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據傳明代正德年間,此地有兄弟倆捕魚為業,老大在蘭溪上游搭架草樓,老二在蘭溪下游搭架草樓,便於打魚休憩。這便是上樓與下樓地名之由來。下樓行政村東臨涵井村,西依木蘭溪,南靠玉塔東渡山,北接榜頭象塘村,方圓長達二十多公里。地處山丘壠窪,自然水源充足,有耕地1300多畝,山地果林3000多畝。
村落居民
下樓行政村轄11個自然村落,由肖、林、陳、張、柳、楊、程、游、李及何等姓氏組成16個村民小組,其中肖、林兩姓村民人數最多,約占百分之四十六,陳、張占百分之二十五。全村共806戶,現有人口3085人。
建築交通
下樓村境內今尚存清代雍正八年以青石構築的金鳳橋一座,全長為一百二十一米,其前身名為安利橋,始建於宋嘉定年間,因常遭水患,屢毀屢修,乃是仙遊古時出境交通要塞,有著重要歷史地位,尚書鄭紀、狀元柯潛和國師陳經邦都先後為其書寫橋記。1980年該金鳳古橋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3年華僑林國棟捐資,於古橋上方約五十米處另建金鳳大橋一座,擴寬村道,為開發家鄉鋪開了康莊大道。木蘭大道鯉南示範段即將竣工,大致呈南北向展布,連線金鳳橋及莆永高速路,下穿莆永高速公路高架橋,總長度約為931.5米,路幅寬度為50米,共有3處交叉口。該示範段設計為雙向4車道及2條非機動車道,另有分隔帶和寬約4米的人行道。
經濟物產
改革開放後,下樓村舊貌換新顏,各村落道路串通水泥化,到處磚混結構樓房林立、鱗次櫛比。生產發展、百業振興,全村有大小畜牧場二十多家,生豬存欄數均在10000頭以上,蛋鴨8000多隻;真菌繁殖場十多所,總面積約二十多畝,每年產值達30多萬元;茶葉培植300多畝,年茶青總產量12000多擔;還有民辦服裝廠二十多家,年收入近1000萬元。下樓村人傑地靈,萬象更新,而今,仙遊通向百萬港口城市的仙港大道已穿境而過,它將給下樓經濟騰飛帶來無限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