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方先生對中國大乘佛學的用語為「變成純粹中國人的根本思想」,至於理論上的進展,則是以「備天地、兼萬物」的意旨說之,這一方面是傳統儒道共同的哲學精神,另方面它的重點即在主張人與天地萬物的同體關聯,就這個意旨而言,其實是說得儒道兩家共有的人追求天道的理想,而致與天道精神一致而成就最高完美人格,兼及化成天下的哲學理想。更準確地說即是人生哲學本位的儒道哲學,本質上是一套實踐哲學系統,系統中有對天道的討論,即其形上學部分,更有人道的討論,即其工夫論與境界論部分。但方先生更重視儒道兩家共有的美化世界的哲學立場,亦即不只人類追求自己的向上超昇,更有人類救助他人以致人人超昇而致建構理想世界的宗旨,此即「備天地、兼萬物」之意旨。而方先生即認為中國大乘佛學即是領受了這個精神,因此說「它已經在中國人精神領域內生了根」,亦即它就是中國的哲學系統之一了。作者介紹
方東美(1899-1977)名珣,字德懷,後改字東美,曾用筆名方東英,安徽桐城人。方東美以弘揚中華文化的精神價值為學術主旨,始終能以開放的胸襟對待中國傳統文化的各種思想流派,並力圖貫穿古今,統攝諸家之學。
他曾自我評價,從家庭傳統來說他是一個儒家,從氣質上說他是一個道家,從宗教啟示上說他是一個佛教徒,從教養上說他是西方的。他把原始儒家、原始道家、大乘佛學、新儒學看成中國哲學的四大傳統。
方東美與哲學家方以智、桐城派始祖方苞有旁系宗親關係,(並非方以智、方苞直系後裔)。方東美年幼喪父母,依賴兄長撫養成人。十六歲畢業於桐城中學。1920年畢業於金陵大學。1921年赴美留學,獲威斯康辛大學哲學碩士學位。
1924年通過博士學位考試後回國,任職於武昌大學(武漢大學前身)。1925年應聘東南大學(中央大學前身)教授,學校幾經更名,幾易校長,方東美一直執教於中央大學。
1948年任台灣大學哲學系主任。如果僅以治學方向的變更來區分其一生的話,方東美大體上相關圖片走過了3個階段:1936年夏以前為第一階段,由受中國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薰陶而走向對西方哲學的追求,其代表作為《生命情調與美感》、《科學哲學與人生》;
1966年夏以前為第二階段,由西方逐漸返回到東方,代表這個階段成就的著作是《哲學三慧》;
1966年夏以後進入第三階段,其主要代表著作為《中國形上學中之宇宙與個人》、《從宗教、哲學、與哲學人性論看人的疏離》、《中國哲學精神及其發展》。方東美始終以弘揚中華文化的精神價值為學術主旨,以開放的胸襟對待中國傳統文化的各種思想流派,並力圖貫穿古今、統攝諸家之學。
方東美不同意宋儒所強調的“道統論”。他認為現代世界因高度物質化而喪失了宗教精神和哲學智慧,主張落實儒家的人生價值,以不斷提升生命的意義,從而達到拯救現代人類的目的。
作品目錄
一、中國大乘佛學-引論二、中國大乘佛學前奏-六家七宗
三、僧肇三論
四、道生的‘佛性論’
五、中國大乘佛學-從佛經翻譯談起
六、 中國大乘佛學-佛學從印度到中國的演變
七、天台宗的判教方法
八、法相唯識宗的判教方法
九、華嚴宗的判教方法
十、三論宗的哲學
十一、研讀三論宗哲學所應具備的根本關鍵
十二、從研究學問的方法看三論宗哲學論理之曲折與最後歸宿
十三、泛論三論宗的中道思想
十四、從分析哲學觀點評述三論宗與康德哲學、天台宗、華嚴宗之異同
十五、論天台宗思想體系的特色
十六、涅槃經的思想特色與法華經安樂行義的要義
十七、闡述天台哲學的一心三觀與六妙法門-可以解決顛倒離奇的當前難題
十八、研究天台宗的思想步驟及對唯識宗應具有的認識
十九、從唯識宗的思想理路可解決本文存在主義的困惑問題
二十、研究唯識哲學的方法與步驟
二十一、研究唯識學的正確途徑
附錄:與熊子真先生論佛學書
《中國大乘佛學》參考書目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