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況
(一) 經濟發展狀況
2016年全村人均純收入5900元,無村辦企業,有專業合作社1個,家庭農場1個,全村有近800人常年外出及在本地務工,勞務收入是村民收入的主要來源。
(二) 基礎實施狀況
通過實施“千億斤糧食工程和硬化水泥路扶貧項目,現12個村民組主路全部硬化,主渠道已實施U型硬化渠建設,但偏遠營落和生產路仍是土路,分支渠道仍是土渠;全村580戶全部通電,廣播電視、通訊信號全覆蓋,2016年已建成文化服務中心;安全飲水項目進入試供水階段,大部分戶已吃上乾淨的自來水。2017年,通過扶貧開發整村推進財政扶貧項目,新修80U型渠7500米;農網改造6個居民組,新增兩台變壓器,使農戶用電質量大改善。又新建光伏電站一座。
(三)產業發展狀況
本村產業發展以傳統水稻、紫雲英種植為主,管理粗放,效益不高;養殖業主要發展養豬、雞、鴨為主,多以自產自銷為主,未形成規模。
(四)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狀況
現有合格的衛生室1個,合格助理執業醫師2名,
新建10間兩層教學樓一棟,在校學生52人;2016年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2386人,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1459人。
(五) 村級組織建設情況
現在在職村幹部5人,黨員55人,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比較規範。
二、 致貧原因分析
(一)區位優勢不明顯
全村無省道國道跨越,只有一條鄉村公路,村民居住分散,農業綜合開發滯後,灌溉主要依靠渠系,又系渠系末端,旱澇發生時抵禦能力低。
(二)產業管理粗放,帶動致富能力不強
全村目前沒有形成規模大、效益好、覆蓋面廣的支柱產業,帶動致富能力不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