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目錄
藝術是一種情懷勒蘇和她的中國朋友們
勒蘇
陳鏡偉
馮均雄
……
作品導讀
藝術是—種情懷,這是看完此次展覽參展藝術家作品後,給我最為強烈的感受。或許正是因為某種情懷,法國藝術家克蘿德•勒蘇和她的中國朋友*可、邵常毅、馮均雄、翟渝生、陳鏡偉、何國平、楊立、唐亮才能相聚在同—個展覽之上。他門當中有些人接受過嚴格的繪畫教育,然而由於各種原因,他們在畢業之後沒有繼續從事所學的專業,而轉向了建築設計、環境藝術、室內設計和舞台設計等領域,但他們對繪畫藝術的熱情並沒有因此減弱。當然,展覽中的藝術家也有一直堅持繪畫創作的,他們對藝術的熱情很樸素,如友誼般存在。現代藝術之後,很多藝術家關注的方向發生了一個重大的變化,就是由關注自然轉向了關注人的生存狀態、社會現實和文化政治,而那些表現自然、人文景觀的作品,似乎逐漸被排列到傳統藝術的隊伍里。藝術文化的發展由兩部分構成,—是根據原來的線索繼續往前走,二是繞過原來的線索進行探索。顯然,對自然和人文景觀的繼續關注屬於第—個部分,有人會認為這是保守派的做法,而很多^看待事隋的發展分為保守派和激進派,認為唯有激進派才是這個時代所應該具有的精神。但從另外—個角度上說,在某些說被人們逐漸遺忘的傳統中,藝術家們用藝術的方式對“遺忘”表示抗拒,讓對自然、人文景觀回到人的情際當中,未必不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對自然、人文景觀等的關注是勒蘇和她的中國朋友們的作品中的共同點。勒蘇生活在弗勒甘,該地區的人們致力於人本主義的文化與社會進步,在重振經濟的同時,注重保留田園生活的傳統品質和自然風光,以及藝術傳統的保護和傳承。這是一種文化自覺的體現,而不是藝術文化被商業的利誘,成為商人們把玩的對象。
勒蘇深受高更和馬蒂斯的影響,在作品中能夠看到鮮明的色彩和隨意塗抹的筆觸,但勒蘇也有不同的理解,風景作品更多的傾向於抽象風格,並且畫面中大膽地運用了白色。色彩和筆觸的律動在畫面中隨處可見,我們看到的並不是-件簡單的描繪自然的作品,或者一件抽象作品,更多的我們能感受到畫面中自然的情緒。《格里莫港的小船》是勒蘇創作+1998年的作品,畫面中的小船與蓐邊的樹木、遠山、河水和天空緊密呼應著,似是狂風下的一場躁動。勒蘇的人物作品也有很多鮮明的地方,她善於捕捉人物的特徵與隋緒,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作品甚至放棄了人物的結構。《雪地里的老人與瘦貓》中的環境與人物都是寥寥幾筆而成,頗有中國寫意人物畫的意味。另外—件作品《老人與瘦貓》的線條和色彩似乎都是以最快的速度去捕捉眼前的事物,隨意而又嚴謹。
對於從事建築設計工作的鄭可而言,拿起畫筆,面對畫布的感覺就像進了伊甸園,體會到的只有純粹的快樂。他的作品並沒有拘泥於自然景觀的結構,而是表現自我的感受。筆刷的痕跡肆意地生長在<西湖荷塘》的畫面上,筆觸之間跳躍的是“山間葵花”。浙西竹林在鄭可看來已經不是竹林了,是由藍、黃和綠色交織而成的,對自然的感受。鄭可作畫是歡快的,這點還可以在《山下稻田》中,瀟灑的筆觸與色彩感受到。邵常毅善於發現自然,《牆中蔭影》、《老屋的水池》、《古鎮與筆觸)、《村寨入口》等作品,以乎是在調色樁皖成的,就如同他可以根據經驗在調色板上發現自然。這或許得益於他對版畫技法的嫻熟運用。邵常毅把版畫的木刻刀法搬到了;由畫畫面上,木刻刀法使得《色彩與刀點》中的”自然”趨向平面化。邵常毅的作品幾乎部是平面的,所以刮刀能在畫面上得到更多的解放,從《刀痕》到《牆中蔭影》、《老屋的水池》等作品都能充分展現這種成果。
作者簡介
克蘿德•勒蘇(法)、陳鏡偉、馮均雄、何國平、邵常毅、唐亮、楊立、翟渝生、鄭可九位均為藝術家。基本信息
作者:馮均雄陳鏡偉出版:中國文化出版社
總編審:中國文化出版社國內編審處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六里橋北里甲1號
責任編輯:徐傳洲
印刷:中國文化出版社印刷廠
開本:210×265mm
印數:1200冊
版次:2014年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定價:18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