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老村[隸屬漾濞彝族自治縣漾江鎮鄉村]

不老村[隸屬漾濞彝族自治縣漾江鎮鄉村]
不老村[隸屬漾濞彝族自治縣漾江鎮鄉村]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該行政村隸屬漾濞彝族自治縣漾江鎮,距鎮政府所在地7公里,到鎮道路為土路,轄外沙壩、陽橋、平坡等12個自然村。現有農戶376戶,有鄉村人口1457人,其中農業人口1457人,勞動力776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761人。

基本信息

村情概況

全村國土面積14.57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600米,年平均氣溫23℃,年降水量1710毫米,適合種植玉米、烤菸等農經作物。全村耕地面積1574畝,人均耕地1.08 畝,林地9299.74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9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32元。農民收入主要以農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574畝,人均耕地1.08畝,主要種植玉米、水稻等作物;擁有林地9299.74畝,其中經濟林果地45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31 畝,主要種植 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4畝,其中養殖面積4畝;其他面積10977.26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五通。全村有150戶通自來水,有376戶通電,有347戶通有線電視,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93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94戶。

該村到鎮政府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7公里,距離集貿市場7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輛,拖拉機13輛,機車18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574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574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08畝。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39戶;裝有太陽能農戶98戶;建有小水窖2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76戶。全村有6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2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2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2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2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93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50萬元,占總收入的41.81%;畜牧業收入99萬元,占總收入的16.56%;漁業收入5萬元,占總收入的 0.84%;林業收入35萬元,占總收入的5.85%;第二、三產業收入104萬元,占總收入的17.39%;工資性收入105萬元,占總收入的17.56%。農民人均純收入1932元,農民收入以農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0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51人,在省內務工51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水稻、玉米、烤菸,主要銷售往 縣內。該村目前正在發展 烤菸、包穀制種、核桃等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烤菸、包穀制種、核桃 產業。

概況

不老村地處福建省福安市上白石鎮上范公路沿線,下轄2個自然村,158戶,656人,近年來,該村兩委班子注重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黨的十七大、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為指針,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經濟建設中心,堅持以小康建設為主線,三個文明一起抓,促進各項事業的全面發展。

村落發展模式

制定規劃,明確目標

年初,該村制定新農村建設及文明創建規劃,把各項工作同新農村建設掛鈎,力求各項工作按新農村建設的標準,上一個新台階。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進一步落實完善創新創建機制,加大新農村建設力度;圍繞“以黨建工作為核心,以經濟工作為重點,計畫生育為國策,社會穩定作保障,突出工作重點,理清發展思路”的目標,開展新農村建設,為建設好小康示範村而努力奮鬥。

大力發展經濟,促進物質文明建設

近年來該村兩委班子緊緊扭住經濟建設這箇中心,以油茶、茶葉和太子參三大支柱產業為主,千方百計來增加農民收入。一是立足山地資源優勢,大抓農業綜合開發,通過扶貧攻堅,農業綜合開發、科技推廣、示範。二是發動經濟能人辦企業,充分利用本村的油茶、茶葉和太子參等資源優勢,興辦民營初制茶廠兩家、油茶加工廠一家、加太子參加工點一個、紅磚廠兩家等。形成了產、銷一條龍,有力促進了該村工農產業一體化經營,增加了農民收入。三是發動民眾發展多種經營,鼓勵青壯年勞力、能人外出經商、打工增加收入。四是積極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為切實解決經濟發展後勁問題,村班子及時採取對策,發展淮山、白朮等中藥材的種植。通過全村乾群的努力,增加了農民收入,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美化村容村貌

該村兩委班子在帶領村民發展生產,增加經濟收入的同時,注重基礎設施建設。一是投資60多萬元建成一幢國小教學綜合樓,使不老國小成為上半區唯一一所教學設施配備齊全、教師力量、生源充足的完小校。二是按照新村建設“五改五化”的要求實現了全村主幹道和民房廳堂的硬化,並實現了人畜分居、人廁分離,設立垃圾堆放點,雇專職清潔工清理全村的日常衛生。三是投資5萬多元正在修建自來水工程,可望年底完工投入使用。這些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為開展新農村建設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抓好綜合治理,促社會風氣好轉

近年來,該村班子為切實提高村民的綜合素質,想方設法加強對村民的思想道德建設,提高村民的文明素質。在思想道德建設上,重點抓好“三德”教育,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教育,開展“六提倡、六反對”、“移風易俗”、“文明村民公約”等宣傳教育活動,結合“四五”普法和計生“五清理”等活動,加大法制教育力度和計生國策宣傳力度,使“少生快富、建設文明幸福新家庭”、“婚育新婚進萬家”,逐步化作全體村民的自覺行動。村民遵紀守法,勤勞致富已蔚然成風。同時能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題,立足實際,著力開展爭創“五個好”支部和“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促使村黨員、幹部敢抓敢管,對危害社會治安的苗頭性糾紛,能及時調處,使社會治安穩定。該村在創文明活動及小康建設進程中,多次受省、市領導的好評,連續三年榮獲寧德市第六、七、八屆文明村稱號,成 為典型的市文明村和小康示範村之一。

長壽秘訣

吃西紅柿抗衰老

凱姆波蒂邁勒,位於義大利南部羅馬和那不勒斯之間。在那裡,90歲的老人騎著機車在年輕人中間穿行,或者在破曉時分的農田裡勞作,並不是一件很稀奇的事情。要不然,它怎么能被稱為歐洲“青春常駐的村莊”呢!這裡很少有人在85歲前去世。他們經常到了90歲,甚至過了100歲,也沒有拜訪過醫生。

帶著熱忱享用食物

凱姆波蒂邁勒人帶著熱忱和趣味享用他們的食物。通過在輕鬆的環境下進食,凱姆波蒂邁勒人也給了他們的消化系統輕鬆的時間——他們坐在一起進餐,花充足的時間享用他們可口的烹飪。他們會津津樂道地談論即將享用的餐點:白葡萄酒蒜燒牛肝菌蝸牛、橄欖油檸檬燒朝鮮薊、配著新鮮西紅柿和野豬肉沙司製成的碎肉卷,這些都是凱姆波蒂邁勒人經典的美食。

完美平衡的飲食

羅馬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凱姆波蒂邁勒人的飲食達到了“完美的平衡”。它擁有良好的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比例,而且蛋白質主要來源於像豆類這樣的蔬菜,而不是動物。所以,人體對8種必需胺基酸的需求得到完美滿足。由於肉類攝入量很低,而橄欖油等的攝入量很高,所以,他們的飲食中有害的飽和脂肪含量低,有益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卻很高。

水果、蔬菜種類多

水果和蔬菜是凱姆波蒂邁勒人的驕傲和快樂,他們大量種植和食用數量眾多、種類豐富的水果和蔬菜。

他們喜歡自己果園裡出產的蘋果、梨、葡萄和檸檬。蔬菜則包含多種美味的地中海品種,如蘆筍、茴香、芝麻菜、辣椒、芹菜、豌豆和胡蘿蔔。從山坡上還可以採集到像牛肝菌這樣的野生菌類,把它們在鹽水和醋里醃製,用作意大利麵條和湯糰的調味沙司。

在諸多蔬果中,西紅柿可以說是凱姆波蒂邁勒人的最愛。他們的意大利麵條沙司醬、燉菜和湯里,都有大量的西紅柿,其中含有大量有效防止衰老的抗氧化番茄紅素。

大蒜、洋蔥增強免疫力

大蒜既可以生吃又可以熟吃,可用作從沙拉到蝸牛大餐的每一種菜的調味料。凱姆波蒂邁勒有一種特產,是一種小洋蔥,它被認為有特別豐富的營養,飲食中也經常食用。大蒜和洋蔥都可以增加免疫力、抵抗癌症、通過防止血液凝結來保護心臟。

榮譽稱號

2017年12月17日,獲評2017中國最美村鎮50強。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