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余鎮大川農機專業合作社

一、概況

上余鎮地處浙江省江山市北大門, 距江山市區僅11公里。46省道蘭賀公路、浙贛鐵路、黃衢南高速公路、江山北接火車線公路穿鎮而過,新建的江山火車站坐落在本鎮南部的迎賓村,江山港流經全鎮,交通十分便利,水、電、通訊等基礎設施與配套設施完備。上余鎮是江山市經濟開發區江東區所在地,是江山市重要的工業基地和經濟強鎮之一。全鎮轄21個行政村、3.8萬佘人、土地總面積156.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73萬畝,其中水田2.33萬畝,境內最大的糧食生產基地-黃基畈,為金衢盆地的延伸口,規劃糧食生產功能區面積10126畝。上余鎮大川農機專業合作社,位於上余鎮大夫弟村,毗鄰江山市區,有良好的土地資源和較好的區位優勢。該合作社,註冊於2008年7月24日,註冊成員5戶,理事長徐繼昂。
彩色稻彩色稻

二、水稻種植全程機械化、生態農業套用

(一)機械化秸桿還田、水田耕整技術
即使用大中型拖拉機配套還田機具、水田耕整等配套機具,包括秸桿還田機、旋耕機、鏵犁、水田耙等農田作業機具進行還田、耕整等作業,達到秸桿還田、水田平整等效果,最終達到形成利於秧苗栽插的秧田的目的。秸桿機械還田改善了土壤的結構及保水、吸水、粘結、透氣、保溫等性狀和能力,提高了土壤自身調節水、肥、溫、氣的能力,使土壤養分結構趨於合理。秸桿機械還田還防止了焚燒秸桿而引起的嚴重空氣污染及火災等惡性事故的發生。機械化秸桿還田、水田耕整作業是低炭、無公害水稻種植的基礎性環節。(二)水稻機械化育秧技術
是在育秧過程藉助育秧播種機等先進機械,將高品質的稻種經沼氣發酵後的沼液浸泡殺菌後,選用育秧專用基質,對秧苗進行溫度調節和自動控制,將種、土、肥、水、溫度、濕度等條件置於人工控制之下的一項技術。採用這種技術育出的秧苗均勻、整齊、規格統一,可育出適合插秧機移栽的標準化地毯狀秧苗,而且秧苗返青快、分櫱早、產量高。育秧階段採用了選種、消毒、床土調酸等技術基本上切斷了病菌、雜草的傳播途徑,還具有省種、省肥、省秧田、增產等特點。水稻機械化育秧技術育出的秧苗,從品質上保障了低炭、無公害水稻種植的根本性環節的低炭化和無公害的真實性。(三)機械化插秧技術
就是採用高性能插秧機代替人工栽插秧苗的水稻秧苗移栽方式。我們機械化插秧採用的是全日產高性能久保田插秧機進行插秧的。相比人工插秧,機械化插秧不僅效率高,而且高產出。插秧機插秧基本苗、栽插深度、株距等指標可以量化調節,能充分滿足農藝技術要求,其作業效率高,省工節本增效。機插秧較人工插秧更均勻,更能保證密度,也保障了種苗的通風;機插秧寬行淺栽,有利於水稻生長過程中的分櫱,成熟後穗多籽粒飽滿,平均每畝稻穀產量能提高15%--20%。插秧機插秧關鍵在育秧,田塊整理好了,育秧過關,後期管理能跟上,早晚品種搭配合理,機插秧產量是沒有問題的。機械化插秧技術是低炭、無公害水稻種植的重要環節,是無公害水稻種植穩產、高產的重要保證。(四)田間生態管理技術
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水稻生長周期的管理,現代農機水稻種植示範工程,倡導低碳生態農業,不僅要像生態農業那樣提倡少用或不用化肥農藥,施有生物有機肥、用生物農藥,進行高效的農業生產,而且更注重整體農業能耗和排放的降低。如“秸桿沼氣利用工程” :生活垃圾、牲畜糞便、作物秸稈發酵成沼氣,沼氣可發電,可用於日常照明。殘留物——沼液可以浸種,可以代替農藥防治病蟲害。沼渣可以做肥料與改良土壤,還可以養鴨和養魚。又如正在試驗之中的“稻田養鴨” 、“稻田養魚”的病草蟲害防治模式:在自然條件下,稻-鴨處理模式對褐飛虱及田間雜草的防治效果均達90%以上;且稻-鴨模式的增產作用明顯,雜交秈稻可增產近20%,粳稻也可增產達8.8%,並可生產無公害稻米和有機稻米。同樣稻-魚模式,也是一種特殊的、絕佳的生態模式,由於魚的作用,協調了生物與非生物間的相互關係,減少1/2的稻田農藥使用量,甚至不用農藥,經常性、徹底性的解決了人工中耕除草問題,提高了稻苗根系的活動能力,同時魚便又起到了良好的肥田效果。再如:我們引進太陽能誘蟲捕蟲器十多個置於田間魚塘上方,白天太陽能矽板吸收光能並轉化、蓄積電能到電瓶。夜間通過電瓶蓄積的能量定時照明並誘蟲,觸殺並收集害蟲,一部分養魚,一部分餵鴨,既防治了蟲害,又解決了魚、鴨的綠色、無公害食物來源,也是典型的循環生態管理模式。通過以上等等生態措施,再輔以機械化植保和農藝技術相結合的方法,完全可以達到田間生態管理的目的,基本防治病、草、蟲害,替代傳統水稻田間管理作業。田間生態的循環管理模式是低炭、無公害水稻種植的核心管理環節,是高品質無公害、有機大米生產的最重要的保障。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