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區[陝西省鎮巴縣三元區(已撤銷)]

三元區[陝西省鎮巴縣三元區(已撤銷)]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三元區隸屬於陝西省鎮巴縣,是陝西省鎮巴縣曾經的一個縣轄區。1949年12月復置三元區,1950年5月改稱第五區,1955年5月復改三元區, 1996年5月撤銷,後不復置。 原三元區位於鎮巴縣西南部,境內除北部少數地域屬巴山高寒區及陡坡狹谷區外,其餘大部分地區山勢低緩,河谷開闊。 截至1991年,三元區轄1個鎮、5個鄉,共63個行政村,327個村民小組,區公所駐道角。 截至1990年底,三元區總人口39562人,社會總產值2372萬元,其中農業產值2214萬元。

建置沿革

1949年12月23日,鎮巴縣人民政府宣告廢除國民黨的鄉、保、甲制度,建立10個區、75個鄉,轄境分別暫與解放前的鄉、保轄境相同。三元區轄黎壩(一鄉)、板埡(二鄉)、觀音(三鄉)、三元壩(四鄉)、伍家(五鄉)、紅漁(六鄉)。

1950年5月29日,整編區、鄉、村區劃,設定第五區,區名改為按序號命名。此後,行政村進行過一些調整。

1951年12月至1953年6月,第五區轄10個鄉,共30個行政村,分別是黎壩鄉3個村、板埡鄉3個村、觀音鄉3個村、三元壩鄉3個村、伍家鄉3個村、紅魚鄉4個村、分水鄉2個村、長嶺鄉3個村、望月鄉3個村、寶山鄉3個村。

1953年6月16日,從五區劃出望月鄉、寶山鄉改歸增設的第八(仁村)區,並將觀音鄉改名為白雲鄉。

1955年5月27日,第五區改稱三元區,將原按序號命名改為按原地名命名,轄6個鄉未變,分別是黎壩鄉、三元壩鄉、白雲鄉、分水鄉、伍家鄉、紅魚鄉。

1956年5月,將原板埡鄉南部併入黎壩鄉,北部併入三元壩鄉。

1965年4月,三元區轄三元、黎壩、紅魚、伍家、長嶺、仁村6個公社。

1984年5月12日,政社分設,各公社改為鄉。

1985年11月15日,三元鄉改為三元鎮。

1996年5月4日,鎮巴縣宣布撤區並鄉建鎮,撤銷三元區。

行政區劃

截至1991年,三元區轄1個鎮、5個鄉,共63個行政村,327個村民小組,區公所駐道角。

三元鎮:轄8個村,共49個組。分別是三元壩12個組、劉家溝512個組、澗池溝512個組、茶和612個組、瓦廠坪512個組、提草壩412個組、白家營712個組、安家山512個組。鎮政府駐三元壩街。

長嶺鄉:轄13個村,共72個組。分別是花園4個組、望月8個組、聯青8個組、馬家河6個組、新房坪7個組、下壩5個組、小長嶺6個組、荊竹溝4個組、甘家坪4個組、分方4個組、麻池寺6個組、和平4個組、降東河6個組。鄉政府駐李家坡。

仁村鄉:轄9個村,共66個組。分別是東院9個組、雪口7個組、田壩8個組、洋漁塘7個組、興隆9個組、碾子河8個組、莊房溝6個組、回龍8個組、崔家坪4個組。鄉政府駐過街樓。

黎壩鄉:轄16村,共71個組。分別是春生7個組、關門5個組、長水4個組、大坪5個組、坪埡3個組、紫荊3個組、蘇家溝4個組、柳營5個組、乾河子3個組、梨子壩6個組、青坪4個組、楊坪5個組、長柏4個組、康坪4個組、王家坪5、魏子坪4。鄉政府駐黎壩。

伍家鄉:轄9個村,共38個組。分別是伍家埡3個組、營坪5個組、紅星4個組、花河4個組、天官5個組、龍門3個組、西埡4個組、中餘4個組、柏坪6個組。鄉政府駐萬僧寺。

紅魚鄉:轄8個村,共31個組。分別是先鋒5個組、庭房3個組、白果壩7個組、溫家坪6個組、石滾坪3個組、屈家坪2個組、雙河口2個組、梨溪坪3個組。鄉政府駐段家洞子。

地理環境

三元區位於鎮巴縣境西南部,東鄰涇洋區、青水區,西連赤北區,南界四川省萬源市、通江縣,北接西鄉縣。境內除北部少數地域屬巴山高寒區及陡坡狹谷區外,其餘大部分地區山勢低緩,河谷開闊,自然條件較好。

人口民族

截至1990年底,三元區共有9839戶,總人口39562人。

經濟

截至1990年底,有耕地51311畝,其中水田13782畝,產糧12253噸、油料185噸。茶園4347畝,產茶葉17.2噸;產油桐18.8噸;年產木耳23.7噸,居全縣之首;產香菇24噸,占全縣產量70%。社會總產值2372萬元,其中農業產值2214萬元。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