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教師》[李銘著]

《民辦教師》[李銘著]
《民辦教師》[李銘著]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民辦教師》是遼西稻花博主李銘暨耗時三年傾情奉獻的又一部原創長篇力作。寫的是咱土升土長朝陽的鄉土風情,浸透著李銘生活的艱辛,也刻畫了朝陽幾十年的發展和變化,是咱身邊的人和身邊的事,既有可讀性又有教育性。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封面封面
中風半年的馬耳朵溝國小校的馬大志老師去世了,他的墳墓就修在其父馬志遠的墳前——父子兩代人如同生前一樣,守護著他們奉獻了畢生心血的國小校……
這是一部以20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遼西農村為背景,以兩代父子民辦教師生活為主線的長篇小說。小說彌散著濃烈的鄉土芬芳。遼西的自然風光,遼西的農民形象,遼西的農村話語,極為豐富。
也許作者李銘受“東北二人轉”民間藝術的影響甚深,也許作者生活的地方——馬耳朵溝多在時代的變遷中仍頑強地保留了自己的淳厚,作者在黑土地的滋養下,耗盡心力,為這部小說傾注了巨大的才情。
生動的描寫,詼諧的語言,視覺效應極其強烈的場面架構,使閱讀本身變得酣暢淋漓。
40年間,冬去春來,學生換了一茬又一茬,鄉村國小校也幾次易名,父子兩人對學校的感情卻始終如一。儘管有著民辦教師的名份,但老師們卻經常以“白條”代替工資使生活異常窘迫,簡陋的辦學條件和無可言狀的鄉村寂寞,都沒能動搖他們真摯的堅守……
沒有豪言壯語,卻有點點滴滴的細節感人;沒有忸怩造作,只有鄉村最真實的眾生百態。除了民辦教師馬志遠、馬大志為了鄉村弦子所付出的兩代人的心血,秋月和吳彤彤兩個女子與馬大志之間的情感糾葛更是令人為之動容。
小說語言生動,以潑辣的東北特色寫活了一群遼西農民。小說以小見大,以獨有的“鄉土幽默”讓我們感知歲月的酸甜苦辣,重溫生命的溫暖和疼痛。

作者簡介

李銘,男,漢族,1972年生於遼寧省朝陽縣一個小山村。畢業於遼寧省文學院首屆“新銳”作家班、魯迅文學院第八屆高級研習班(青年作家班)、西安曲江電影編劇高級研習班。系第六屆全國青創會代表、中國民主促進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遼寧省作協簽約作家、中國電影文學學會會員。
小說散文作品被《小說選刊》、《中篇小說選刊》、《作品與爭鳴》、《作家文摘》、《讀者》等多家報刊轉載。被收入多種年度選本,多篇被買斷影視改編權。短篇小說曾獲第四屆、第五屆遼寧省文學獎,2005年、2007年《鴨綠江》年度小說獎。創作電影劇本《磨剪子戧菜刀》《梨花雨》《石榴的滋昧》《拉鉤》《村官李八億》《黑蛋.快跑!》等多部。已拍攝完成的電影先後代表中國參加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展映。

小說看點

遼西幽默的土地,忍觀命運的脈象;稻花鄉下的情懷,最是拙樸過半生。
原汁原味的黑土地生活,東北二人轉似的幽默風趣。
本書是遼西稻花博主李銘暨創作《拉鉤》、《黑蛋,快跑!》、《磨剪子戧菜刀》等影視作品躥紅之後,耗時三年傾情奉獻的又一部原創長篇力作。寫的是咱土升土長朝陽的鄉土風情,浸透著李銘生活的艱辛,也刻畫了朝陽幾十年的發展和變化,是咱身邊的人和身邊的事,既有可讀性又有教育性。
父親死時留給我一樣遺產,一直歸母親韓秋月保存。母親說了,等她去世了就交給我,那是父親的羊毛氈子,我見過,鋪在母親的身下。母親不讓任何人動它。我偷偷看見過,那領羊毛氈子,是用上等的羊毛由內蒙的氈匠精心擀制的。只是被父親剪了很多大大小小的窟窿,可惜了。母親說,那些大大小小的窟窿是孩子們的“鞋墊”,給胡鬧剪得是最多的。還有兩塊是方形的,母親說那是父親剪下來做黑板擦用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