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園談戲錄》

《清園談戲錄》

此書為著名學者王元化先生近年談論戲曲的專題文集,其中包括《京劇與傳統文化叢談》《胡適與京劇偶記》《談折子戲》《談基礎與流派》《京昆丑角戲》《由伍子胥所想到》《秦腔趙氏孤兒》等篇章。

基本信息

《清園談戲錄》清園談戲錄

此書為著名學者王元化先生近年談論戲曲的專題文集,其中包括《京劇與傳統文化叢談》《胡適與京劇偶記》《談折子戲》《談基礎與流派》《京昆丑角戲》《由伍子胥所想到》《秦腔趙氏孤兒》等篇章,作者以鑑賞的眼光看待京戲,首先把它當作一件藝術品,鑑賞是要滿足藝術享受,而這種藝術享受包含了劇中的思想意蘊、道德觀念和社會價值。作者寫這些文章,不僅是出於愛好,而且更是意在探討中國文化傳統資源中“至今仍在吸引我們、令我們感到喜愛的那些東西”。並告誡青年朋友:沒有技巧,就沒有京劇,但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感情的內涵,如果光遵守京劇前輩的規矩法度,而不能像前輩一樣去理解戲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不懂得像前輩一樣在表演上展出風格和氣派,就只能是一種貌合神離的模仿。書後附有《王元化談戲著述一覽》。

基本信息

作者: 王元化
出 版 社: 上海書店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7-1-1
字數: 100000 版次: 1
頁數: 196 印刷時間: 2007/01/01
開本: 印次:
紙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806786376
包裝: 平裝
定價:¥20.00

內容簡介

此書為著名學者王元化先生近年談論戲曲的專題文集,其中包括《京劇與傳統文化叢談》《胡適與京劇偶記》《談折子戲》《談基礎與流派》《京昆丑角戲》《由伍子胥所想到》《秦腔趙氏孤兒》等篇章,作者以鑑賞的眼光看待京戲,首先把它當作一件藝術品,鑑賞是要滿足藝術享受,而這種藝術享受包含了劇中的思想意蘊、道德觀念和社會價值。作者寫這些文章,不僅是出於愛好,而且更是意在探討中國文化傳統資源中“至今仍在吸引我們、令我們感到喜愛的那些東西”。並告誡青年朋友:沒有技巧,就沒有京劇,但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感情的內涵,如果光遵守京劇前輩的規矩法度,而不能像前輩一樣去理解戲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不懂得像前輩一樣在表演上展出風格和氣派,就只能是一種貌合神離的模仿。書後附有《王元化談戲著述一覽》。

作者簡介

王元化,1920年生於湖北武昌,祖籍江陵。30年代開始寫作。曾任中共上海地下文委委員、代書記,主編《奔流》文藝叢刊。抗戰勝利後,曾任國立北平鐵道管理學院講師,50年代初曾任震旦大學、復旦大學兼職教授,上海新文藝出版社總編輯,上海文委文學處長,1955年受到胡風案牽連,至1981年平反昭雪後,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一、二屆學科評議組成員,上海市委宣傳部部長。現為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杭州大學名譽教授,中國作家協會顧問,中國《文心雕龍》學會名譽會長,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名譽會長。

序言

本書是將過去所寫的一些談戲文章編為一集。我原無這種打算,由於朋輩的敦促,才著手進行這項工作。近年來目力不濟,讀寫都困難,幸得友人錫武的幫助,他不憚煩瑣,幫我查閱資料、審讀舊稿,選擇刊用的文章,並為之作注。他做得很細心,凡有疑難,都向我詢問,本書得以問世,我要向他表示衷心的感謝。
我對京劇並無什麼研究,只是個愛好者。我是以鑑賞的眼光看待京戲的首先把它當作一種藝術品。我在鑑賞它的時候,是要滿足我的藝術享受。
這種藝術享受雖然也包含了劇中的思想意蘊、道德觀念和社會價值在內,但是這不同於過去戲改者所謂“政治標準第一”,並以此來區分內容的有害無害之類。
我曾說過,我寫一些談戲的文章,不僅僅是出於好,而且還兼有去探討我國文化傳統資源中至今仍在吸引我們,令我們感到喜愛的那些東西。但是目前古蹟文物正在遭到破壞和摧毀,我在零六年第十一期《上海灘》上讀到一篇秦維憲先生寫的文章,說老北京城最大的歷史文化街正被拆毀,要改成一個假古蹟,包裝出新的大柵和鮮魚口云云。這裡所說的只是古蹟,其實其他的文化遺產的命運也一樣,也出現了真造假的情況。前些時,我在電視上看到改過的《四郎探母》,據一位戲曲學院的教授解釋說,這樣改是要把老腔中青年不能接受的羅嗦和緩慢的地方改短改快。《四郎探母》本是一齣好戲,在交織著家庭、國家、民族種錯綜複雜的矛盾背景上,顯現了真摯深切的親情、人情和人性。許多唱段沉痛雋永,使人聽了感到心靈上的強烈共鳴。可是,改過的《四郎探母》,雖然還叫《四郎探》,唱段還是那些唱段,但不倫不類、韻味全失,成為難以卒聽的怪腔怪調了我不知道,包括戲改在內的這種造假古董風何時得以停止,中國的文化遺產何時得到尊重。
此外,我還要乘此機會贈送幾句話給我所熟的年輕朋友。他們以嚴肅認真的態度從事戲曲工作,尊重傳統而不趨趕時髦,去胡編亂改原來京劇的唱腔和身段,或搬來外國話劇的什麼體系,在台上弄姿作態,賣噱頭、灑狗血。相反,他們一心一意想要把前輩老藝人經過多年精心磨練積累下來的真功夫傳承下去。但我希望他們注意:沒有技巧,也就沒有京劇。可是,京劇不僅僅是單純的技巧,在技巧之外,還要有情的內涵。光遵守前輩的規矩法度,而不能像前輩一樣去理解戲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不懂得像前輩一樣在表演上展示出風格和氣派,那只是一種貌合神離的模仿。
在京劇面危機的今天,針對某些現象,我說了以上這些話。我並不想得罪什麼人,但迎面相逢的事是無法迴避的。我只好直言了。

王元化
二零零六年十一月三日

評論

漁丈人如果真當時就投江死了,那哪裡來的後來漁丈人的兒子向伍子胥討賞,並拯救鄭國。漁丈人的兒子怎么知道的捏。
漁人投江而死本來就不可信,屈原投江還抱塊石頭呢,何況是天天水裡討生活的漁丈人呢。
呵呵

王先生的文章,總是有些特別,但文字卻很清新
很是好的一本書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