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兒童文學探索作品集 1978-1987

內容介紹

《中國兒童文學探索作品集1978-1987》主要講述了:誰不奔波於圓圓的世界,探索著痛苦和歡樂呢?我們自稱兒童文學的探索者,絕非以為自己比前人和同輩優越。只因我們就像一撥默默寂寂的長跑者,跑入了一個冷冷清清的、相當潮濕的藝術地帶。文學本是孤寂的行當。冷清倒成了我們的靈性和耐力的滋補品。
當然,探索總是多少帶有先鋒派的超前意識。我們承繼傳統又叛逆傳統,憑著本身的心跳和腳步跑,跑,跑,想跑出一個與當代少年精神氣質相感應的自立境界,想給他們帶來一些新鮮的浪漫美學味。以此激發華夏子孫血氣里浪漫因子的復活。幻想情操的重塑。中華民族,浪漫思潮源遠流長。戰國時代的《離騷》,五四時期的《女神》,都以熾熱的幻想激情,對永恆而神秘的宇宙的求索精神,以及巨大的藝術創造力,大振文學浪漫雄風。當今大時代的少年,更須有新《離騷》和新《女神》,拓寬心靈空間。可以深信,這種浪漫美學味,將給一代人的精神氣質帶來悄然而深刻的變化。
無疑,探索者跑動中不成形的身影。也給批評家帶來了困擾和愕然。其實,我們自己又何不困惑呢?我們寫的是以少年為閱讀對象的作品,但筆端卻熱辣辣地涌瀉著自我心靈和主體感受。創作動因的核心往往帶有自審性的深層憂患(?);我們的藝術視點似乎都不在少年的學校生活和日常生活上。而凝目於生命內宇宙和自然外宇宙的巨觀遠景,將文學融入了大自然(?);還有那詩化的預言文體,那朦朧的象徵符號,那凝重的具有現代油畫筆觸感的描述語言,究意能為多少讀者所接受(?)。我們自身的藝術功底不足。還是我們超前的美學感性一時有些強人所難(?!);我們的缺陷和獨辟境界互相雜糅,讓人莫辨優劣難置可否(?!);當代少年的精神消費到底有多大的選擇範圍,閱讀接受層次究竟有多少彈性(?!)……
穿透困惑看深層。寬容的批評家不難發現,探索者的真誠是明顯的。其中不少人儘管早已成年。但仍像樹木年輪似的保留著童年心靈(而不像青蛙褪掉尾巴似的褪掉了童年),在作品裡敞開胸懷,同預想的少年朋友一訴為快。確確把自己最柔軟的生命揉進了字裡行間。大千世界。多數人與生俱來地嗜好多樣而憎惡單調。除了虛偽和做作,沒有一種赤誠的精神追求。沒有一種有美學味的藝術探險,甚至想入非非的文體實驗。是被禁忌的。
於是。我們完全可以換一副目光,來看兒童文學整體。我們不光以讀者年齡層次(如幼兒、少年等)為參照,對兒童文學作橫斷切分,並且可從風格和流派的視角。對此再作藝術走向的縱斷切分。稍微留意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兒童文學的進展軌跡。可見它同成人文學相似,也存在著純文學和大眾文學的兩個藝術走向。就多數探索性作品來看,它們確已悄悄逸出了重教育、重讀者客體接受的大眾兒童文學主潮,形成一種重審美、重作者主體感受的純文學藝術流向,兩者之間出現了較寬的美感分野。而評析這兩個迥然相異的藝術流向,顯然不能不採用各不相同的批評方法。如果批評家摒棄成見。用純文學的批評觀來考察探索性作品,會不會更直觀一些。更切近一些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