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目
上疏
拼音
shàng shū
釋義
1、臣下向皇帝進呈奏章。
2、指奏章。
詳細解釋
1、臣下向皇帝進呈奏章。
①《史記·武帝本紀》:“齊人之上疏言神怪奇方者以萬數,然無驗者。”
②唐 杜甫 《遣興》詩之四:“上疏乞骸骨,黃冠歸故鄉。”
③《新五代史·明宗紀論》:“當是時,大理少卿康澄上疏言時事。”
④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回《曹阿瞞許田打圍 曹國舅內閣受詔》:議郎趙彥憤操專橫,上疏劾操不奉帝旨、擅收大臣之罪。操大怒,即收趙彥殺之。
⑤ 吳晗 《朱元璋傳》第七章第一節:“朱元璋假託有星變,得殺大臣應災,把李善長和妻女弟侄家口七十餘人一起殺掉,這年善長已經七十七歲了,一年後有人替他上疏喊冤。”
2、指奏章。
①《漢書·董仲舒傳》:“仲舒所著,皆明經術之意,及上疏條教,凡百二十三篇。”
②《後漢書·列女傳·曹世叔妻》:“所著賦、頌、銘、誄、問、注、哀辭、書、論、上疏、遺令凡十六篇。”
至於上封事,則是向皇帝進諫的帶有機密性文書,《漢書》中上疏和奏封事的實例約百餘次。漢代臣民向皇帝進言事項範圍廣泛,其中對皇帝的倫理批評占了突出的比重。如:明黃道周《節寰袁公傳》:“先是雷震景德門,公(袁可立)上疏陳闕政,如郊祀、講朝六七大事,章未下。”
區別
上書言事是儒臣規諫君主、實施倫理制衡的重要方式。臣民上書可以分為“上書”、“上疏’和‘上封事”等三類。
“上書”是臣民向皇帝進言所採用的最常見的形式,《漢書》中記載了頗多臣民上書事件,著名的如主父偃上書諫伐匈奴之窮兵黷武政策;徐樂上書言秦土崩瓦解之失;魏相上書諫止對西域用兵;名儒鮑宣上書訴民眾“七亡七死”等。
“上疏”是在朝官員專門上奏皇帝的一種文書形式,如京兆尹張敞上疏漢成帝,諫議他糾正為政過失,“忘車馬之好,斥遠方士虛語,游心帝王之術”:蕭望之上疏諫說元帝“選明經術者為內臣,與參政事”,“納諫憂政”;薛宣上疏成帝,斥責當時“吏多苛政,政教煩碎”等,皆是多被稱道的史例。至於上封事,則是向皇帝進諫的帶有機密性文書,《漢書》中上疏和奏封事的實例約百餘次。漢代臣民向皇帝進言事項範圍廣泛,其中對皇帝的倫理批評占了突出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