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著名譯文庫·司湯達卷:義大利遺事

世界名著名譯文庫·司湯達卷:義大利遺事

本書是一部中短篇小說集,所收的《法尼娜·法尼尼》等八篇中短篇小說是司湯達根據在義大利發現的一些手寫本故事編寫的。故事內容或是社會地位懸殊的青年男女的愛情悲劇,或是宮廷貴族之間因男女私情而引發的陰謀與伊殺。小說中的人物都具有強烈的感情衝動,壓倒一切的情慾與由此產生的暴烈行動。司湯達企圖以此表現他所喜愛的“義大利的熱情性格”和他對“力”的崇拜,用來對照十九世紀法國社會中利益關係窒息了人身上自然的感情這個現實。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集中反映司湯達義大利情結的經典著作。
司湯達是我最喜歡的小說家。我喜歡他那簡單確切的表達方式,以及冷靜又精準的心理分析。他用敏銳的洞察力剖析了人心。
——(英國)毛姆

作者簡介

司湯達是十九世紀法國傑出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他的一生並不長,不到六十年,而且他在文學上起步很晚,三十幾歲才開始發表作品。然而,他卻給人類留下了巨大的精神遺產,包括數部長篇,數十個短篇或故事,數百萬字的文論、隨筆和散文,遊記。 他以準確的人物心理分析和凝練的筆法而聞名。他被認為是最重要和最早的現實主義的實踐者之一。最有名的作品是《紅與黑》(1830年)和《帕爾馬修道院》(1839年)。
李健吾(1906—1982),筆名劉西渭。近代著名作家、戲劇家。歷任國立暨南大學文學院教授,上海孔德研究所研究員,上海市戲劇專科學校教授,北大文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外文所研究員。中國文聯第四屆委員。著有長篇小說《心病》等。譯有莫里哀、托爾斯泰、高爾基、屠格涅夫、福樓拜、司湯達、巴爾扎克等名家的作品,並有研究專著問世。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司湯達是我最喜歡的小說家。我喜歡他那簡單確切的表達方式,以及冷靜又精準的心理分析。他用敏銳的洞察力剖析了人心。
——(英國)毛姆

名人推薦

司湯達是我最喜歡的小說家。我喜歡他那簡單確切的表達方式,以及冷靜又精準的心理分析。他用敏銳的洞察力剖析了人心。
——(英國)毛姆

圖書目錄

譯本序

卡司特盧的女修道院院長
維托里亞?阿科朗博尼?布拉恰諾公爵夫人
秦奇一家人
帕利亞諾公爵夫人
聖·方濟各在里帕教堂
法尼娜·法尼尼
昵之適以殺之
蘇奧拉·斯科拉斯蒂卡

序言

我們面前的這個文庫,其前身是“外國文學名家精選書系”,或者說,現今的這個文庫相當大的程度上是以前一個書係為基礎的,對此,有必要略作說明。
原來的“外國文學名家精選書系”,是明確以社會文化積累為目的的一個外國文學編選出版項目,該書系的每一種,皆以一位經典作家為對象,全面編選譯介其主要的文學作品及相關的資料,再加上生平年表與帶研究性的編選者序,力求展示出該作家的全部文學精華,成為該作家整體的一個最佳縮影,使讀者一書在手,一個特定作家的整個精神風貌的方方面面盡收眼底。“書系”這種做法的明顯特點,是講究編選中的學術含量,因此呈現在一本書里,自然是多了一層全面性、總結性、綜合性,比一般僅以某個具體作品為對象的譯介上了一個台階,是外國文學的譯介進行到一定層次,社會需要所促成的一種境界,因為精選集是社會文化積累的最佳而又是最簡便有效的一種形式,它可以同時滿足閱讀欣賞、文化教育以至學術研究等廣泛的社會需要。
我之所以有創辦精選書系的想法,一方面是因為自己的專業是搞文學史研究的,而搞研究工作的人對綜合與總結總有一種癖好。另一方面,則是直受法國伽利瑪出版社“七星叢書”的直接啟發,這套書其實就是一套規模宏大的精選集叢書,已經成為世界上文學編選與文化積累的具有經典示範意義的大型出版事業,標誌著法國人文研究的令人仰視的高超水平。
“書系”於1997年問世後,逐漸得到了外國文學界一些在各自領域裡都享有聲譽的學者、翻譯家的支持與合作,多年堅持,慘澹經營,經過長達十五年的努力,總算做到了出版七十種,編選完成八十種的規模,在外國文學領域裡成為了一項舉足輕重、令人矚目的巨型工程。
這樣一套大規模的書,首尾時間相距如此之遠,前與後存在某種程度的不平衡、不完全一致、不盡如人意是在所難免的,需要在再版重印中加以解決。事實上,作為一套以“名家、名著、名譯、名編選”為特點的文化積累文庫,在一個十幾億人口大國的社會文化需求面前,也的確存在著再版重印的必要。然而,這樣一個數千萬字的大文庫要再版重印談何容易,特別是在人文書籍市場萎縮的近幾年,更是如此。幾乎所有的出版家都會在這樣一個大項目面前望而卻步,裹足不前,儘管欣賞有加者、嘖嘖稱道者皆頗多其人。出乎意料,正是在這種令人感慨的氛圍中,北京鳳凰壹力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的老總賀鵬飛先生卻以當前罕見的人文熱情,更以迥然不同於一般出版商的小家子氣而真正出版家才有的雄大氣魄與堅定決心,將這個文庫接手過去,準備加以承續、延伸、修繕與裝潢,甚至一定程度的擴建……
於是,這套“世界名著名譯文庫”就開始出現在讀者的面前。
當然,人文圖書市場已經大為萎縮的客觀現實必須清醒應對。不論對此現實有哪些高妙的辯析與解釋,其中的關鍵就是讀經典高雅人文書籍的人已大為減少了,影視媒介大量傳播的低俗文化、惡搞文化、打鬧文化、看圖識字文化已經大行其道,深人人心,而在大為縮減的外國文學閱讀中,則是對故事性、對“好看好玩”的興趣超過了對知性悟性的興趣,對具體性內容的興趣超過了對綜合性,總體性內容的興趣,對訴諸感官的內容的興趣超出了對訴諸理性的內容的興趣,讀書的品位從上一個層次滑向下一個層次,對此,較之於原來的“精選書系”,“文庫”不能不做出一些相應的調整與變通,最主要的是增加具體作品的分量,而減少總體性、綜合性、概括性內容的分量,在這一點上,似乎是較前有了一定程度的後退,但是,列寧尚可“退一步進兩步”,何況我等乎?至於增加作品的分量,就是突出一部部經典名著與讀者青睞的佳作,只不過仍力求保持一定的系列性與綜合性,把原來的一卷卷“精選集”,變通為一個個小的“系列”,每個“系列”在出版上,則保持自已的開放性,從這個意義上,文庫又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容與拓展。
面對上述的客觀現實,我們的文庫會有什麼樣的前景?我想一個擁有十三億人口的社會主義大國,一個自稱繼承了世界優秀文化遺產,並已在世界各地設立孔子學院的中華大國,一個城鎮化正在大力發展的社會,一個中產階級正在日益成長、發展、壯大的社會,是完全需要這樣一個巨型的文化積累“文庫”的。這是我真摯的信念。如果覆蓋面極大的新聞媒介多宣傳一些優秀文化、典雅情趣;如果政府從盈富的財庫中略微多撥點兒款在全國各地修建更多的圖書館,多給它們增加一點兒購書經費;如果我們的中產階級寬敞豪華的家宅里多幾個人文書架(即使只是為了裝飾);如果我們國民每逢佳節不是提著“黃金月餅”與高檔香菸走家串戶,而是以人文經典名著饋贈親友的話,那么,別說一個巨大的“文庫”,哪怕有十個八個巨型的“文庫”,也會洛陽紙貴、供不應求。這就是我的願景,一個並不奢求的願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