較多的地表水及地下水,為開發利用和改造戈壁提供有利條件;土壤肥力較低,土層薄,質地粗,水分和養分缺乏,但鹽分含量豐富;植被較沙漠更為稀疏,以灌木、半灌木荒漠和荒漠草原為主,種屬較單純,一般覆被度僅1%~5%左右,有的甚至寸草不生。部分地區覆被度可達20%~30%以上,是良好的草場。

中國戈壁 中國戈壁

形成

科學家認為,200萬年以來,特別是幾十萬年以來的中、晚、更新世時期,中國西部地勢不斷上升,乾燥

氣候區不斷擴大。這些地帶表面沉積的砂岩、粉砂質泥岩以及砂礫岩等比較疏鬆的岩體在太陽和風的作用下,不斷被風化剝蝕,變成大量碎屑物質。

這些大小混雜的碎屑物質從山上崩解下來,開始在山腳下堆積起來。在洪水的作用下,被衝到較遠的山麓地帶,形成大面積的洪積平原。

每當乾燥季節,在大風的作用下洪積平原上的碎屑物質中的細砂和塵土被吹到天空中,其中塵土被吹到千里外的地區,形成了黃土高原;而那些細砂則被風攜帶到附近,形成沙漠。粒徑比較大的礫石,則被留在原地了,就形成了如今的戈壁灘地貌了。

戈壁是粗砂、礫石覆蓋在硬土層上的荒漠地形。按成因礫質戈壁可分為風化的、水成的和風成的三種。

其形成主要原因是因洪水沖積而成。

當發洪水,特別是山區發洪水時,由於出山洪水能量的逐漸減弱,在洪水衝擊地區形成如下地貌特徵:大塊的岩石堆積在離山體最近的山口處,岩石向山外依次變小;

隨後出現的就是拳頭大小到指頭大小的岩石。由於長年累月日曬、雨林和大風的剝蝕,稜角都逐漸磨圓,變成了我們所說的石頭(學名叫礫石)。這樣,戈壁灘也就形成了。

而那些更加細小的砂和泥則被沖積、漂浮得更遠,形成了更遠處的大沙漠。

戈壁是荒漠的一個類型。即地勢起伏平緩、地面覆蓋大片礫石的荒漠。來自蒙古語。蒙古語稱礫石質荒漠為戈壁。戈壁地面因細紗已被風颳走,剩下礫石鋪蓋,因而有礫質荒漠和石質荒漠的區別。蒙古人稱沙漠地區,這種地區儘是沙子和石塊,地面上缺水,植物稀少。

分布

茫茫戈壁灘上布滿粗砂、礫石,踏在上面,沙沙作響。中國幾個主要的、大的沙漠和沙地主要位於新疆、內蒙古、甘肅和寧夏等地,沙漠(包括沙丘和風蝕土地)總面積為71.29萬平方千米,戈壁總面積為56.95萬平方千米,占全國面積的13.36%,其中新疆沙漠總面積為42.0萬平方千米,戈壁面積為29.3萬平方千米,位居全國沙漠和戈壁面積的首位。

中國戈壁 中國戈壁

類型

中國戈壁可分為剝蝕(侵蝕)和堆積兩大類型,並可再分為若干亞類。

1.剝蝕(侵蝕)類型戈壁形成過程以剝蝕 (侵蝕)作用為主,主要分布於內蒙古高原中西部及其邊緣山地,又可分為剝蝕(侵蝕)石質戈壁和剝蝕(侵蝕)—坡積—洪積粗礫戈壁2個亞類,前者呈狹帶狀分布於馬鬃山等內蒙古高原邊緣山地及其山前地帶,後者廣布於內蒙古高原中西部,在馬鬃山、天山等山麓地帶也有狹帶狀分布。

2.堆積類型戈壁形成過程以堆積作用為主。主要分布於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和河西走廊等內陸盆地邊緣及山麓地帶。該類型包括下列3個亞類:

①坡積一洪積碎石和礫砂戈壁,主要分布於山間盆地的邊緣和山麓地帶;

②洪積一衝積礫石戈壁,分布面積在堆積類型中最為廣闊,地貌上相當于山麓扇形地,地面絕大部分是礫石戈壁;

③沖積一洪積砂礫戈壁,多位於山麓沖積扇前緣或沿現代和古代河床及局部窪地分布,戈壁散布於綠洲或鹽鹼灘之中,面積不大,自然條件在各類戈壁中最為良好。

中國戈壁 中國戈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