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淵源
傅氏祖先定居上傅古村距今已有630餘年的歷史,傅氏子孫世代耕種勞作於此,繁衍生息,後世子孫中亦不乏一些載入史冊的歷史文化名人,其中較為著名的就是傅彤。
傅彤字儀翰,又字丹峰,清朝中葉人,生卒年不詳,瀘陽鄉朱崖村人氏。傅彤從小才學過人,乾隆二年(1737年)考中恩科進士,但未做官,回鄉寄情山水之間。後上書《請改折漕糧加學疏》,請免瀘溪漕運,由徵實物改為征銀,並請求升國小為中學,增加入學名額。前瀘溪知縣之子,時任御史大夫王璿(音玄)也為傅彤奏請,後獲準減免瀘溪漕運等。傅彤心繫鄉里,深感瀘溪水淺灘多,舟楫難行,便倡議開河之舉,伐石導流,並親自參與疏通工程。結果該善舉卻遭人非議,中途廢止。傅彤一生性情耿介,往往不為齷蹉者所容。傅彤後客游在外病死他鄉,幸得南城主事潘從龍的援恤,才得以棺木歸葬家鄉。
上傅古村歷史遺蹟留存豐富,歷史可考的傅氏宗譜就有三百餘年,文字記載傅氏宗譜第一次分房大修於康熙四十九年,即公元1710年,以後,雖經歷朝代更迭,戰亂兵荒,天災人禍,但傅氏子孫始終重視族譜的修繕和保存,前後共大修族譜七次,現第八次譜碟大修工作也正有條不紊的展開。傅氏族譜作為考察資溪當地民風民俗、了解不同歷史時期文化傳統和當地政治經濟沿革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同時也具有重大的文物價值。
傅氏宗祠
與傅氏家譜密切相關的就是傅氏祠堂,傅氏祠堂位於上傅古村西北,由傅光明家族出資200餘萬元,於2010年修建的仿古建築群落。傅氏宗祠周脊雕刻有龍鳳、鯉魚、花卉等各類祥瑞之物。宗祠內有漢白玉牌坊、儀門、天井、膳堂等建築,雕樑畫棟,古色古香。傅氏祠堂除了祭祖和正俗的基礎功能,還是傅氏子孫團結交流的基地,有助於實現家族內部的互幫互敬,團結友愛,共同發展;同時傅氏祠堂又是傳承和發展鄉俗文化的平台,祠堂以其建築風格、文化淵源、族規祖訓,教育啟迪後人,與時俱進,不斷進取,為家族、為社會、為國家多做貢獻;最後,傅氏祠堂是促進與搭建和諧社會的載體,祠堂的系列活動可以起到揚正氣、樹新風的良好作用,對在各行各業對社會、家族做出突出貢獻的族人給予表彰獎勵,或者對個別族人的不良行為進行約束和制止,以家族的和諧實現社會的和諧。
上傅古村歷史遺蹟豐富多樣,除了上傅祠堂之外,比較典型的就是位於傅氏祠堂一側的千年古樟樹。該樹經XXXX鑑定,樹齡超過XXX年,並被列為XXX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樹高XX米。樹幹圍徑XX米,冠幅XX米。該樹樹幹粗壯挺拔,枝繁葉茂,雖歷經千年風雨洗禮,仍煥發出旺盛的生命力,盡顯風吹古木晴天雨的蒼茫遼遠。千年古樟是上傅古村綿延繁衍的歷史見證,也是當地風土文化的活化石。這柱古樟樹具有珍貴的歷史價值、難得的科學價值、稀有的生態價值、豐富的文化價值以及極高的旅遊價值。
贛派建築
除此之外,上傅古村明清時期的古建、古蹟隨處可見。上傅古村建築風格充分體現了南方傳統村落建築布局的特點,村內建築依照地勢依山傍水而建,引山泉為渠水,以石板為路基,巷道溪流交錯、山水田園輝映,自然秀色與人文景觀相輔相成。村內尚有超過百年的古典民居數十座,一般坐北朝南,以磚木為主體結構,工藝精美。這些古建築匯集了明、清及民國各時期的建築風格,融合了木雕、石雕、彩繪等民間工藝精華、體現了傳統工匠的技藝。
上傅古橋
村內還保存有先民至福建的古代驛道遺址一條,及古橋“上公橋”一座,該橋修建於明崇禎六年,距今已有380餘年的歷史。上公橋連線了當時贛閩兩省的交通要道,雖經過這么多年的風吹日曬人踩馬踏,但如今依然堅固如初,仍被當地村民使用。
歷史遺蹟
上傅古村內還保留有古取水井四座,古旗桿石數塊、以及上傅古戲台一座。這些古蹟具有一定的歷史、文化、藝術及科學價值,是了解當地經濟文化及地方民俗風情的重要實物留存。
上傅古村保護開發尚處摸索階段。我們將緊緊圍繞保護歷史古蹟的總體思路,加快上傅古村實物遺存和文化習俗的挖掘保護工作,力爭把上傅古村打造成一個既具有歷史文化底蘊,又具有生態旅遊資源的旅遊觀光古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