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野名將

三野名將

《三野名將》,書名。本套系列書為圖文珍藏本,作者專訪近百名開國將領,收入200餘幅歷史珍貴照片,《三野名將》記錄的是解放南京、激戰上海,把紅旗插上總統府的鐵血勁旅——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的將領軼事。獨家專訪了粟裕、劉亞樓、肖勁光、黃克誠、許世友、王必成、葉飛、鄧華、譚政、李天佑、呂正操、陳伯鈞、洪學智等一批“猛將”、“怪才”,以十分獨特的貼近筆觸,為世人展示了以往鮮為人知的將軍們的生命境遇,大膽還原高級將領本色人生和戰爭的原生態。

內容簡介

本套系列書為圖文珍藏本,作者專訪近百名開國將領,收入200餘幅歷史珍貴照片,《三野名將》記錄的是解放南京、激戰上海,把紅旗插上總統府的鐵血勁旅——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的將領軼事;《四野名將》記錄了殲滅國民黨三大主力、解放大半箇中國的王牌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的將領寫真。獨家專訪了粟裕、劉亞樓、肖勁光、黃克誠、許世友、王必成、葉飛、鄧華、譚政、李天佑、呂正操、陳伯鈞、洪學智等一批“猛將”、“怪才”,以十分獨特的貼近筆觸,為世人展示了以往鮮為人知的將軍們的生命境遇,大膽還原高級將領本色人生和戰爭的原生態。

吳東峰的書,提供了許多經他之手發掘的重要史料。其中較為珍貴的,有遼瀋戰役中和文革中有關林彪的史實(本書被訪問者多為“四野”的老人),有諸多將領廬山會議後被捲入批判彭德懷、黃克誠“軍事俱樂部”的激流鏇渦的情況,有的文章還涉及了1958年對劉伯承的所謂“教條主義”的批判,涉及了一些將領在文革中忽浮忽沉的人世跌宕。

作者簡介

吳東峰,著名軍事傳記文學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中國傳記文學學會理事。曾任新華社解放軍分社記者和廣州軍區《戰士報》副社長等職,大校軍銜。轉業後曾任廣州出版社副社長、廣州市文聯專職副主席、《廣州文藝》雜誌社社長主編等職。 從1985年開始,他致力於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研究,先後採訪開國將領200餘人,吳東峰已經成為中國採訪過的將軍最多的記者,被譽為“中國將帥紀實文學第一人吳東峰”。他出版的長達50多萬字的《開國將軍軼事》及續集,風靡全國,先後被《新華文摘》、《讀者》等上千家報刊爭相轉載,並榮獲中國報告文學首屆“正泰杯”大獎、第三屆中國傳記文學優秀作品獎。已經發表了關於一百多名將軍的記事、專訪、素描、特寫等等。

圖書目錄

序 他們曾經輝煌

大將粟裕——人稱“無冕元帥”

大將張雲逸——險為黃花崗七十三烈士

專題一 烽火連城

大將徐海東——對中國革命有大功的人

上將王建安——生前能清廉,死後不哀榮

上將葉飛——菲律賓的兒子

專題二 東進抗日

上將許世友——從少林寺出來的“許和尚”

上將宋時輪——“排炮不動,必是十縱”

上將張愛萍——兩彈一星鑄“神劍”

上將陳士榘——解放軍的“工程兵之父”

專題三 運籌帷幄

上將唐亮——“關起門來做皇帝”

上將張震——“誰也蒙不了他!”

中將王必成——孟良崮戰役斃張靈甫

專題四 魯南戰役

中將鄧逸凡——長征途中“行路難”

中將盧勝——未參加“七大”的“七大”代表

中將皮定均——“皮有功,少晉中”

專題五 激戰孟良崮

中將肖望東——短命的文化部長

中將周貫五——講真話救了他的命

中將聶風智——濟南戰役“助攻”改“主攻”

中將錢鈞——建國初期的“將軍畫家”

專題六 豫東戰役

中將陶勇——抗日戰爭中的“摩托騎士”

中將廖容標——毛澤東稱他“菩薩司令”

專題七 淮海大戰

少將龍飛虎——跟隨周恩來十一年

少將陳銳霆——從國民黨團長到共產黨將軍

少將胡炳雲——“劉老莊八十二烈士”所在團團長

專題八 民心的勝利

少將謝勝坤——以“糧草官”建攻沙場

編輯推薦

《三野名將(圖文珍藏版)》:如果我們今天不抓緊時機採訪,我們的後來者要做這件事將會更困難。我明明知道此類作品,既非史之正統,亦非文之主流,但我也要勉力為之,將我所見所聞所感所思儘量接近真實地記錄下來。

解放南京,激戰上海,把紅旗插上總統府的鐵血勁底,中國將帥紀實文學第一人吳東峰獨家專訪,大膽還原高級將領本色人生,揭秘鮮為人知的真實歷史。

媒體推薦

我建議你們看看吳東峰的書。打江山的那些將軍們多有特點啊。尤太忠將軍下部隊就喜歡數豬。每至一個連隊,不問人多少,只問豬多少。幹部若答錯,必遭罵。如答少一頭,尤說:“官僚主義。”如答多一頭,尤說:“弄虛作假。”

——劉亞洲將軍

吳東峰的篇篇將軍記,新奇曲折,樸實醇厚,以他獨特的十分貼近的筆觸,為世人展示了以往鮮為人知的將軍們的生命境遇……我們不由得想:他們這樣的將軍,以後可能不會再出現了……

——朱蘇進吳

東峰行武出身,這系列文章陽剛得很,採訪到的材料也很豐富,寫來沒有過分黨八股的酸味。

——董橋

吳東峰的書,提供了許多經他之手發掘的重要史料。其中較為珍貴的,有遼瀋戰役中和文革中有關林彪的史實,有諸多將領廬山會議後被捲入批判彭德懷、黃克誠“軍事俱樂部”的激流鏇渦的情況,有的文章還涉及了一些將領在文革中忽浮忽沉的人世跌宕……這就是歷史,一段段被封塵的歷史,正因為封塵,它們成為新聞。

——錢鋼

序言

集結在這裡的作品都是昂奮著一種灼熱的氣質。

集結在這裡的人物都閃射出共和圍的某些光榮和某此痛苦。

集結在這裡的事件都富於傳奇感,甚至是一種極至品格。

集結在這裡的忠誠都是生命木色,同時也意味著一種巨大代價。

所以,他們已經代表了開國一代將軍們的基本命運。這也是那個時代的特色:偉大而又不免某些深刻缺陷,輝煌而義蒙蔽過些許塵埃。由此,他們以及他們那個時代才益發豐富並且益發難解。以至於,距那個時代十分接近的我們,也要竭力勘探才可能理解他們的命運。吳東峰的篇篇將軍記,新奇曲折,樸實醇厚,以他獨特的十分貼近的筆觸,為世人展小了以往鮮為人知的將軍們的生命境遇。這種努力,已超出一般文學價值,成為高層社會現實與人物心靈的真實披露,成為我們眺望那個時代主峰時的一種寶貴參照。

凡是以武裝鬥爭奪取天下的政黨,都會給新社會留下一大批功勳卓著的將軍,他們是開國之猛將,又是跨時代的人物。新中罔成立時,他們大都才40上下,正值人生巔峰,鬥志正盛,餘年悠長。但是戰爭已經結束,敵人已經退縮天邊,他們也陡然從戎馬生涯轉入一個全新的、連他們自己也陌生的時代開端。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