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目錄
第一章彎彎的月牙山第二章改變命運的年代
第三章圓夢清華園
第四章知識分子第一課
第五章不堪回首的歲月
第六章羅馬月更圓
第七章波斯美人更迷人
第八章印度河邊譜新篇
第九章老夫為核電癲狂
作品賞析
彎彎的月牙山,月牙山下是我的家鄉,她是我魂牽夢縈的聖地。高高的大榕樹,大榕樹下有我的破瓦房,我就出生在這山溝里。涓涓的小溪流,靜靜地從村前流過,一年四季永不停息流向遠方。我的人生軌跡正是從這裡開始,沿著崎嶇山路不斷攀登求索,為知識、為真理?我心茫然。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人到中年之後,才逐漸體會到,人生苦短歲月長,才知道人生如流水,逝者不可追。“少年不識愁滋味”,仿佛世上發生的一切都和自己無關。等到知道了愁的滋味時,至少已是中年以後,這時有很多事情,即使是有所醒悟,想要重來也是不可能的事了。這也許就是“成長的煩惱”。在這個世界上,人人總是沿著自己並不能預先設計好的路徑,逶迤向前,就像我們村前的小溪,嘩啦啦,嘩啦啦地流向遠方。
出生在大山裡的我,小的時候,一年有八個月不穿衣服,是個光屁股的窮小子。在那食不果腹衣不遮體的日子裡,想也沒想過後來會走上這樣的道路。但命運卻安排我上了國小上中學,然後又上了全國有名的清華大學,一不小心成了知識分子。而中國的知識分子,由於幾千年來的傳統,都有一個相同的“臭毛病”,即所謂以天下為己任。因為多認幾個字,所謂的見多識廣,喜歡對社會上各種怪現象發議論,愛問個為什麼,愛思考。我也同樣如此,也許這也是我們這一輩大多數知識分子命運坎坷的“原因所在”。
1978年2月,經過了五天四夜的顛簸,我終於到達了離家鄉最近的火車站。回想一路的歷程,真是苦不堪言。那時,我這個名牌大學的畢業生,除了應付吃飯穿衣之外,手頭也是十分拮据。外出時,從沒有買過臥鋪,實際上也不可能買臥鋪(根本買不到)。轉車時,常常是在車站裡蹲著過夜,和那些衣衫襤褸的流浪漢一樣,被車站的工作人員如同趕鴨子一樣趕來趕去。這次回家,其中有1000多公里路程,我是站在擁擠不堪的車廂過道里度過的。正在想著這些往事,火車已經進站了。從布滿灰塵的火車窗戶看出去,外面正下著小雨,天色也十分不好,不知道是因為窗戶太髒還是本就如此。
作者簡介
葉長源,福建漳州人。早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反應堆工程專業,從事核能方面研究工作五十年。參加石墨堆、核潛艇陸上模式的建造和解體工作。在義大利羅馬CASACCIA核能研究中心,從事快堆合作研究一年多;在伊朗幫助建造重水零功率反應堆;參加過國內外多個核電站建設,如:恰西瑪、嶺澳、田灣、海陽、紅沿河、寧德、陽江等。到國內外十幾個核電站現場講過課,是國核心電建設現場為數不多的資深專家之一。在報刊上發表百餘篇詩歌、散文、遊記。本文是作者根據自己親身經歷寫出的又一力作。基本信息
作者:葉長源出版:中國文化出版社
總編審:中國文化出版社國內編審處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六里橋北里甲1號
責任編輯:紅玉
印刷:中國文化出版社印刷廠
開本:787×1092mm1/16
字數:200千字
印張:17.5
版次:2014年4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定價:4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