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簡介
2010年1月8日,福建省語文學會召開2010年常務理事會,福建教育學院閩派特色教育研究所所長鄒開煌教授和黃軍生副所長、賴一郎博士應邀向與會代表介紹了閩派特色教育研究所辦所宗旨、研究方向和近期工作計畫,對做強做優“閩派語文”提出了具體構想和建議,擬從“閩派語文”內涵、領銜人物教育教學思想、教材、教學研究等方面開展積極探索和總結,並向閩派領銜人物約定了“閩派語文”內涵解讀的研究任務。《福建基礎教育研究》從2009年創刊號開始,相繼刊發“閩派語文”研究成果,如閩派語文的興起與形成,閩派人物孫紹振、陳日亮、王立根、陳成龍的教育思想或語文教育觀,“閩派語文”教材簡介等。
經過閩派特色教育研究所全體人員三年努力,閩派語文內涵、興起與形成過程、閩派人物的教育教學思想等核心要素基本清晰,獲得一批研究成果,現將其結集彙編,以便閩派語文研究繼續深入探索,同時供其它學科參考借鑑參考。
圖書導讀
閩派語文的興起和形成石文美
流派,指水的支流,另指學術、文化、藝術等方面有獨特風格的派別。教學流派,是指教學思想或教學方法方面的派別。它產生於教學理論、教學實踐的發展過程之中。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人們提出了關於教育的不同看法和主張,逐漸形成各自的體系,發展為不同的教學流派。
教學流派的構成有許多要素。構成一種教育教學流派,一般具有下述特點:1.有獨特的教育教學主張、教育教學思想和理論體系。2.有創始人或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3.有產生的社會根源,發展,演變的過程。4.有它的實際成效和思想影響。教學流派之間的學術爭鳴,學派內的新陳代謝,對繁榮教育教學,加強科學研究,發展與完善教育教學理論,豐富語文教學實踐,起著積極的作用。教學流派是課程改革和教師專業發展必然的重要命題。當下,這一命題引起了更熱切的關注和日益深刻的討論。
中國的語文界,既有地域之分,也有門派之別。漫步心靈的優秀教師們,充滿著教育的勇氣和無限的創造力,有著更高的專業追求,也有著不斷提高的研究、實驗的能力與水平。他們渴望在教學改革的實踐中,努力探索自己的教學風格。進而和合作夥伴一起,逐步形成不同的教學流派。
風格與流派是語文教學藝術的自我追求。民族化、本土化、科學化、個性化呼喚學派。創立語文學派就意味著把中學語文教育當作一門獨立的科學。流派是人的集合,更是人的創造。
語文教學既是教學又是藝術,傳統的教學實際上語文教師都沒有從藝術上考慮語文教學,我們機械地進行語文教學,失去了我們對語文的享受,過早帶來對語文的職業疲勞,嚴重影響我們語文教師的生存狀態和生命質量。對每個老師切身發展的方向來說,強化風格流派的意識有利於語文教師的專業發展。
一、閩派語文的興起
2004年,王立根老師提出“閩派語文”;2006年,成尚榮老師提出“蘇派語文”,程少堂老師醞釀“深派語文”;2007年,王尚文老師提出“浙派語文”;2009年,柯漢琳老師提出“粵派語文”;2010年,張偉忠老師提出”魯派語文”。自然成形的還有“京派語文”“海派語文”……正在崛起的各地語文流派,寄託著各地語文老師的希翼與夢想,閃耀著他們的智慧與榮光。
查閱有關資料,可以看到,“閩派語文”的提出,在全國屬於首創。難怪北大錢理群先生在《對話語文》中這樣說:“據我所知,像你們這樣鮮明地打出‘閩派’的旗號,這恐怕在全國是第一份兒。”
閩派語文的誕生自然有它的條件。首先,改革開放為福建誕生自己的教學流派奠定了雄厚的政治、經濟基礎。其次,悠久的歷史、深厚的底蘊、優良的傳統讓福建文化具有了開放性、兼容性、先導性、創新性以及獨特的地緣與人緣優勢,使閩派語文教學流派的誕生成為可能。再次,高素質的福建語文教師隊伍經過幾十年的醞釀,已經整合成有望出教學大師的隊伍,而出大師是出教師流派的前提。
怎樣才算是教學大師呢?在教學藝術和教學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詣,具有全國性影響,為大家所尊崇的一流教師就算是大師了。大師往往具有以下特點:(1)有科學而獨特的教育教學思想。培養什麼樣的人,為什麼培養,如何培養,是教育教學思想的三要素。教學大師在這方面有著科學而獨特的見解。(2)有深厚的中西方文化特別是教育文化修養。(3)是理論型的實幹家或實幹型的理論家。(4)有自己的實驗基地或實驗課題。在本學科領域有全國性影響,有一大批追隨者。(5)有海納百川、與時俱進的品格。
…………
基本信息
主編:鄒開煌出版:中國文化出版社
總編審:中國文化出版社國內編審處
責任編輯:雨涵
裝幀設計:***
印刷:中國文化出版社印刷廠
開本:787×1092mm1/16
字數:176千字
印張:10.50
版次:2013年3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定價:2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