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學文庫024:源氏物語

世界文學文庫024:源氏物語

本書以日本平安王朝全盛時期為背景,通過主人公源氏的生活經歷和愛情故事,描寫了當時社會的腐敗政治、淫亂生活、上層貴族之間的互相傾軋和權力鬥爭,而源氏的愛情婚姻,則揭示了一夫多妻制下婦女的悲慘命運。在貴族社會裡,男婚女嫁往往是政治鬥爭的手段,婦女成了政治交易的工具和貴族男人手中的玩物。全書共五十四回,近百萬字。故事涉及四代天皇,歷經70餘年,所涉人物四百多位。全書以源氏家族為中心,上半部寫了源氏公子與眾妃、侍女的種種或淒婉或美好的愛情生活;後半部以源氏公子之子熏君為主人公,鋪陳了複雜紛繁的男女愛情糾葛事件。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世界上公認的亞洲文學十大理想藏書,世界文學寶庫中不可或缺的珍品。
196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編輯的《世界偉人傳》,紫式部作為世界偉人之一,與但丁、莎士比亞、歌德、林肯等人的名字並列在一起。
世界上最早的長篇寫實小說,日本最早的一部古典文學名著,對日本文學的發展產生過巨大的影響,被譽為日本古典文學的高峰,在日本開啟了“物哀”時代。它描寫了平安京時期日本的風貌,揭露人性,宮中的鬥爭,反映了當時婦女的無權地位和苦難生活。 被譯成英、法、德、意、蘇、中等許多國家的文字。

作者簡介

紫式部,又稱紫珠,是日本平安時代中期的女性作家,和歌作家,中古三十六歌仙之一。1004年4月,紫式部喪夫寡居,同年秋開始創作《源氏物語》。《源氏物語》被認為是世界最早的長篇小說、日本美學集大成者,並由此產生了“源學”。

媒體推薦

《源氏物語》是日本小說創作的最巔峰,他自己也不能與其相比較。
——川端康成在接受諾貝爾獎時所做的講演上曾指出
她不看重戰爭,而看重社會日常生活,戰爭帶有偶然性,而日常生活便具有必然性。
——伏爾泰

圖書目錄

《文學文庫024:源氏物語(上冊)》目錄:
第一回桐壺
第二回帚木
第三回空蟬
第四回夕顏
第五回若紫
第六回末摘花
第七回紅葉賀
第八回花宴
第九回葵上
第十回楊桐
第十一回花散里
第十二回須磨
第十三回明石
第十四回航標
第十五回蓬生
第十六回關屋
第十七回賽畫
第十八回松風
第十九回薄雲
第二十回朝顏
第二十一回少女
第二十二回玉鬘
第二十三回鶯初啼
第二十四回蝴蝶
第二十五回螢
第二十六回常夏
第二十七回篝火
第二十八回狂風
第二十九回行幸
第三十回蘭花
第三十一回真木柱
第三十二回梅枝
《文學文庫024:源氏物語(下冊)》目錄:
第三十三回紫藤枝梢葉
第三十四回新菜(上)
第三十四回新菜(下)
第三十五回柏木
第三十六回橫笛
第三十七回鈴蟲
第三十八回夕霧
第三十九回法事
第四十回方士
第四十一回雲隱
第四十二回匂兵部卿親王
第四十三回紅梅
第四十四回竹河
第四十五回橋姬
第四十六回柯樹下
第四十七回總角
第四十八回早蕨
第四十九回寄生木
第五十回東屋
第五十一回浮舟
第五十二回蜉蝣
第五十三回習作
第五十四回夢浮橋
譯後記

後記

《源氏物語》是日本平安中期的長篇物語,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古典小說,也是世界最早的長篇小說。它以宮廷生活為中心,描寫平安前期、中期的世相。
該書的作者、紫式部其人、成書時間、文章結構、創作動機等尚存在諸多爭議。
一般認為,《源氏物語》的作者是紫式部,但有人認為作者不止一人,甚至還有人以為該書的部分內容是後人偽造,但不論何種見解,都沒有否定紫式部的作者論。由於缺乏作者紫式部的史料,甚至連她的生卒年以及本名都未能確定。大體可以斷定的史實是:紫式部是平安中期的宮女。其父是北家藤原冬嗣的後裔,曾任越前守、越後守的藤原為時。長德二年(996),紫式部隨父去其任地越前,一兩年後獨自回京。長保元年(999)左右嫁給大自己二十多歲的右衛門權佐藤原宣孝,生有一女賢子,但婚後只兩三年,長保三年(1001)夫死。寬弘二、三年(1005—1006)的十二月侍奉上東門院(一條天皇的中宮彰子),講解《白氏文集》等。中古三十六歌仙之一。其遺世書籍尚有《紫式部日記》、和歌集《紫式部集》。至於“紫式部”稱呼的由來,大概與她的父親為時、哥哥(或弟弟)唯規任“式部丞”有關,而為何添一“紫”字,也有諸種見解。
《源氏物語》的成書時間尚無定論,大致認為在寬弘七年(1010)的前半年。
現今通行的《源氏物語》由五十四回(帖)構成,但《源氏一品經》、《今鏡》、《無名草子》的記載為六十帖,其內容不得而知,而藤原定家,河內守光行、親行父子等考證為五十四帖。各帖的題目也有所差異。因第四十一回《雲隱》只有題目,沒有內容,有的書籍便將其略去,而將《新菜》的上下分為兩回。大多數日本學者認為,《源氏物語》總體可分為三部,第一部至第三十三回《紫藤枝梢葉》止,第二部從第三十四回《新菜》至第四十一回《雲隱》止,第三部從第四十二回《匈兵部卿親王》至終。第一、二部以光源氏為中心,第三部以薰、匈宮、浮舟為中心,活動舞台移至宇治。該書的時間跨度為四代天皇、七十餘年。
《源氏物語》成書之後,便有各種傳抄本,自然多有差異、差錯。至鎌倉時期,出現河內守光行、親行父子校訂的河內本,藤原定家校訂的青表紙本(青藍色封皮),逐漸成為《源氏物語》校訂本的主流。至昭和三十一年(1956),池田龜鑑等完成《源氏物語大成》,成為校訂標準本。
《源氏物語》被廣泛閱讀大約是在堀河天皇的康和年間(1099一1104),而世尊寺伊行的《源氏釋》成為《源氏物語》研究的濫觴,在此基礎上,藤原定家著有《奧入》,此後有諸多注釋本問世,其中較有影響的有親行的弟弟、紫雲寺僧素寂的《紫明抄》,四過善成的《河海抄》,一條兼良的《花鳥余情》,三條西公條的《細流抄》,中院通勝的《岷江入楚》,本居宣長的《源氏物語玉小櫛》等。
昭和二十年(1945),谷崎潤一郎始將《源氏物語》譯成現代文,但由於當時的時代背景,凡是被認為有損皇室形象、諸如光源氏與藤壺私通等部分都被刪除。戰後,曾經在皇國史觀的壓制下被迫沉默的學者,如石母田正、家永三郎、井上光貞等從歷史學、社會學的角度對《源氏物語》進行研究,被稱為歷史社會學派,提出在貴族社會的崩潰過程中,以浪漫性的虛構形式將矛盾的現實加以形象化的物語文學的論點。之後眾多學者多視角、多層次、多方位地開展研究,激烈爭論,取得豐碩成果。我國學者對《源氏物語》的研究起步較晚,改革開放以後始有論文發表。注重《源氏物語》與《紅樓夢》的比較是我國學者研究的一大特點,並取得可喜的成果。
《源氏物語》在日本文學史乃至世界文學史上地位都很顯赫,所有的研究者都給予高度的評價,確立了不可動搖的聲譽,一九六四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紫式部選為“世界五大偉人”之一。
此次的中文譯本在翻譯過程中主要參考山岸德平(岩波書店1963),石田穰二、清水好子(新潮社1985),柳井滋、室伏信助、大朝雄二、鈴木日出男、藤井貞和、今西裙一郎(岩波書店1996)的校注;阿部秋生、秋山虔、今井源衛、鈴木日出男(國小館1994),玉上琢彌(角川書店1975)的校注及現代文譯文;與謝野晶子(角川書店1972)、今泉忠義(講談社1978)、圓地文子(新潮社1980)的現代文譯文。但由於日本學者對《源氏物語》的內容理解存在歧義,所以在中文翻譯時只能選擇譯者認為比較合理的譯註。由於譯者水平有限,對該書的深邃內容、特殊文體,典章制度、風俗習慣等的理解恐有舛誤,懇請方家郢正。承蒙林林先生、葉渭渠先生作序,謹致以衷心的感謝。
二○○六年一月十八日於北京

序言

序一
《源氏物語》中的“無常”大多是由於親人的去世而覺人生苦短,導致對人生的痛苦、悲哀的無奈和否定,於是佛教思想中的厭世、追求淨土便成為一種社會的思潮。生命的終結,既是美的毀滅,也是痛苦的消失;厭世是對人生迷戀的拒絕,也是對死的接受,這是寂靜之美的具現。作為文學審美的對象,與佛教的“涅槃寂靜”的理念是一致的。不過,雖然《源氏物語》浸潤著濃厚的佛教色彩,卻並沒有達到“空”的境界。出家之人也未完全脫俗,其“無常”實質上是說感覺時間變易之迅速,生命短暫,應該珍惜時間。這與佛教的萬物生死、變異無常的思想並不完全一致,因此“無常”與“物哀”的結合便成為平安文學的時代審美觀。
······
閱讀《源氏物語》,深感其受到白居易詩歌的極大影響。唐代大詩人中,在日本之大受推崇者,緣何並非李白、杜甫,而是白居易,是白詩意境之閒適感傷,抑或觀念之空無避世,此中情由,尚需深入研究。然毋庸置疑,《源氏物語》之受中國文學影響,無論在數量和深度上都首推《白氏文集》,尤其《長恨歌》。從整部著作的主題思想及至具體描述,有時摘詞引句,有時含蓄暗示,“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之“長恨”悲劇也許正是紫式部紫式部(約978—約1015),日本平安時代女作家、歌人;她的名著《源氏物語》第四十一回《雲隱》暗示源氏之死,有題無文,像一個無字碑,任由後人評說。之著眼點,但也有注重白詩諷喻作用之觀點,見仁見智,可以引起討論。
林林
二六年一月十五日
序二
首先,紫式部寫實的“真實”文學意識的表現內容,是以真實性為中心,如實地描繪了作者親自接觸到的宮廷生活,不是憑空想像出來的。就歷史背景來說,書中描寫朱雀天皇時代以源氏及左大臣為代表的皇室內戚一派,與弘徽殿及右大臣為代表的皇室外戚一派的政治爭鬥,弘徽殿一派掌權,源氏一派衰落;相反,冷泉天皇時代,兩者倒置,這些都是作者在宮中生活時耳聞目睹的事實,她描寫的素材是真實的,只不過是多採用側寫和暗喻的手法,隱蔽式地表現出來罷了。可以說,《源氏物語》是以這一歷史作為背景,它是這一時代典型的概括。
就人物來說,主人公源氏雖然不是現實生活中原原本本的人物,而是經過藝術塑造,並且理想化了,但如果將這個人物分解的話,也不完全是虛構的,而是現實存在的人物。紫式部在日記中談及她所列舉的源氏的史實,與藤原道長以及伊周、賴通等人的性格、容姿、言行、境遇乃至有關事件都十分相似,起碼是將這些人物的史實作為重要的輔助素材來加以運用的。正如紫式部所說的,這些“都是真情實事,非世外之談”。當然,作家在反映現實的時候,一方面確確實實地反映了當時社會諸相,發現了許多不公的現實,尤其是一夫多妻制下婦女的悲劇命運,另一方面,她又對現實和源氏這個人物,或多或少地持肯定或同情的態度。這正是時代與歷史的局限。
其次,紫式部尊重真實的寫實性的同時,也重視理想的浪漫性,以浪漫的“物哀”作為審美意識的主體,在《源氏物語》文本中出現一千零四十四次“哀”和十三次“物哀”這個詞,體現了作家的美學思想所在。紫式部將“哀”發展為“物哀”,使這一美學思想更為充實,更為豐富,其思想結構是重層的,第一個層次是對人的感動,以男女戀情的哀感最為突出;第二個層次是對世相的感動,貫穿在對人情世態的詠嘆上;第三個層次是對自然物的感動,尤其是季節帶來的無常哀感。所有“物哀”的感動,都是從心底里將對象作為有價值物而感到或悲哀、憫惜、憤懣,或愉悅、親愛、同情等純化了的真實感情。為此,作者前所未有地著力於對人物的心理描寫,挖掘人性深層的真情。
······
可以說,紫式部在廣闊的中日文化空間裡,高度洗鍊地創造了《源氏物語》的世界。它是以日本傳統為根基的中日文化和文學交流交融的結晶,是中日文化、文學融合呈現出異彩的先范。
葉渭渠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