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卓越智慧 內容簡介
鄧小平的卓越智慧,是一門很深的科學,很複雜的藝術。領悟出了一點點,並把它運用到各自的實際工作中,任何人都會受益不淺...... 相關圖書: 周恩來超群智慧、 毛澤東大成智慧鄧小平卓越智慧 本書前言
成大功者必有大智慧
成功者必有智慧,成大功者必有大智慧!
鄧小平15歲投入大潮流――1919年五四運動以來興起的愛國主義潮流;18歲投入大事業――中國共產主義事業;23歲當“大官”――中國共產黨中央秘書長……,最終成為中國共產黨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核心,中國改革開放事業和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領袖――總設計師。
鄧小平的成功大智慧,並不玄深隱晦,但充滿了大膽略、大智慧和大毅力。
一個16歲的鄉下孩子,和一般大或大不了多少的同學漂洋過海;一個25歲的青年,代表中共中央,前往廣西領導革命;一支60萬大軍的統帥人物之一,要對70或80萬敵軍發起殲滅戰;一個並沒有受過正規軍事教育的總前委書記,要統籌指揮“百萬雄師過大江”;一個“三落三起”的政治人物,義無反顧地領導中國這個世界人口最多。國情最複雜的國家進行改革開放,……這一切的一切,無不充滿風險,無不需要極大的膽略、智慧和毅力。
反映這些大膽略、大智慧和大毅力的大膽略,當然也不會很簡單。其中的奧秘,我們也只能像鄧小平所說的一句名言那樣,“摸著石頭過河”。“摸”到一點,就寫一點。希望廣大讀者理解,並衷心祝願廣大讀者能從鄧小平這一偉人身上學到更多的方略與智慧。
鄧小平卓越智慧 本書目錄
成大功者必有大智慧第一章 理想與希望
1989年11月9日,時年85歲的鄧小平退休,午餐時,家人喜氣洋洋,討論著如何慶祝。鄧小平感慨地說:“退休以後,我最終的願望是過一個真正的平民生活,生活得更加簡單一些,可以上街走走,到處參觀一下。”大孫女眠眠笑著說:“爺爺真是理想主義!”
一、一個石頭打的烏龜會有那么大的本事
二、理想從愛國主義升華
三、“工業救國”、“學點本事”的幻想破滅
四、把一切都交給黨了
五、活躍的共產主義分子
六、莫斯科歲月
第二章 世界眼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人民站了起來,不怕“鬼”也不敬“神”,外國人變成了兩大類:“朋友”和“敵人”。外國人雖已變成了“友”和“人”,但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外國和中國、外國人和中國人相距還是很遙遠。
“一位豪傑”――鄧小平改變了這種歷史,“向世界打開了‘中央之國’的大門”。
一、“出國去……”
二、“專管外事”
三、“老老實實地承認落後才有希望”
四、“兩秒鐘”建交,大年初一出訪
五、“面向世界”,“成為世界公民”
六、“如果中國不尊重自己,中國就站不住”
第三章 成長中的組織領導者
組織需要優秀的組織領導者,越大的組織就需要越優秀的組織領導者。優秀的組織領導者不是天生的,而是一步一步成長起來的。鄧小平就是從小小的“油印博士”、“支部委員”起步,逐漸成長起來的。
一、在“團體已無中央組織”之時脫穎而出
二、結緣馮玉祥,善哉?善哉!
三、精細、嚴密、機警,身系中央安危的年輕秘書長
四、多元格局下發起“全國範圍內最有組織最有意識的一次兵變”
五、黨史留名的縣委書記
第四章 志存高遠不動搖
鄧小平人才難得,起步早,起點高,但“三落三起”,一生坎坷。但他“死不悔改”,一再“犯錯誤”。這使他經受了不少令人難以想像的痛苦:年近七十,自己一坐下就難以起身,還要種菜餵雞餬口,更要為迫害致殘的兒子翻身、擦身、洗澡。72歲,又被警衛人員帶走,與家人生離死別……。但也正因如此,他最終成了中國歷史上的一代偉人。
一、信仰活的馬克思主義
二、吃了“左”傾冒險主義的虧
三、“跟著走”
四、在統一戰線中再糾“左”
五、抗日時抵制右的傾向
六、毛澤東旗幟丟不得
七、老祖宗不能丟
八、真正的馬列主義者必須發展馬列主義
第五章 大軍統帥
1977年5月4日,葉劍英元帥80大壽,即將復出的鄧小平攜夫人前往祝賀。中國十大元帥申此的尚在世的除劉伯承因病未出席外,另外兩名健在的元帥;聶榮臻、徐向前也在座,還有王震等一批老將軍在座。鄧小平高興地說:“啊!老帥們都在這裡了!”葉帥連忙前來迎接,愉快地說:“小平同志,你也是老帥嘛,你是我們老帥中領班的!”
一、孤軍萬里鑄帥才
二、“住在司令部”的政委
三、“一切看情況,打贏算數”
四、大贏就得敢和世界勁旅打大仗
五、“提倡合理的統御”
六、分兵以擴大,集中以強軍
七、讓“敵人看不起”,要人民看得起
第六章 戰略大師
鄧小平能由一個曾通領導者成為一個方面軍的主要領導,由一個高級領導人成為領袖,由一個傑出領袖成為一代偉人,戰略眼光、戰略思想和戰略思維與實施能力是一個基本的方面。
一、“扁擔戰略”與顧全大局
二、“走到大別山就是勝利”
三、“站得住就是勝利”
四、“夾生飯”也吃,“遲了就會犯錯誤”
五、“打光了也值”
第七章 從不墨守成規
在中國這樣一個農民的國家而且主要上在農村進行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在中國這樣一個長期實行高度集權的計畫經濟體制國家實行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目標的改革開放,用“一國兩制”的方式和平統一長期分離的香港、澳門、台灣,等等,這些都是前人和他人所沒有從事過的事業,鄧小平的一生,用一個比喻說,都是在“遠征陌生地”。
一、政治重於軍事,補給重於戰鬥
二、反對個人崇拜,正確認識領袖
三、不講老規矩,不按老路子
四、擱置爭端,共同開發
五、洞悉世界形勢的新論斷
六、現在看來這樣說可能不夠
七、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
八、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
九、要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
十、天才創造――“一國兩制”
第八章 總設計師
鄧小平不喜歡突出自己,黨和人民尊重他的意願,在評價他在中國改革開放事業租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地位和作用時,給他評定授予了一個“技術職稱”和“職務”――“總設計師”。毛澤東曾經說,政治局是政治設計院。因此,“總設計師”仍然是領袖的意思,但它突出的功能是“設計”。
一、統籌京滬抗戰役
二、向前看,“四項任務”定西南
三、十大政策,和平解決西藏問題
四、科教起筆,春天的故事開篇
五、實事求是,實現歷史大轉折
六、“講一個問題”,定總體布局
七、高齡出高招,決定中國命運
八、“這個設計好”
九、“三步走”,“微不足道”起宏圖
十、“一百年”怎么管
第九章 厲害的矮個子
1957年11月,毛澤東在莫斯科對蘇聯共產黨員的領導說,那些具體事情和問題,“由鄧小平同志和你們說”。當時蘇聯黨的領導人赫魯雪夫等人對鄧小平還不太了解,就去找有關人員了解情況,同鄧小平打過多次交道的蘇共領導人向赫魯雪夫報擊:“這個人很厲害,不好談,他話不多,專抓你要害和漏洞。”後來赫魯雪夫對毛澤東說:“這個人可厲害,你可別看他個子低一點,他的智慧、思想水平很高。”
一、“他是否曾經害怕過”
二、打得越好越安全
三、他是一個很厲害的人
四、你們的問題,百分之四十也沒有講到
五、鐵腕抓整頓
六、“鋼鐵公司”戰勝“鐵娘子”
七、這是個得罪人的事情哪,我來得罪吧
八、天塌下來有人頂著
九、永遠不要過分突出我個人
第十章 藝術大師
領導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領導一個12億人口的大國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更是一門最高深、最複雜的藝術。人們很難想像這門藝術的高深和複雜,只能儘可能地琢磨琢磨,推放推敲,領悟領悟。只要琢磨、推敲、領悟出了一點點,並把它運用到自己的實踐中,任何人都會受益不淺。
一、柔中有剛,綿里藏針
二、“比較公道”
三、冷靜沉著
四、“貓論”
五、“摸論”
六、“我就擔心失去機會”
七、最重要的是“尊重知識,尊重人才”
八、不爭論,爭取時間乾
九、不怕,不動搖
十、“穩定壓倒一切”
十一、關鍵在黨,在人,在後繼有人
十二、其妙無窮的智慧――退
第十一章 巨人之手與肩膀
一般人很難像鄧小平那樣與那么多的巨人站在一起,但任何人都可以吸取巨人的智慧,都應該善於學習,善於合作,特別是善於向自己身邊的優秀人物學習,並同他們好好合作。
一、周恩來――影響鄧小平的第一人
二、劉伯承――與小平難分的大智者
三、劉少奇――“中國特色”之路的先驅者
四、毛澤東――領袖、伯樂、導師
五、陳毅、葉劍英及諸豪
第十二章 平民小平
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十五年國慶節,北京大學生物系81級一群學生在隨著遊行隊伍走到天安門前面時,突然拉開了一條橫幅:“小平您好!”
這是一個非常冒失的行為,但由於是電視現場直播,電視機前的中國人都看到了這四個字。實事求是地說,這四個字當時在老百姓中的反響,非常不同。
一、平民本色,成功之本
二、家事與國事
三、有點愛好,健康長壽
鄧小平卓越智慧 文章節選
七、高齡出高招,決定中國命運
新中國成立之後至改革開放之前,中國共產黨至少在三個時期推行過類似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改革開放政策,而且都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是八大前後,一是20世紀60年代前期,一是林彪事件之後至1975年。但當時的基本方針都沒有稱改革開放,前兩個時期的基本方針為“調整”,主要是調整經濟計畫、經濟政策和經濟關係,也涉及到外交關係和政治關係方面的調整;後一個時期在鄧小平復出前也稱“調整”,包括中美關係初步正常化這樣的重大歷史性事件在內的各個方面的調整。鄧小平主持黨政軍日常工作後稱“整頓”,經濟秩序、企業、領導班子、黨風、軍隊,各個方面都要整頓。
上述三個時期的調整和整頓都很有成效,再加上人們對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美好回憶,粉碎“四人幫”後直到80年代初,在當時絕大多數中國人的思想中,以為只要一切恢復到“文革”前,中國就會重新充滿希望。那幾年使用頻率最高也特別讓人感到舒服的是這兩個醒目的字――“恢復”:“恢復高考”,“恢復職稱”,“恢復職擴,“恢復工作”,“恢復組織生活”,“恢復(政府、企業、學校、社會團體等)建制”,“恢復原(單位、街道、地區等)名”,“恢復原址”,“恢復黨的優良傳統”,“恢複合理的規章制度”……
鄧小平是新中國的創始人之一,在上述三個時期,鄧小平都是主要領導人之一,第三個時期的後兩年多,鄧小平還是實際主持人,而且鄧小平再次復出時已有70多歲。在這種背景下,一般人都將沿用過去的經驗,再搞一次調整和整頓,並吸取過去的教訓,防止因“左”右傾路線的干擾而使這些調整、整頓半途而廢。這樣做,完全是可以理解的,也是人民所期盼的,而且初期肯定會很順利,肯定會很有成效。但歷來主張向前看,向前進的鄧小平沒有這樣做,而是高瞻遠矚、不畏艱險地開闢了改革開放這條新道路。
改革,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前提下,不斷改變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中出現的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方面,使其變得適應起來。這包括了調整和整頓,我們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實際上也進行了不少調整和整頓。但改革的廣度、深度、力度,則是調整和整頓遠遠不及的。如鄧小平說,“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這顯然就不是調整或整頓所能相比的。從計畫經濟轉變到市場經濟,同樣也是如此。因此,如果繼續沿用過去的調整、整頓方針,很多深度的改革,根本性的改革就難以啟動,或發展到一定的程度時就會中斷。如“萬元戶”變成“百萬富翁”時,個體戶變成私營企業主時,國營企業也要破產時,外資企業多起來時,問題就會出現。因此,如果只是沿襲過去的調整、整頓,中國的發展可能再次停滯不前或出現新的根本性反覆。因為“文革”前十七年的局勢並不完全是少數領導人的責任,而是與經濟基礎、上層建築、社會基礎密切相關的。不堅決果斷地推行一場革命式的改革,只進行有限的調整和整頓,中國這樣一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貧窮落後的大國,要實現現代化是不可能的。儘管改革也有很大的風險,也十分的艱難,但卻是中國實現現代化的唯一選擇。
開放,本來是現代國家的一種常規政策、常規行為和基本標誌。但由於中國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前長期處於封閉狀態,由於中國的基本社會制度與對外開放的主要對象不同,由於中國的經濟發展水平遠遠不如對外開放的主要對象,也就是美日歐等已開發國家,由於中國改革的最終目標是在生產和生活方面達到中等已開發國家的水平。對外開放對中國因而也就具有特殊的、特別的意義,與中國的改革,主要是經濟方面的改革密不可分,是中國改革的一個重要起點,一個主要參照體系,一個強大推動力。如目前正在大力推動的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的準備工作,就促使我們在經濟、法律、行政管理等各個方面按照WTO的要求進行大量的改革。其中僅法制方面,就有大量的工作要做,需要清理、修訂的法規、政策、條令,國務院方面就有兩千多件,地方性的更是難以統計。同改革一樣,開放也有很大的風險,也十分的艱難,但只要中國人民不願意永遠成為三四等人民,只要中國人民相信自己的聰明才智,相信自己能夠在世界上當一個角色,不滿足於站在自己的房子裡而是想出去走一走,同時也歡迎外國人進來交流交流,中國人民就應當永遠實行開放政策。
改革開放,的確艱險。20多年來,牢騷、怨氣、抵制、衝突、風波、風潮、風暴、浪潮,或“左”或右,或明或暗,或大或小,或強或弱,或政治思想領域或經濟領域,或中央或地方,或領導層或民眾,或國內或國外或內外結合,一波又一波,一直在不斷地衝擊著中國的改革開放。對這些衝擊,鄧小平根據不同的情況,採取了“允許看”、“聽不見”、“不怕罵娘”、“旗幟鮮明”、“堅決果斷”、“冷靜觀察”等多種策略進行應對和化解,但有一點始終堅持不變,那就是堅定不移地進行改革開放。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前社會主義陣營大裂變,有的陷入混亂,有的嚴重貧困,相對而言,中國則是風景獨好。1991年8月20日,已經退休的鄧小平在同中共中央負責人談話時欣慰地說道:“堅持改革開放是決定中國命運的一招。”
中國的改革開放仍在繼續,還沒有真正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已經暴露的問題也很多很嚴重,肯定還有一些更深層次和更嚴重的問題或未被發現,或尚未產生。但通過20多年的實踐,“堅持改革開放是決定中國命運的一招”已經完全為中國人民所接受,已經成為一股誰也改變不了的潮流。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時期,比較正式的提法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但中國人民卻一直習慣深情、親切而滿懷希望地將其稱之為“改革開放時期”。鄧小平本人,有很多的頭銜,中國共產黨第二代領導核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創始人,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開創者和總體設計者,但人們仍習慣親切地稱其為“中國改革開放事業的總設計師”。過去老是追問中國改革開放政策會不會變的外國人,現在也不再提這樣的問題,而只是關注中國改革開放進程的新動態和新發展。
中國的改革開放仍將充滿困難和風險,但這一招,必須繼續堅持、再堅持,“要管一百年”。其中,改革會在百年內的適當時期結束,而開放則將永遠不變。
鄧小平在70多歲高齡並且是在“三落三起”後使出改革開放這“決定中國命運的一招”,對一些在很長時期內有著多次成功經驗同時也受過多次挫折的人來說,還有著特別的啟示意義。很多人,在一定的時期,一定的階段,一定的檔次,一定的水平上幹得很不錯,有的還大紅大紫,光彩奪目,閃耀一時。但形勢一變,頓失風采,只能在追憶往日的風光中度日,淒悽慘慘,悲愴荒涼。這種現象,在競爭激烈的今日尤為常見。因此,今日成功人士信奉的理念之一,就是“永不言勝”。即使已成為世界第一,連續多年成為世界第一,同樣不能言勝。從鄧小平成功的經驗看,這還不夠,永不言勝很有必要,但更重要的還是永遠向前看,永遠向前進,永遠求勝,永遠出新招,出高招。在初步成功的條件下,“即使沒有新的主意也可以,就是不要變”,“總的要堅定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