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李家村[雲龍鎮上下轄村]

雲龍鎮上李家村地處寧波南郊20公里,村域面積0.43平方公里。現有總戶數213戶,常住人口483人,現有耕地面積225畝,我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0970萬元,村級可用資金22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13100元。

村情概況

上李家村村貌 上李家村村貌

雲龍鎮上李家村地處寧波南郊20公里,村域面積0.43平方公里抄。現有總戶數 213戶,常住人口483人自,現有耕地面積225畝,我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0970萬元互,村級可用資金22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13100元動。上李家村近年來獲得聯合國授予的“全球環境保護五百佳村”殊榮,先後被評為全國綠化造林千佳村,成為市、區全面建設小康示範村和文明村。08年獲得區四星級行政村的稱號。

美化家園樹形象。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上李家村就確定了 整理改建型的村莊整治模式,全村按照建一批新的、留一批好的、改一批舊的方針,加快村莊整治建設,改善村民居住條件。2002年又啟動舊村改造、新村建設工程,村莊規劃為居住區、工業區、休閒區、農業區,並以此為藍圖,加快新村的建設。與此同時,狠抓生態環境建設。在村前建造了玫瑰園,在村後開發了集休閒、科研、生產於一體的果園基地,在村中建造了文化樂園。在村北挖了一條1500米的護村河,並在河道兩旁種植了草坪,同時配以柳樹、桂花等喬灌木。村內主、次幹道路全部硬化,並在兩側配置了節能型路燈和綠化帶。同時,通過拆違建綠、見縫插綠、拆牆透綠,加強村內道路、庭院、宅旁綠化和公共綠地建設,使全村人均綠地面積達30平方米,村莊綠化覆蓋率35%,被評為省級綠化村。此外,村內還成立了一支負責生產、生活垃圾清理和綠化培植專業隊伍。村莊內基本實現了道路“硬化”、路燈“亮化”、衛生“潔化”、河塘“淨化”、環境“美化”。

歷史沿革

因駐地而得名。解放前屬甲村鄉,解放後屬石橋鄉,豐樂鄉,甲村公社,甲村鄉,雲龍鎮。駐地上李家村,位於鎮境西南方4公里,轄上李家1個自然村,207戶,475人,耕田275畝,山地150畝,以種植水稻為主。

經濟概況

農工貿綜合協調發展

1980年,村辦企業起步,創辦了五金廠,以後又興辦彩印廠、膠印廠

村內環境 村內環境

、製版廠、化工廠,形成以印刷業為主體的工業門類。1992年,村辦工業總產值達到2600萬元,利潤206萬元。1993年又與台商合資辦起了寧波阿波羅東港電器有限公司,生產衛星電視接收器,產品投放國際市場。農業自從合作化以來有計畫進行農田水利基本建設。1986年起,村里改分戶經營為規模經營。由7個家庭農場,分別承包300畝耕地,承擔6萬公斤的國家定購任務。依靠科技興農,搞好農業社會化服務。發展“一優兩高”農業,產量穩步上升。1990年,平均畝產1025公斤,實現噸糧村的目標。

1986年,村里投資98.5萬元,興建了一個占地面積6000平方米的大型養豬場和養雞場,並列入寧波市肉禽副食品基地。6年來,為市場提供肉豬上萬頭,肉雞18萬隻,創利近百萬元。1991年被評為省、市級“七五”畜牧生產模範村。

1995年10月,在上級黨委的幫助下,村兩委會重新進行民主選舉,組建了以李遠明為村支部書記的村級班子。對村集體經濟的發展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對部分村辦企業的動產進行拍賣,不動產租賃,減少風險,確保村集體每年有固定收益;對留下來的村集體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增添先進設備,爭創更大效益。如把凹凸彩印廠這個“大鍋飯”的老廠改造成股份制企業後,經營狀況很快好轉,當年上繳村級集體淨增10萬元;在東港粉末塗料廠改造為集體經營承包制後,由原來每年虧損30萬元,轉變為當年上繳村集體20萬元,發展到2004年淨利100多萬元。與此同時,還按照規劃在村南建立個私工業孵化基地,推出一系列優惠政策,吸引眾多外地企業來村落戶,既解決了本村農民的轉崗就業,又開闢了村級集體穩固的財源。

到2005年,這個僅207戶、516人的小村莊,村集體可用資金達36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800元,農村經濟總收入1.98億元,可見,狠抓“發展生產”不放鬆是建設和諧新農村的物質基礎。

生態環境

向國際“田園都市”邁進

80年代以來,在發展工農業生產同時,十分重視保護生態環境,淨化最佳化人類生存資源。1986年10月,在興建養豬場和養場雞的同時,村里又投放資金40萬元,建造大型沼氣工程,利用豬場、雞場糞源和農田稻草秸稈生產沼氣供應全村農戶廉價使用。沼氣工程建成和科學化、現代化養豬養雞,不僅改變了村民祖祖輩輩家庭飼養畜禽和燒草秸的生活習慣,為民眾帶來了方便;更使村區髒、亂、臭的衛生面貌有了根本性的改觀。加上這些年,村裡有規劃地逐年在村莊周圍、河邊、路旁、宅邊,種上1300餘株水杉、香樟、廣玉蘭等常年綠葉樹,主要通道建起花壇,種上各種花卉。在通往農田的機耕路和大田埂上種水杉7600多株。在12畝漁塘邊種上柑桔、葡萄。這樣,綠化覆蓋面積達到20%以上。當人們踏進上李家村區就會感到心情舒暢、空氣清新、花木蔥翠。人稱“江南伊甸樂園”。

隨著集體經濟的壯大和村民收入的增加,村里按規劃對舊村進行改造。現在戶戶住新房,收入高的住進三層樓房。三條“工”字形河道,兩旁砌好塊石。改建一座農民文化宮,建造燈光球場一個,供村民納涼休息的仿古式六角亭2座,電視衛星地面接收站一個,使農民業餘文化生活豐富多彩。晨曦初現,一批太極拳、香功、舞劍愛好者,迎著朝霞在河邊、球場上鍛鍊。夜晚,華燈初上,農民文化宮迎來了一批球迷、書迷、棋迷,各顯身手。重視民眾業餘文化生活是上李家村黨支部工作的優良傳統。1992年4月,浙江省村落文化研討會在此召開,與會的專家學者對上李家村各方面工作都給予高度評價。

上李家村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尊老愛幼蔚然成風,做到老有所養,幼有所教。村里每年撥出資金,讓55歲以上婦女和60歲以上男子分別領取每月40元、50元的勞保費。1991年起,村里投保10萬元作為村民養老保險和健康保險金。凡本村村民子女從幼稚園到高中畢業可享受免費教育。為鼓勵多出人才,凡考上大專的村里每年補助獎學金1000元,考上大學本科的每年1500元。1988年,村里辦起職業技術學校和技術夜校,積極鼓勵村民做一個有覺悟、有知識的新型農民。並免費為每個村民訂閱一份《寧波日報》,給各承包戶贈閱一份《浙江科技報》。

為了提高村民思想覺悟,杜絕各種歪風邪氣,村黨支部在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同時,還制定了一套村規民約,幹部以身作則,多年來無賭博、無盜竊、沒有打架鬥毆、不搞封建迷信,紅白喜事不大操大辦,是鄞縣有名的”七無村”。黨支部書記李成表,是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

上李家村人在獲得“全球五百佳”殊榮後,又開始了建設生態環境保護區的新追求。最近向國家農牧漁業部寫了《關於建立生態環境保護區的報告》。按照規劃,上李家村人正在建設一個集現代農牧業、現代園林式村莊為一體的生態環境保護區。包括現代化種養業小區、能源製造生態平衡小區、國際環境保護村建設小區。上李家村人的目標是使上李家村真正成為國際一流的“田園都市”。

村史博物館

2002年4月24日,上李家村投入23萬元建造的村史陳

村史博物館 村史博物館

列館正式開放。這是浙江省內首家村史陳列館。 這座村史博物館著重展現了上李家村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輝煌成就。上李家村是鄞州區新農村建設的一個典範。三中全會以來,上李家村在黨的春風沐浴下,從鄞南平原的一個小村,發展到市、區現代化建設示範村。期間,還獲得了“全球環保五百佳”、“全國綠化造林千家村”、“全國能源建設先進集體”等稱號,經濟建設和環境保護呈現出雙贏局面。“致富思源、富而思進”,上李家村村委會特意開闢了250平方米的場所,以實物和圖片的方式,展示幾十年來的發展歷史。

陳列館分為鄞南小村、發展之路、環保殊榮、文明新風、戰鬥堡壘、奔向明天六個部分,內容充實、分類科學,具有較強的社會教育意義。

發展經濟

發展經濟壯實力。一是建立村個私工業孵化基地,推出一系列優惠政策,強化服務管理,吸引眾多外地企業來村落戶,既解決本村農民的轉崗轉業,又開闢村級集體穩固的財源。二是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都市型、休閒型農業,有效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益。三是投資興辦了年出欄7000多頭肉豬的大型畜牧場,成為寧波市副食品基地之一,並建成了與之相配套的沼氣工程,形成糧食→肉類→畜糞→沼氣→沼渣→肥田→糧食的農業生態循環經濟。既淨化了環境,節約了能源,又有力帶動了畜牧業,產出了大量的有機肥,促進了無公害農業的發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符合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要求的農村循環經濟發展的路子。四是鼓勵村民興辦實業。積極引導村民勇於實踐、大膽創業,村莊內自主創業蔚然成風,村民競相走上致富之路。

文明建設

文明鄉風提素質。一是注重精神文明建設載體的構築。修建了占地768平方米的村文化宮,內設小型劇場、圖書室、活動室,並建立了村史陳列館,激勵幹部民眾牢固樹立愛祖國、愛集體、愛社會主義的觀念。還修建有籃球場、體育路徑、休閒廣場等文體設施,為村民提供休閒、健身的去處。二是注重文體隊伍的建設。建有太極拳、木蘭扇、健身舞等多支文體隊伍,每日晨晚,休閒廣場上的這些隊伍就成了上李家村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在重大節慶日還開展自娛自樂的文藝活動,極大地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三是注重村民素質的教育和培訓。建立了村民學校、法制學校、人口學校,開設了計畫生育、綠色證書、社會公德等各類培訓班,大力倡導文明、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四是注重文明創建活動的開展。在家庭、牆門、行政村三個不同層面開展創建活動,通過文明家庭、文明牆門、文明村創建,改變了農民的一些落後習俗,提高了科學文化素質。在廣大農民民眾中,遵紀守法的、講求科學的、追求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越來越多了,在上李家村中,安居樂業、安定祥和的氛圍越來越濃了。

社會事業

協調發展促活力。一是注重班子的自身建設。全面落實“先鋒工程”建設,積極創建“四型”先進村黨組織,深入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進一步鞏固和發展農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活動成果,不斷增強村黨支部的凝聚力、戰鬥力、創造力。二是注重農村民主法治建設。堅持以法律法規制度為依據,全面推進村民自治組織建設,建立健全“二公開”、“四民主”“一事一議”機制,實行村務公開、財務公開,落實村民的民主選舉權、民主決策權、民主管理權和民主監督權,集思廣益搞好農村各項建設。三是注重村保障機制的建立和健全。採取集體補一點,村民出一點的辦法,積極動員企業職工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非企業職工參加農民養老保險,村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老年人生活補貼制度,村民基本無後顧之憂。四是注重社會穩定工作。村莊實行社區化封閉型管理,成立專職的治安巡邏隊,形成了群防群治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體系,為民眾安居樂業創造良好安寧的社會環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