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用企業
按照管理專家的說法,“一元年薪”的激勵作用相當明顯,不僅可以降低企業脫困時的變革阻力,而且更重要的是管理層表明了與企業共命運的決心。2007年6月9日,美國386家頂級企業的執行長(CEO)中,不少人只拿1美元年薪。眾多“一元年薪”的商界傳奇中,比如谷歌的埃里克·施密特和蘋果公司的史蒂夫·賈伯斯都是典型的代表。施密特認為,高管少拿年薪有利於在公司內營造“人人平等”的氛圍。自2004年開始,施密特和谷歌公司的兩位創始人拉里·佩奇及謝爾蓋·布林每年只象徵性地從公司領取一元薪水支票。另一方面,這2人都擁有大量公司股票。2009年1月15日,中國民營企業三一集團作出這一重大決定。經董事會商議,公司接受梁穩根2009年只拿1元年薪的申請;接受全體董事2009年只拿10%年薪的申請;接受高管自願降薪申請。三一董事長的“一元年薪”,從某種意義上說,成功為企業家正了名,並讓中國企業家有了與國外企業家並肩的底氣。
評價
印象中的“一元年薪”只屬於洋企業。2008年末的一場全球經濟危機,“一元年薪”終於和中國的企業高管們掛上鉤。年終盤點之際,先是萬科高管們聲稱要放棄年終獎,又有三一集團宣布董事長2009年將拿“一元年薪”。一時間,高管“一元年薪”的新聞頻頻出現報端,與之而來的也是輿論一片叫好之聲。但是,肯定“一元年薪”的積極作用時不能刻意誇大,這不過是正常的薪酬激勵設計,更不能對“一元年薪”進行曲解,讓普通工薪族承擔減薪的壓力。
對於中國企業來說,與其探討“一元年薪”合不合理,還不如探討“一元年薪”為什麼遲遲進入中國。儘管有人說“一元年薪”純屬做秀,但同樣有評論說“中國企業老總連做秀的機會都不願意爭取”。從這個角度講,高調的“一元年薪”有著積極的示範意義,至少表明了中國企業在薪酬激勵上日漸成熟。那些選擇“一元年薪”的中國企業,其實都是行業的優秀代表。敢於接受“一元年薪”,需要勇氣更需要底氣。
薪酬認可的是能力,同樣也意味著責任,高薪者自然需要承擔更多的責任。雷曼兄弟破產了,CEO卻坐擁4.8億美元資產,這場危機檢驗著監管制度也檢驗著高管們的道德水準。需要指出的是,高管們的“一元年薪”看似放棄了很多,但是業績上揚後的期權激勵卻能分享到更大的“蛋糕”。就以艾科卡為例,大家都知道最少的一美元,但不為人知的卻是日後四千萬美元的年薪。
從提振企業經營績效的角度來看,“一元年薪”引發的高管集體降薪有利於緩解企業當期的財務壓力,也向普通員工表達了企業扭轉不利經營狀況的姿態,對於提升團隊凝聚力來說,其正面效用不容忽視。
但另一方面,如果企業希望藉助於“一元年薪”的宣傳,達到迫使員工自動降薪的目的。那么“一元年薪”就會蛻變成企業的一種“變相降薪裁員”舉措。而一旦員工從“一元年薪”中品出這種味道,那么企業的結局將極可能會陷入失控狀態。(以上兩段為王俊強的觀點)
影響
新事物總是難免遇上誤讀,“一元年薪”也不例外。尤其需要重視的是,“一元年薪”眼下成了很多企業減薪的由頭,理由是高管的降薪幅度如此之大,普通員工也要做一番表態。這樣的做法已經不是誤讀,而是刻意的曲解。大家都是明白人,年薪只是高管收入的一部分,期權獎勵才是大頭,而且從影響程度而言,高管們的損失看起來絕對金額相當可觀,論起對正常生活的衝擊,可能卻是普通人每月幾百元的減薪更為嚴重。
大事件
國內
1.三一集團年度事件:梁穩根年薪1元員工分文不降
2009年年初,一個大事件引發了整個社會對三一的關注。向文波回憶,2009年1月14日,公司董事長梁穩根鄭重地提出申請:“2009年我只領1元年薪。”
經過一番討論,董事會接受梁穩根2009年只拿1元年薪的申請;接受全體董事2009年只拿10%年薪的申請;接受高管自願降薪申請。另外,三一高層領導毅然做出“不裁員、不降薪、不接受普通員工降薪申請”的“三不”承諾。
對此,向文波如此解讀:“由於未來經濟的不確定性,三一董事降薪、接受高管自願降薪,此舉不失為應對經濟危機的良策。三一還遠沒到發不出工資的時候,董事和高管的舉動更重要的是表明一種艱苦過日子的態度,增強危機意識。”
兩天后,也就是1月16日上午,董事長梁穩根提出,公司正面對百年不遇的挑戰,也面臨百年不遇的機遇。他認為,目前,市場最大的挑戰就是不確定,不確定帶來的最大問題就是錯判。
向文波告訴記者:“我至今記得那場董事會的嚴肅氣氛。那天的會議足足開了4個小時,從上午8點半一直到12點半才結束。”
2.“年薪一元起,誰聘我”,催生創新魔法!
2007年3月10日12時,深圳新聞網首頁特大新聞率先用視頻報導了“年薪一元”事件,然後是深圳電視台第一現場、深圳商報、深圳晚報、深圳電台,新浪、搜狐、網易、騰訊等眾多媒體報導,轉載此事件的媒體不計其數,事件被炒得沸沸揚揚。
那時,他正在經營一家叫響法的策劃公司,一家純粹靠賣腦力的策劃公司,沒有產品,全憑創意吃飯,他服務過很多大品牌,他具有很強的洞察力與創意解決問題的辦法,但很多的客戶仍然不相信這位具有強大策劃實力的小伙子,客戶通常會跟他說:“你們都那么厲害,為什麼不給自己也策劃策劃呢?”
於是,他策劃了“年薪一元”的事件。隨後,他帶著“年薪一元”飛往重慶參加了全國糖酒會,重慶當地著名媒體——重慶商報、時報、晚報均對此進行了系列報導,報導的主題為“一元聘我幫你賺1000萬”,“品牌策劃師現身糖酒會”;5月17日,他又製造了“人不聘我,我聘人”事件,晶報及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給予了詳細報導。
“年薪一元”事件用非常低的成本,影響了近千萬人群,百度搜尋量達幾十萬條新聞,並且為此簽下兩家企業的策劃契約,策劃費超過五十萬元,好尚好集團就是其中一家。
當我問及為什麼會創新提出“一元年薪”時,他滔滔不絕地為我分析箇中原因。
他說,群英會上提供的職位都是年薪幾十萬,那么代表著高素質人群非常多,招聘單位就會挑花眼。這就好比,一群身高2.2米的球員同姚明一字而排開,姚明的優勢就被淹沒掉了,還不如我這樣一個身高只有米的矮個子那樣惹人注目!對不對?
再說,國外很多大企業的CEO年薪都拿一元,金融危機後,國內很多企業CEO也提出只拿年薪一元,這樣看來,我比他們都更有洞察力與遠見!
國外
1.李·艾科卡1元年薪
1978年克萊斯勒虧損2.04億美元,1979年初,虧損高達11億美元,積欠多種債務達 48億美元。李·艾科卡上任後宣稱:公司起死回生之前,自己的年薪為1美元。隨後艾科卡大刀闊斧推行改革,終在幾年內使公司絕處逢生:1980年公司扭虧為盈,1982年盈利11.7億美元,還清了13億美元的短期債務,1983年盈利9億美元,提前7年償還了15億政府貸款保證金,1984年盈利24億美元。從此“1元年薪”被寫入商業教科書,成為帶領企業走出困境、再創輝煌的代名詞。
2.史蒂夫·賈伯斯一元年薪
1998年,美國蘋果公司的創始人史蒂夫·賈伯斯重回蘋果公司擔任CEO,僅用了1年時間便帶領蘋果從虧損10億美元扭轉為盈利3.09億美元,也祭出了“1元年薪”的戰旗。
3.布隆伯格180億身價 穿十年舊鞋拿一元年薪(圖)
2001年年初,在彭博集團事業蒸蒸日上時,布隆伯格卻決定競選紐約市市長一職
。按照布隆伯格的說法,他是為了要服務於公眾———“要是有朝一日人們說,你拯救的生命比歷史上任何人都多,那豈不是一件很棒的事?”而且在2001年上任時,他就要拯救剛剛被恐怖主義襲擊過的整個紐約。
可是這位紐約市長卻一直拿著象徵性的1美元年薪。薪水雖低,但布隆伯格政績顯著。他個人的民意支持率居高不下,因為擔任紐約市市長期間的突出貢獻,他還被美國《時代》雜誌評選為“時代人物”。至今,他已經當了九年的市長。
4.約翰·錢伯斯一元年薪
思科公司CEO約翰·錢伯斯在2001年—2004年間也曾拿了3年的1美元年薪。錢伯斯在思科銷售額銳減18%、股價下跌90%、裁員8500人後,再次帶領思科走出網際網路泡沫破滅後的陰影。當時有評論稱,1美元,買不到一杯咖啡,但卻買到了思科全球34000名員工的鬥志,平撫了數十萬思科股東的忿恨之情。
5、1美元俱樂部
台北時間2月13日訊息,《連線》雜誌網路版上周撰文指出,在矽谷,有一個私家“俱樂部”,通常只對少數人士開放。它的會員囊括了公司的管理層、科技企業的CEO,都是一些掌管著數十億美元營收以及數千名員工的大企業領導者。不過,入會的標準並非是衡量企業的市場價值、盈利能力或者是股份,而是工資水平。
可以把它稱為“1美元俱樂部”,其入會的標準為年薪1美元。在這個CEO及管理層高薪酬的年代,7-8位數的年薪十分常見。相比而言,年薪1美元就非常引人注目了。
“1美元俱樂部”的會員名單如下:谷歌聯合創始人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Tesla CEO艾倫·馬斯科(Elon Musk),雅虎聯合創始人楊致遠(Jerry Yang),惠普CEO梅格·惠特曼(Meg Whitman),蘋果前任CEO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
Facebook最近提交的S-1檔案顯示,CEO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正式加盟“1美元俱樂部”。扎克伯格的年薪水平將由2011年的50萬美元,降至2012年的1美元象徵性薪酬。與其他高薪的矽谷精英不同,扎克伯格自降薪酬的表現證明了,金錢實際上並非關鍵。
2016年8月7日,除了以43.1億元的價格入股永輝超市(601933.SH),對京東商城原采銷體系組織架構進行事業部制調整,最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劉強東竟然把未來十年的年薪降至“1元”。
2016年11月,在樂視成立12周年之際,賈躍亭也公開宣布自己只領一元年薪。
更有甚者,阿里巴巴馬雲說1999年創建阿里巴巴開始就沒有拿過工資了,至今已經18年沒有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