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來簡介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4軍是華東軍區所屬江淮軍區部分部隊和在淮海戰役中起義的國民黨軍第77軍第132師合編而成的。1948年5月,為適應敵後鬥爭需要,華東軍區將淮南、淮北軍區合併為江淮軍區。陳慶先任司令員,曹荻秋任政治委員。轄第1、第2、第3、第4軍分區和第34旅、獨立旅等部,共1.9萬餘人。1949年2月,根據中央軍委命令,江淮軍區第34旅、獨立旅與淮海戰役中起義的國民黨軍第77軍第132師合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4軍,隸屬第3野戰軍第8兵團。何基灃任軍長,趙啟民任政治委員。張秀龍任參謀長,王德貴任政治部主任。
1950年11月,軍機關及其餘部隊改編為華東公安第13師。第34軍番號遂撤銷。
參加戰役
1948年5月,為適應敵後鬥爭需要,華東軍區將淮南、淮北軍區合併為江淮軍區。陳慶先任司令員,曹荻秋任政治委員。轄第1、第2、第3、第4軍分區和第34旅、獨立旅等部,共1.9萬餘人。6月至9月,轉戰津浦、隴海路段,配合華東野戰軍進行開封、濟南戰役,牽制打擊國民黨軍。11月,參加淮海戰役,圍攻趙墩,阻擊黃百韜兵團西逃。接著又配合第13縱隊全殲國民黨軍第238師,解放靈璧。
1949年2月,根據中央軍委命令,江淮軍區第34旅、獨立旅與淮海戰役中起義的國民黨軍第77軍第132師合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4軍,隸屬第3野戰軍第8兵團。何基灃任軍長,趙啟民任政治委員。張秀龍任參謀長,王德貴任政治部主任。以起義的第132師為基礎編為第100師,孔明泉任師長,王學武任政治委員;以江淮軍區獨立旅為基礎組成第101師,葉道友任師長,楊漢林任政治委員;以江淮軍區第34旅為基礎組成第102師,李木生任師長,廖成美任政治委員。全軍共1.6萬餘人。部隊經編組整訓後,參加渡江戰役,和第35軍一起,攻占瓜州、浦口、浦鎮、鉗制南京、鎮江正面國民黨軍。4月23日占領鎮江。
6月,第34軍進駐南京,擔任警備任務。7月,軍部兼南京警備司令部,袁仲賢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何以祥、何基灃分任第一、第二副司令員,張藩任副政治委員,饒子健任參謀長,王德貴任政治部主任。7月,第100師調歸第33軍建制。11月,第101師調歸第10兵團。12月,第102師師部調歸第三野戰軍特種兵縱隊,後改為炮兵第3師師部。1950年1月,第3野戰軍教導師6個團調歸第34軍兼南京軍區警備司令部建制。同時,軍機關一部組建華東軍區航空處。11月,軍機關及其餘部隊改編為華東公安第13師。第34軍番號遂撤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