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園首方砆,碑首刻有八條纏繞生動有力的螭龍,左右兩側各四條。螭是古代傳說中一種沒有角的龍,好高。碑身兩側各刻有冉冉騰飛的《升龍圖》一幅,高4.12米,寬1.19米,龍爪鋒勁尖利,身軀矯健扭動,騰雲駕霧,充滿活力。砆座陽面正中線刻《獅馬圖》,長2.14米,寬0.66米,圖中雄獅昂首怒目,威武強健,而馬卻屈蹄俯首,安然就食。整個“無字碑”,渾然一體,雕刻精美,不愧為中國歷代群碑中的巨製。
歷代對武則天為何要立“無字碑”,歸納起來有三種說法:
其一,認為是按武則天的臨終遺言而立的,她的功過是非由後人評說,顯示武則天的帝王風範與博大胸懷。
其二,認為武則天自以功高蓋世,以至無法用語言文字表盡其功德,故立無字碑,顯示武則天的狂妄。
其三,近年研究發現,在無字碑表面有打好的方格痕跡。由此推測,當年是準備刻上碑文的,並且碑文已寫好,有了準確的字數,只是由於某種原因未能刻上,以後各代也未敢再刻。究其原因,可能是在唐中宗末年想刻上但又遇上韋皇后下毒唐中宗突然死亡。之後,隨著文武大臣對武則天的非議不斷,故一直未能刻上字。
但宋、金以來,無字碑陽面、陰面已有名人題詞42段,已成有字碑。這些字跡中惟有金天會十二年(公元1134年)的一段文字堪稱國寶。
鑒於無字碑的珍貴,武則天紀念館於1998年照原碑複製於廟內,取名“豐碑”,其用料規格略大於原碑,它高9米,寬2.15米,厚1.6米,重100噸,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古典青石碑。碑首並排8條螭龍,碑身兩側陰刻兩條升龍長4米,前面刻有金代皇弟都統經略朗君的一段記事。記事全文84字,用早已約絕跡的古代契丹小篆書寫出,並有漢文對譯,是目前國內金代石刻文字中最珍貴的絕品。
漢文對譯碑文如下:
大金皇弟都統經略郎君向以疆場無事,獵於梁山之陽,至唐乾陵,殿廡頹然,一無所睹,受命有司鳩工修飾。今復謁陵下,繪象一新,迴廊四起,不勝欣懌,與禮陽太守酣飲而歸。時天會十二年歲次甲寅仲冬十有四日。
尚書職方郎中黃應期,宥州刺史王圭從行,奉命題,右譯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