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山樽二首 ( 此首一題詠柳少府山癭木樽 )》

《詠山樽二首 ( 此首一題詠柳少府山癭木樽 )》是唐朝詩人李白所做的詩詞之一。

作者

李白

詩詞正文

蟠木不雕飾,且將斤斧疏。樽成山嶽勢,材是棟樑餘。
外與金罍並,中涵玉醴虛。慚君垂拂拭,遂忝玳筵居。
擁腫寒山木,嵌空成酒樽。愧無江海量,偃蹇在君門。


注釋

⑴《漢書》:“蟠木根柢,輪囷離奇。”顏師古註:“蟠木,屈曲之木也。”

⑵金罍,大型盛酒器和禮器。

張衡《思玄賦》:“噏青岑之玉醴兮。”呂向註:“玉醴,玉泉也。”嵇康《琴賦》:“玉醴涌其前。”呂延濟註:“玉醴,玉漿也,味如酒。”此詩之意,則以玉醴為酒也。

⑷江總詩:“玳筵歡趣密。”

⑸《莊子》:“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

⑹《甘泉賦》:“嵌岩岩其龍鱗。”顏師古註:“嵌,開張貌。” 

譯文

其一:盤根錯節的樹瘤,也不用刀斧劈削雕飾。也不堪作為棟樑之才,中間挖空就是酒杯杯,反扣著倒有高山的氣概。這木樽常常與黃金的酒壺放在一起,裡面倒是盛滿了玉色酒汁。面對大人的垂青真是有點慚愧,將就在你華美的宴席上湊個人數吧!

其二:一段來自寒山,仿佛無用的臃腫樹瘤木頭,挖空作為酒杯。我自己也很慚愧沒有江海的酒量,只好在大人你的門下敷衍過過日子。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於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於中亞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時屬安西都護府管轄)。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他一生絕大部分在漫遊中度過。公元742年(天寶元年),因道士吳筠的推薦,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亂發生的第二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鬥爭,失敗之後,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晚年漂泊東南一帶,依當塗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卒。李白詩歌以抒情為主。他真正能夠廣泛地從當時的民間文藝和秦、漢、魏以來的樂府民歌吸取其豐富營養,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獨特風貌。他具有超異尋常的藝術天才和磅礴雄偉的藝術力量,一切可驚可喜、令人興奮、發人深思的現象,無不盡歸筆底。李白是屈原之後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