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女織葛歌》

雷女采葛,緝作黃絲[2]。 [4]絺(chī):細葛布。 [7]償:償還,繳納。

作品原文

雷女織葛歌[1]

雷女采葛,緝作黃絲[2]。

東家為綌[3],西家為絺[4]。

夫寒衣葛布,婦飢食葛乳[5]。

得錢雖則多[6],不足償租賦[7]。

一日織一匹,十指徒苦辛。

只以肥商賈,無能養一身。

作品注釋

[1]雷女:雷州(今屬廣東)婦女。葛:多年生蔓草,塊根可入藥,亦可製成葛粉供食用,莖的纖維,可制葛布(俗稱夏布)。廣東當時為葛布的主要產地,其精細者,據說可以達到“弱如蟬翅,重僅數銖”的程度。

[2]緝:把葛麻折成縷連線起來,江南一帶俗稱為“捻麻”。

[3]綌(xì):粗葛布。

[4]絺(chī):細葛布。

[5]“夫寒”二句:互文用法,意即:以葛布作為寒衣,以葛乳作為糧食,可見生活之艱苦。衣:動詞,穿。葛布:夏天穿的衣料。葛乳:搗爛葛根所得的汁液,曬乾成粉可食。

[6]據《廣東新語》載:雷州葛布當時行銷最廣,其精者百錢一尺。

[7]償:償還,繳納。租:地租。賦:賦稅。

作品鑑賞

這首詩通過描寫廣東雷州一帶織葛女子的生活艱辛,深刻揭露了其時租賦的苛重。前六句寫雷州地區織葛的普遍及高超的技藝,後六句寫雷女辛苦勞作,所得仍不夠交納租賦的不平事實。作品將統治者盤剝的殘酷,勞動者生活境遇的悲慘,揭示得生動具體,入木三分。

作者簡介

屈大均(1629—1696),初名紹隆,字介子、翁山,廣東番禺人。清兵入廣州前後,曾參加抗清鬥爭。失敗後,削髮為僧,名今種,不久還俗,週遊各地。與顧炎武等交往。晚年過著半隱居的生活,靠務農、賣文和朋友資助生活,還從事廣東文獻的編纂工作。他的詩揭露清軍暴行,反映民生疾苦,感時傷事,嘲罵失節士人,詩風明健。與陳恭尹、梁佩蘭並稱“嶺南三大家”。有《翁山詩外、文外》、《道援堂集》、《廣東新語》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