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貫之[溫瑞安小說中武功]

一以貫之[溫瑞安小說中武功]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溫瑞安小說《四大名捕》中出現,為一門高深武學。

原文

介紹(《少年追命》)

這年,鐵游夏二十八歲,內力修為,已至爐火純青的境界,而一雙鐵掌,也達到了前人未有的地步。他神充氣足,軒昂雍容,正是八尺昂藏鬚眉漢的全盛時期。
那月,他以迅雷之勢剛辦了幾件大案,已回到京師城東的住處,那天,他正在“舊樓”里,面對著八百羅漢的塑像,和飛天、擊鼓、力士的壁畫,潛心修習那套連諸葛先生也並未練成的“一以貫之神功”大法
那晚,諸葛先生忽至。
一般情形,總是諸葛先生遣人召見他,而今諸葛先生親來,必有要事,鐵手忙整衣冠,匆匆出迎。
諸葛先生一見到他就問:“你的‘一以貫之’練得怎樣?”
鐵手恭謹的道:“有難關。”
“可知世上為何有‘關’?”
“請教世叔。”
“你且說說看,不必客氣。”
“‘關’”同竹上的節,能在節上生枝,才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關節就是要害處。”
“‘關’是用來考驗人的。兵不刃血,輕鬆渡去,叫做‘過關’。從頭打碎,重新再來,大死一翻絕地再活,叫做‘破關’。能悟才能破,能破要能立,否則就只會‘闖關’,不能‘把關’了。雲門裡的關,大道透長安,只要常存平常心,常行一直心,便能大機大用,更進豈止一步?或退百步亦無妨!人生里若是沒有這些‘關’,便如一泓死水,難有進境,所以真正的高手,會自設一些關頭,讓自己備受考驗,藉此得到磨練抵勵!所謂事事無憂事事憂,同樣處處無關處處關;自己不設關要闖,可能反給別人的關卡住了。同理,你要得到多少,可能端賴你能忍耐多少;你要獲得什麼,也看你能付出什麼。”
“是。”
鐵手聽得用心。
他是用心去聽的。

實戰表現

鐵手一掌拍落。

這一掌平平無奇。

這一招更是平凡極了。

──獨劈華山!

幾乎所有會武的人,都會使這一招;也幾乎所有自恃武功高強的,都不肯用這一招。

有時候,所用的招式,就像自己的名帖、服飾一樣,有些不願用,有些不想攜帶,有的更不願穿上一樣:

因為那會降低了自己的身份,甚至辱沒了自己的品味。

──所以任何時代,都興作品牌:吃館子要上第一鮑魚,喝湯要包座二奶燉湯,上青樓要到真富豪,讀書要進嶽麓洞,寫字要學趙米蔡,登高上黃山,登樓到黃鶴;做人親信,要坐在鐵劍將軍楚衣辭身邊才入形入格;連去如廁,也得入六分半堂雷震雷的純金馬桶蹲上一蹲,這才叫做人做上了格,品味品上了位。

這一招既非高招,也非絕招。

但使出來的是鐵手。

──同是字詞兒,落在蘇子手裡便不同。同是箭和弩,張在飛將軍廣腕底便不一樣。同是刀,誰敢去碰沈虎禪背上那把?同是暗器,誰敢未得公子同意便靠近無情十步之遙?

這一招平凡,使的人卻不平凡。

因為他是鐵手。

鐵手的手。

這一掌輕描淡寫的拍落,卻在大拙中潛藏了大巧,大穩中自蘊了大險,大靜中吐納著大動,這一掌,足以開山碎石,震天懾地。

他恨大將軍出言辱及大師兄,所以動了真氣,這一掌也用了真力:

"一以貫之"神功!

大將軍依然沒有睜目,左手發出一層淡淡澄金;好像是一件金屬物似的,突然向上急挑而出,剛好斜斜架住了鐵手那平實無奇的一掌拍落。

兩人兩隻手掌,便黏在那兒,膠著不動,既沒發出巨大聲響,周圍也並無震動,只是忽然之間,於投和於玲,竟不由自由地,一步緊接一步的,向大將軍和鐵手的戰團走了過去。

其實,他們兄妹兩人,對大將軍畏之如蛇蠍,更不會主動往戰團走去,只是,在戰團中正發放著一種強大的吸力,像是無形的漩渦一樣,把二人一直往這漩渦的中心吸了過去。

他們已管不住自己的腳步。

控制不住自己。

馬爾和寇梁見之大驚,也想阻止、攔住、抱開二小,但二人心念一動,竟也止不住步樁,也向戰團靠攏過去,待斂定心神,卻發現已身不由己的走近了七八步。

鐵手用的是左掌。

大將軍也是使左掌。

兩人雙掌,正斗個旗鼓相當。

這時,鐵手的右手已蠢蠢欲動。

追命這時已回過一口氣,及時說了幾句話:"二師兄,別上他當!你要小心,他正要你沉不住氣,你,千,萬......浮......躁......不......得──"

其實,"浮躁不得"四個字,追命的語音並未能傳達到鐵手耳里。

原因是他開始說話的時候,原本看似平靜的,大將軍和鐵手的對掌,突然,呼嘯之聲大作,自兩人雙掌交貼之處的上、下、前、後、左、右、四面、八方,均捲起了一股罡氣,一陣邪風,使得功力高深如追命,在喊聲吐氣發語間,吃勁風一逼,幾乎把話吞回肚裡去,幾乎得要嘔吐大作,差點閉過氣去。

然而追命的意思,鐵手是聽得出來,知道了的。

那股突然遽增的力道,以致在山崗颳起了狂砂狂嘯,當然不是他發動的。

而是大將軍。

凌落石已經從"將軍令"掌法,轉入了"屏風大法"的第一扇門:"啟"。

"啟"就是開始,啟動的意思。

"屏風大法",一旦發動,沛莫能御,無可匹敵。

這一股大力,把武功精湛的追命,也得把話逼吞回去,而這一回,馬爾、寇梁本已扯住於玲、於投,但也禁不住這股大力卷吸,一步一步,四個人往暴風的中心騰挪過去。

可是,此際,心中最感覺得不妙的,卻不是鐵手,也不是馬爾、寇梁、於投、於玲。

而是大將軍。

本來的形勢是:

大將軍以"將軍令"格住了鐵手的"獨劈華山"。

──"獨劈華山"招式不值一哂,但"一以貫之"神功卻是非同小可。

這連諸葛先生也練不完全的內功,卻給鐵手在少壯之齡修成了。

這種內力好比是:你站在高峰上,砸下任何小塊硬物,其效果都要遠比你舉起重物往你對面砸去,力道上來得要強百倍、千倍!

鐵手練成了"一以貫之",使得他的個人修為與功力,有如長期站在高峰之上,那怕隨便一招一式,一發力便可有萬鈞。

大將軍知道跟前這個漢子是強敵。

他對付他的方法,便是要先引發他的力量。

任何力量,都有用罄的時候;任何強人,都有虛弱的時候。

何況,鐵手明顯受過傷,而且,還十分的疲憊。

大將軍只要待他功力稍有缺陷、招式稍有破綻、心神稍有鬆懈之際,他便可以把"將軍令"掌功,迅疾轉入"屏風四扇門",將鐵手格殺其間。

可是,鐵手的確內力渾厚,哪怕他是已負傷在先,而且,已近筋疲力衰。

──衰,而不竭。

而且一振又起。

鐵手的磅礴大力,綿延不絕,彷佛已跟大地結為一體。

這才是他可怕的地方。

難敵之處。

更難取之的是鐵手所用的招式。

那是一記平凡招式。

人人會用的招式。

可是,這才是最難有破綻的招式。

──一件事物,一種手藝,一個策略,一門藝術,要是源遠流長的流傳迄今,就一定有它的存在價值,和它顛撲不破的真理法度。

所以少林永遠是佛門正宗的圭皋。

武當一直是道家武術的顛峰。

無以取代。

無法攻破。

是以,鐵手這一招也沒有破綻──就算有,他以"一以貫之"使出,也使破綻變成了強處。

大將軍一時無法攻破。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