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黎城縣委員會

政協黎城縣一至三屆委員會的主要職能是政治協商和民主監督。 從政協黎城縣第四屆委員會開始,其主要職能為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 縣政協通過為委員訂閱報刊,開展培訓,召開情況通報會,按小組組織學習等多種形式,為委員的政治、業務素質的提高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黎城縣委員會於1984年5月成立,是在中共黎城縣委的領導下,由轄區內各界人士組成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是社會各界人士參政議政的重要場所,是發揚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
政協黎城縣委員會成立至今共先後召開過七屆二十五次全體委員會議。政協黎城縣一至三屆委員會的主要職能是政治協商和民主監督。1993年3月,新修訂的政協章程增列了參政議政職能。從政協黎城縣第四屆委員會開始,其主要職能為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
二十多年來,縣政協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高舉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兩面旗幟,牢牢把握團結、民主兩大主題,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中共黎城縣委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箇中心,認真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推動了各項工作的穩步、健康發展。 其主要表現:一是組織建設不斷加強,委員素質不斷提高,為履行政協職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委員人數逐步增加,界別由首屆17個增設到七屆的21個,代表面更加廣泛。充分體現了新時期人民政協最廣泛的代表性和政治上最大限度的包容性。隨著政協組織在全縣政治和社會生活中地位的不斷提高,委員的年齡結構、知識層次也隨之不斷最佳化,參政水平和議政能力也有了顯著增強。特別是從五屆縣政協開始,注重適當增加經濟界、科技界和個體、民營界委員人數,使縣政協為全縣經濟建設服務的能力大大增強。縣政協通過為委員訂閱報刊,開展培訓,召開情況通報會,按小組組織學習等多種形式,為委員的政治、業務素質的提高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二是工作機構不斷健全,為委員開展活動、履行職能創造了必要的條件。政協建立之初,只有五六個人,兩三間房,二屆縣政協後,逐步增加工作人員,設立職能科室,成立鄉鎮政協工作組,組建鄉鎮政協工作委員會,使政協的各項工作更加規範。不同界別的委員,按照專業特點劃分到不同的專門委員會參加活動,使委員的聰明才智集中為政協的整體功能,有效地提高了政協履行職能的質量和成效。三是工作領域不斷擴大,工作質量不斷提高。無論是全委會議的總體協商,還是常委會議的專題協商,始終圍繞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這一主題開展協商討論,提出的意見和建議有許多進入了決策程式,特別是針對全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開展的幾次專題協商,規模大、層次高,充分體現了人民政協“人才庫”的特點和“智囊團”的作用。監督力度不斷加大。提案監督不斷提高,提案集中交辦制、敷衍提案退回制、提案“四制”運行體系等制度的建立和實施,在促進全縣兩個文明建設方面發揮的作用越來越明顯;評議監督領域不斷擴大化,上自駐黎上劃單位,下至農村基層組織,通過民主評議活動的開展,有效地改進了各方面的工作;民意監督工作成效卓著,創造性地建立起信息工作“三型”機制,組織帶領廣大委員深入基層,深入民眾,了解民情,反映民意,取得了全省六連冠的好成績,受到政協表彰獎勵。議政水平持續提升。大興調查研究之風,通過組織專題視察、諮詢服務等多種形式建言立論,把蘊藏在委員中的真知灼見聚集起來,為促進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二十多年的發展過程中,黎城縣政協又充分發揮人才薈萃、地位超脫、聯繫廣泛的優勢,托起了自身發展的新天地。1988年我縣政協牽頭髮起創辦了晉冀魯豫縣級政協聯誼會和長治市十三縣(市、區)政協聯誼會,會員單位達到了晉冀魯豫十二(地)市二十縣(市、區),在相互交流、促進工作的同時,促進了經貿文化交往和招商引資工作的開展,把政協組織的優勢及時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為促進全縣經濟發展做出了許多有益的工作。縣政協還持續、廣泛、深入地開展了抗戰勝利、建國慶賀、紀念偉人,以及捐贈困難群體,文化、科技、醫療、法律、體育“五下鄉”和政協委員“一幫一”結對子幫扶活動,積極開展文史資料的徵集和出版工作,編輯出版《黎城文史資料》10輯,擔負起黨和政府密切聯繫民眾的神聖使命。
回顧過去,成績顯著,瞻望未來,任重道遠。在中共黎城縣委的領導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下,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縣政協必將為黎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