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世界銀儲量和儲量基礎分別為27萬t和57萬t。儲量主要分布在波蘭、中國、美國、墨西哥、秘魯、澳大利亞、加拿大和智利等國,他們約占世界總儲量和儲量基礎的80%以上,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等國也有不少銀資源。按2005年世界銀礦山產量19257.4t計,現有的世界銀儲量和儲量基礎靜態保證年限分別為14年和30年,說明世界白銀儲量的保證程度並不很高。
世界白銀生產狀況
2004年全球共有53個國家和地區開採銀礦和共、伴生銀礦。世界銀產量主要集中在秘魯、墨西哥、中國、澳大利亞、智利、加拿大、波蘭和美國等國,這八大產銀國年產量均在千噸以上,合計占世界總產量的80%左右。
下面介紹一下世界主要礦山產銀國的大體情況。
排序 | 國家 | 產量比例 |
1 | 秘魯 | 16% |
2 | 墨西哥 | 15% |
3 | 中國 | 13% |
4 | 澳大利亞 | 12% |
5 | 智利 | 7% |
第六、七、八位分別為波蘭、美國、加拿大;哈薩克斯坦、玻利維亞、印度尼西亞、瑞典、俄羅斯、摩洛哥等國也有不少銀產量。
除礦山銀外,再生銀也是重要的供給源。而且近年來,國外頒布了更嚴格的環境法規許多生產商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了再生銀的回收利用上,其中美國再生銀量約占全球的1/3。日本、德國和英國也是三個廢舊銀料回收中心。
白銀生產的重要分水嶺是在1492年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從而發現墨西哥、玻利維亞和秘魯的銀礦,因此帶來了世界白銀生產快速增長的巔峰時期。這段巔峰同時伴隨著白銀提煉技術的升級,從質和量上提高了開採銀礦的利用率。隨後的技術革新,尤其是在19世紀晚期和20世紀初期,主要是加強了白銀生產的基礎,並且提高了銀礦開採的速度。
從累計產量來看,世界上只有大約25%的白銀是生產於16世紀70年代以前。在18世紀前的紀錄仍然不完整,但是對歷史累計產量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以下將介紹白銀生產的歷史。
世界白銀消費與總需求情況
世界主要進口國也是全球主要的白銀消費國,有日本、義大利、德國、瑞士、英國、印度等。美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白銀消費國,用銀量約占全世界總消費量的40%。
世界白銀消費構成是:工業套用消費56%,感光材料消費13%,珠寶首飾銀器消費18%,鑄幣印章5%,總需求約27340噸。白銀在工業中的需求最大,主要來自電器、電子生產領域對白銀的需求的增長,德國、美國、日本、印度及中國在該領域的需求增長較快,日本工業用白銀連續多年增長,美國消費量最大,占工業用銀全球總消費量的22%。
從1998年以來,世界白銀總需求呈總體增長趨勢,從具體需求看,製造業需求總體有下降趨勢,其中工業套用、銀幣及證章穩步增長,而照相業和珠寶首飾、銀器用銀下滑幅度較大。印度、泰國、義大利和美國是全球四個珠寶首飾銀器消費國。過去四年,在投資需求的推動下,國際銀價上漲很快,而過高的價格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白銀實物需求,未來白銀的需求將主要來自於投資和工業套用。
舊世界的白銀(公元前4000年-公元1500年)
安納托利亞(現在的土耳其)被認為是首個開採白銀的主要發源地,為小亞細亞地區的工匠提供原料。安納托利亞地區為近東、克里特和希臘地區的西方文明提供白銀資源。
銀器工匠主要集中在小亞細亞和希臘各島,以及希臘大陸上邁錫尼文明統治的地區。
銀礦集中開採大約是在公元前3000年開始的。首次成熟的銀礦石加工是在公元前2500年,占星家使用“灰吹法”從鉛銀礦中提取出白銀。當時對銀器的需求,主要來自於繁榮的克里特文明和稍後的邁錫尼文明,令現今是亞美尼亞的地區對銀礦的定位和開採逐漸發展起來。
在公元前1600年克里特文明遭遇災難性毀滅、以及大約公元前1200年邁錫尼文明隕落之後,白銀生產的中心地區轉向靠近雅典的Laurium地區。該地區為處於萌芽時期的希臘文明提供白銀。另外,小亞細亞和北美地區的白銀貿易在公元前8世紀開始大規模擴張。
Laurium的礦產非常豐富。從歷史文獻和古礦場遺留下來的實際證據來看,當年該地區巔峰時期(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白銀產量大約是每年100萬盎司。實際上,到公元1世紀前的一千年中,Laurium是產銀最多的一個地區。除了Laurium,其他產銀區主要在小亞細亞、撒丁島等其他希臘地區,以及亞洲部分地區。
隨著希臘Laurium地區礦產全盛期的結束,迦太基人對西班牙銀礦的開採繁榮了起來。在羅馬和迦太基之間的三次戰爭之後,羅馬人取代迦太基人成為西班牙銀礦的開掘者,並且把銀礦開採的觸角伸向了歐洲大陸的其他地方。
西班牙在近一千年的時間內都是非常重要的白銀來源,但這一切在摩爾人於公元8世紀征服西班牙後一度暫停。西班牙銀礦不僅滿足了羅馬帝國大部分內在需求,還是展開亞洲香料貿易的重要白銀資源。為了滿足尚在萌芽的貿易需求,希臘、小亞細亞、義大利也是除西班牙以外的白銀重要產區。
摩爾人入侵西班牙,讓白銀開採在更多的國家普遍起來,主要是在歐洲中部。在公元750-1200年間發現了幾個重要銀礦,包括德國著名的開姆尼斯、Rammelsburg、哥斯拿和薩克森地區。同時,奧匈帝國和東歐其他一些地方也發現了銀礦。
基於目前的歷史文獻和檔案,從公元前300年到公元1000年期間,白銀產量不太可能較Laurium地區的每年大約150萬盎司有大幅增加。西班牙礦產在公元後一千年內風光無限,同一時期的Laurium和小亞細亞逐漸衰弱。白銀產量的實際擴張是在公元1000-1500年間的500年以內,那時礦產地數量增加,採礦和加工技術也開始提高。
新世界的白銀(1500年-1875年)
技術上的巨大變革以及1492年“新大陸”的發現,引發了白銀產量數量級式的增長,尤其是在汞齊化加工方法發展後。“新世界”時期首個主要開採地是玻利維亞的Potosi地區。雖然很難準確衡量玻利維亞1500-1800年間的實際產量,但西班牙的歷史記錄顯示當時生產了大約10億盎司。同時,墨西哥在1700-1800年內生產了大約15億盎司的白銀。
秘魯的高產更持久一些,在1600-1800年內平均每年產量超過3百萬盎司。從歷史來看,塞羅德帕斯科(Cerro de pasco)地區一直是秘魯最主要的銀產地之一。
西班牙人到墨西哥開發銀礦是從14世紀初期開始。
在1500-1800年間,玻利維亞、秘魯和墨西哥占世界白銀生產和貿易的份額超過85%。其餘份額主要來源於德國、匈牙利和俄羅斯等歐洲國家,以及智利和日本。
在1850年後,一些其他國家白銀產量上升,尤其是美國發現了內華達州的康斯托克礦。全球白銀產量持續擴大,到17世紀70年代,已經從每年4,000萬盎司增加至8,000萬盎司。
北美崛起(1876年-1920年)
1876-1920年間全球產銀技術創新和新產地開發呈現爆炸式增長。19世紀最後25年內白銀年產量是前75年平均產量的4倍,達到近1.2億盎司。
美國境內新礦的發現為全球產量增加添色不少,尤其是內華達州的康斯托克礦,科羅拉多州的Leadville以及猶他州一些地區。
同樣地,澳大利亞、中美洲以及歐洲也在全球產量增加中居功至偉。在隨後的1900-1920年間,加拿大、美國、非洲、墨西哥、智利、日本及其他部分國家繼續發現新礦,產量也因此擴大一半,至每年1.9億盎司。
技術方面的升級包括蒸汽鑽井、採礦、脫水,拖運技術的改善也是一個重大突破。採礦技術的進一步升級增強了礦石處理的能力,能夠同時處理更多含有銀的礦石。比如說,一種從鋅中提取貴金屬、被稱為fuming的技術,能從中等級別的礦石中提煉出有經濟價值的貴金屬。
當代(1921年-現在)
上個世紀早期的許多進步讓世界各地白銀產量都有所提高。由於到18世紀末期,世界上許多高等級礦石都已經被耗盡,所以這些進步顯得格外有意義。這些進步包括:
批量採礦方法,包括套用於地表和地下,能夠處理大量含有一定銀的低等級賤金屬礦石。
提煉技術,能夠從礦石中分離出不同種類的賤金屬濃縮液。
改進礦石分離技術,尤其是能從鉛、鋅和銅濃縮液中分離出銀的浮選技術(1910年後)。
改進電解精煉技術,能夠從精煉粘土中分離出銀和其他賤金屬,也逐漸成為提煉銀的一個重要來源。
貫穿20世紀的各種基礎金屬產量爆炸式增長,令含銀殘渣的產量增加,最終提高提煉得出銀的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