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開發十二五規劃》

《西部大開發十二五規劃》

2012年2月20日,國務院已正式批覆同意國家發改委組織編制的《西部大開發“十二五”規劃》(下稱《規劃》)。《規劃》提出,“十二五”時期,西部區域經濟增速和城鄉居民收入增速“雙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總體要求主要目標

西部十二五西部十二五

十二五”時期,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總體思路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中央關於新形勢下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部署,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進一步加大投入、強化支持。更加注重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提升發展保障能力;更加注重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著力建設美好家園和國家生態安全螢幕障;更加注重經濟結構調整和自主創新,著力推進特色優勢產業發展;更加注重社會事業發展,著力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民生改善;更加注重最佳化區域布局,著力培育新的經濟成長極;更加注重體制機制創新,著力擴大對內對外開放,推動西部地區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促進民族團結和諧,共同建設美好家園,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規劃》按照中央關於到2020年西部地區要實現綜合經濟實力上一個大台階、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上一個大台階、生態環境保護上一個大台階的總體要求,在綜合經濟、基礎設施、生態環境、特色產業、公共服務、人民生活、改革開放等7個方面提出了西部大開發“十二五”時期的奮鬥目標。主要包括:區域經濟增速和城鄉居民收入增速“雙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新增鐵路營業里程1.5萬公里,森林覆蓋率力爭達到19%左右,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下降15%左右,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0%以上,城鎮化率超過45%,等等。

亮點

西部十二五西部十二五

西部大開發已進入第12個年頭。《規劃》在認真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圍繞主題主線,進一步明確了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部署的基本思路。
一是在開發理念上,更加注重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明確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將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擺在突出位置,堅持在高起點上加快發展,把後發趕超與加快轉型有機結合起來,既要保持一定的發展速度,又要在“好”上做文章,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西部特點的新路子。
二是在開發方式上,更加注重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明確提出要深入實施以市場為導向的優勢資源轉化戰略,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大力提升產業層次和核心競爭力,建設國家能源、資源深加工、裝備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同時,適應國內外產業轉移趨勢,把有序承接產業轉移單列一節,明確提出了要求。
三是在開發布局上,更加注重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按照“抓兩頭、帶中間”的工作思路,一手抓重點經濟區培育壯大,著力培育新的經濟成長極,一手抓老少邊窮地區脫貧致富,推動貧困地區加快發展、民族地區跨越發展。
四是在開發重點上,更加注重集中力量解決全局性、戰略性和關鍵性問題。如基礎設施建設著力破解交通和水利兩個瓶頸制約。生態建設更加注重建立長效機制,提出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生態補償機制;更加注重突出重點、綜合施策,提出要加強5大重點生態區綜合治理。“三農”建設在強化發展現代特色農業的同時,針對西部牧區、林區分布廣、面積較大的特點,把振興牧業經濟和提高林業發展水平單列兩節,有針對性地分別提出了建設任務。改革開放指向更加明確,進一步突出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進一步突出內陸和沿邊地區開發開放。
五是在開發機制上,更加注重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規劃》提出,地方各級政府要強化指導服務,大力改善投資發展環境,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吸引各類要素有序向西部地區流動,進一步凝聚社會各方面力量,共同參與和支持西部大開發。
六是在開發政策上,更加注重差別化支持措施。《規劃》要求,要以更大的決心、更強的力度、更有效的舉措,落實好中央對西部地區在財政、稅收、投資、金融、產業、土地等方面的差別化政策,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和項目傾斜力度。

新思路

西部十二五西部十二五

西部地區地域遼闊,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不可能各地齊頭並進,更不能遍地開花,我們從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出發,進一步強化了頂層設計,進一步細化了區域政策的空間尺度,努力提高區域開發布局的戰略性和政策的針對性。一是推進重點經濟區率先發展。繼續支持成渝關中—天水北部灣等11個重點經濟區建設西部大開發戰略新高地,培育和壯大新的增長極,輻射和帶動周邊地區發展。二是推進農產品主產區最佳化發展。鼓勵和支持8個農產品主產區集中發展糧食、棉花、油料等大宗農產品,引導加工、流通、儲運設施向優勢產區集中。三是推進重點生態區可持續發展。對西北草原荒漠化防治等5個重點生態區,實施綜合保護、集中治理。四是推進資源富集區集約發展。統籌建設好鄂爾多斯等8個資源富集區,形成國家能源資源重要戰略接續區。五是推進沿邊開發區加快發展。培育和建設一批富有活力的邊境重點口岸、邊疆區域性中心城市,形成邊境地區要素集聚高地。六是推進特殊困難地區跨越發展。全面實施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開發攻堅工程,加快脫貧致富步伐。

加大支持力度

“十二五”時期,國家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將繼續突出強調交通和水利兩個關鍵環節。交通重點解決通道建設和路網完善問題。鐵路要加快西部地區與東中部地區聯繫的區際通道、與周邊互聯互通的國際通道建設;公路要進一步強化路網銜接,打通省際“斷頭路”,建設連線東中部地區的公路幹線和國際運輸通道;民航要加強樞紐機場和幹線機場建設,新建一批具有重要作用的支線機場。水利重點解決西南地區工程性缺水和西北地區資源性缺水問題。加強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加快推進西南地區水源工程建設;在充分節水的前提下,合理建設跨流域、跨區域調水工程,解決西北地區資源性缺水問題。同時,國家將積極推進能源通道建設,完善國內外原油、成品油、天然氣等能源輸送管網;推進“三網融合”,提高西部地區信息化水平。

生態建設

西部地區生態地位重要,生態建設關係到西部乃至全國的可持續發展,關係到西部大開發的成敗。“十二五”時期,國家將更加注重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牢固樹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從源頭上扭轉生態惡化趨勢,通過建立和完善生態補償機制、開展重點生態工程建設等措施,著力建設國家生態安全螢幕障。一是要按照誰開發誰保護、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加快建立生態補償機制,研究制定《生態補償條例》,努力實現生態補償的制度化和法制化。二是要鞏固和發展退耕還林、退牧還草成果,加快編制退化草地治理等重點草原生態保護工程規劃,繼續推進天然林保護、京津風沙源治理、石漠化綜合治理和防護林體系建設,穩步推進生態移民,深入開展生態文明示範工程試點。三是要繼續推進重點流域和區域水污染防治,嚴格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提高飲用水水質達標率,確保飲用水安全,建立健全工業污染防控體系,推進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及污染防治,大力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治理,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四是要切實加強資源節約和管理,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嚴格實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實施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五是要堅持防治結合、以防為主的方針,全面提高綜合防災減災能力和災害風險管理水平。

特色優勢產業

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是增強西部地區內生動力的主要途徑。“十二五”時期,國家將支持西部地區進一步發揮比較優勢,深入實施以市場為導向的優勢資源轉化戰略,圍繞建設國家能源基地、資源深加工基地、裝備製造業基地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一是加快發展現代能源產業,特別是加強煤炭、石油天然氣、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等西部地區具有明顯優勢的能源基地建設。二是要最佳化調整資源加工產業,推進鋼鐵企業兼併重組,加強有色金屬等資源綜合加工利用,形成一批重要的礦產資源後備基地和深加工產業基地。三是改造提升裝備製造業,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和創新,大力發展高端裝備製造,形成一批競爭力較強的重大裝備製造業基地和國家級研發生產基地。四是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儘快形成產業競爭新優勢。五是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努力提高服務業的比重和水平。六是有序承接產業轉移,把承接產業轉移與最佳化調整產業結構、建立現代產業體系有機結合起來,形成東中西部地區合理的產業分工格局。

農民生產生活條件

國家將加大投資力度,依靠現代農業科學技術,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努力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主要舉措有:一是加快發展現代特色農業。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和中低產田改造;積極推進農業機械化,調整農業結構;大力發展設施農業,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加強農技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二是振興牧業經濟。加大牧區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全面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改善牧民生產生活條件,加快轉變牧業發展方式。三是提高林業發展水平。加大造林綠化力度,增加森林資源總量,加快構建現代林業產業體系,繼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四是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拓展農業廣度和深度,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努力提高農民家庭經營收入;加強農民培訓,推進農民創業,提高農民非農就業收入;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大力增加農民轉移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五是建設幸福新家園,實施“六到農家”工程。全面解決農村安全飲水問題,加快建設通鄉通村道路,加快推進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因地制宜實施農村沼氣建設,推動農村危房改造,改善村容村貌,建設農村新型社區。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的重要職責,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根本目的。《規劃》提出了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事業建設的重點任務。主要有:優先發展教育。積極推進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以及民族教育等各級各類教育統籌發展。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大力拓寬就業渠道,不斷擴大就業規模。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要實現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繼續完善各類社會保障制度。增強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建立健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網路,實施基本公共醫療衛生五大重點工程。繁榮文化事業。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促進民族文化交流,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實施基本公共文化六大重點工程。

提升開放水平

西部地區陸地邊境線長達1.8萬公里,與周邊14個國家和地區接壤,是我國通往中亞、南亞、東南亞以及俄羅斯、蒙古的重要通道,地緣優勢突出。西部地區的開放水平,決定著我國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今後一段時期,擴大西部地區對外開放,是我國對外開放戰略的重點。西部地區要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加大向西開放力度,不斷拓展新的開放領域和空間。國務院有關部門要抓緊研究推進沿邊地區開發開放的政策措施,加快推進重點邊境城鎮、重點口岸、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打造沿邊對外開放橋頭堡和經濟成長極。加快發展內陸開放型經濟,建設重慶成都西安昆明南寧貴陽等內陸開放型經濟戰略高地,積極推動寧夏形成我國面向阿拉伯、穆斯林國家開放的重要視窗。

“十二五”西部投入翻番

中國社科院區域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徐逢賢向《第一財經日報(微博)》記者表示,經過前10年的開發,西部地區進入了一個加速發展的階段,未來西部經濟將保持兩位數增長,即使全國在8%的增速,西部地區也會達到12%。 “前10年以輸血為主,第二個10年將以造血為主,但是不等於不輸血,中央財政對西部的投入將翻番。”徐逢賢表示,“造血功能增強,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才有動力和吸引力。” 在前10年基礎建立後,第二個10年西部大開發的政策重點在於產業結構最佳化,繼續推進教育、人才培養、創新能力建設,原有區域經濟結構的配套完善,惠民政策,以及西部民族團結和睦。

全文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