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古建築二十講(插圖珍藏本) 特色及評論
說歐洲建築得從古希臘說起,古希臘建築風格最完美的代表是雅典的衛城建築群;古羅馬建築的偉大成就則得力於它的拱券結構,那時的工匠就能熟練地掌握混凝土技術了;法國、德國城鄉四處充斥著尖尖屋頂的哥德式建築,而拜占庭的彩色玻璃鑲嵌畫使之變得繽紛起來;獅身人面像守護著哈夫拉金字塔;吳哥窟湮沒在密林之中……三百幅精美圖片,更富鑑藏價值!外國古建築二十講(插圖珍藏本) 內容簡介
本書分上下兩篇。上篇主要寫歐洲,下篇主要寫亞洲,帶上非洲的古代埃及。歐洲從古羅馬末期起就進入了基督教世界,亞洲則是伊斯蘭教和佛教、印度教世界。不同地域的文明產生了不同的宗教,而宗教的不同又強化了文明的差別。建築的地區性、民族性之中,宗教就占著重要的地位。在許多時候,宗教建築往往代表著一個民族的技術和藝術的最高成就。所以這上、下篇,幾乎可以用不同的宗教建築來界分。 本書以講座的形式,基本按歷史順序,介紹19世紀新建築運動開始之前的外國建築。全書共20講,分上下兩篇,不是完整的建築史,而是擇重點而述,以不同的視角,卻為讀者展現了在歷史的延承中建築所反映的社會文化背景。外國古建築二十講(插圖珍藏本) 本書前言
前言 凡有人之處都有建築,建築伴隨著人度過了漫長的歲月。由於物產、氣候、地理、交通等等的差異,每個地方的建築有自己的特點。由天宗教、政治、經濟、社會等等的差異,每個時代的建築有自己的特點.各地的文化有交流,各代的文化有傳承,更何況人們的創造力無窮盡,世界的建築因此千變萬化。詩人說,沒有兩片樹葉是相同的,那么・又何嘗有兩幢相同的建築。介紹世界幾千年的建築,最難的是幾乎沒有辦法可以教人領略它的豐富性於萬一。 建築是人類生活的舞台、主要的物質環境。人塑造了建築,建築反過來也塑造了人。建築上凝固著人的生活,他們的需要、感情、審美和追求。建築把這些傳達給一代又一代的人,滲透到他們的性格和理想中去。建築成了人們歷史的見證,文化的標誌,心靈的寄託。介紹世界的建築,另一個困難是深刻地寫出它們的歷史和文化內涵。恰如其分.不是生搬硬套。 從1952年到1992年,我面對著這些困難四十年。說四十年,是因為在牛棚里的十年間其實並沒有停止思考。我的老師一輩,在他們的年輕時代往往熟悉了外國的文化,甚至親身體驗過外國的生活。我的學生一輩.在20世紀最後十幾年裡,也都有機會熟悉外國文化,體驗外國生活:而我這一輩人,恰恰在抗日戰爭到文化大革命這個動盪的時代里度過了學習和工作的一生。我們精力最飽滿的青年和壯年時代,經歷了滴水不漏的閉關鎖國,我只能憑藉幾本破舊老書支撐著外國建築史這門課程.待到剛剛有點機會去親眼看一看那些建築,剛剛買了幾本新書,我就到了年齡,悄然下台。丟荒了十年之後,我又應邀來寫這本書,就當作補行一場“告別演出”吧。對這場演出,我認真對待,希望從十年來的一批新書中得到些新知識,可惜,老實說,相當失望,建築史的著作太乾癟,只寫東一座西一座的房子,文化史的著作太空疏,忽略生活實際,我不得不擴大搜尋面。所以,這本書寫得很吃力,,但願讀者們能得到一點好處,使我心安。 這本《外國古建築二十講》,大體上還是按時代編排。不過,我只寫到19世紀末葉,這有兩個原因,一個是20世紀的外國建築,豐富多彩,寫起來,篇幅不下於這以前的幾千年。兩者相加,一本書容;下:另一個原因是,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世界建築發生了大變化,變化之大,只有“革命”兩個字可以當之。20世紀的建築和以前的建築有許多根本性的區別。所以, 把這本書在19世紀之末結束,倒是很合適。在這場革命之前,世界建築中能稱得起“革命” 的變化,就只有發生在古羅馬時期那一場,它的影響一直有力地保持了兩千年,但20世紀初的革命,比那一場要深刻得多,全面得多了。它是發生在18世紀的工業革命的產物,它不簡單地是工業革命的一部分,它是工業革命之後全部歷史過程所引起的,是生產力、生產關係、文化和意識形態上層建築全面複雜變化所引起的。所以,我把20世紀的建築交給另一本書。 這本書分上下兩篇。上篇主要寫歐洲,下篇主要寫亞洲,帶上非洲的古代埃及。歐洲從古羅馬末期起就進入了基督教世界,亞洲則是伊斯蘭教和佛教、印度教世界。不同地域的文明產生了不同的宗教,而宗教的不同又強化了文明的差別。建築的地區性、民族性之中,宗教就占著重要的地位。在許多時候,宗教建築往往代表著一個民族的技術和藝術的最高成就。所以這上、下篇,幾乎可以用不同的宗教建築來界分。不過,我盡力突破這個界分,因此就產生了各講的取材和寫法問題。 介紹外國建築,可以有許多種不同的方法,各有所適,很難說哪一種一,哪一種一定不行o・我在講課的時候,就常常變換切入點和視,變換興趣中心。有時多講演變,有時多講藝術,有時著重建築師,有時著重作為建築業主的帝王將相,並不固守體例的一貫。這種變化,主要是根據對象的特點,根據對象所能提供的教益,也根據我儘量展現展現外國建築史豐富的多樣性的願望。這本書,還是採用這種方法,像古埃及繪畫和浮雕表現人物一樣,臉是側面的,眼睛是正面的,身體是側面的,肩膀是正面的,每一部分的表現方法根據這部分本身特點,這樣反倒容易最充分地表現出這些部分的基本形式,並且擴大了觀賞角度的多樣性。“二十講”,這個書名也給了我採取這種寫法的自由:而我有限的知識,正需要這種自由。 這樣寫下來,各講的標題很難確定,既不能用時代標,也不能用國別標,每一講只是一個國家、一個時代的建築活動或建築成就的一兩個方面。於是,只好像現在這樣,標我寫各講時的主要著重點。不過,有幾講標題擬得不很貼切,因為著重點比較複雜,或者比較不容易做到很濃縮。我寫這么幾句,是要說明,我並不是為了趕時髦而故做姿態。外國古建築二十講(插圖珍藏本) 本書目錄
前言上篇
第一講公民的勝利
第二講把人體美賦予建築
第三講麵包和馬戲
第四講拱券革命
第五講西方不亮東方亮
第六講無情世界的感情
第七講文明地域擴大
第八講新時代的曙光
第九講畸形的珍珠
第十講市民的客廳
…… ……
外國古建築二十講(插圖珍藏本) 文章節選
古代希臘並不是歐洲文明惟一的發源地,但是,要說說歐洲文明不得不從古希臘文明說起,因為它對歐洲文明的影響又深又遠,而已至今不衰。古代希臘也不是歐洲建築惟一的發源地,但是,要說說歐洲建築,也不得不從古希臘建築說起,因為它對歐洲建築的影響又深又遠,從歐洲又影響到全世界,直到中國。20世紀90年代,中國建築中興起不大不小的一股風,叫“歐陸風”,這歐陸風的基本語素,是兩套“柱式”,就是愛奧尼柱式和多立克柱式。柱式,指的是石質樑柱結構各元件和他們的組合的特定做法,從細部直到整體。他們不但決定了建築的形式和比例權衡,而且決定了它的風格。這柱式就產生於古希臘,是古希臘建築留給全世界的最重要的遺產。 ...外國古建築二十講(插圖珍藏本) 作者介紹
陳志華 1929年出生,1952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建築系,留校任教,1994年退休。主要專著有:《外國建築史》、《外國造園藝術》、《義大利古建築散記》、《保護文物建築和歷史地段的國際文獻》,合作編譯了《現代西方藝術美學文選・建築美學卷》,還有一個雜文集《北窗集》。
1989年起從事中國鄉土建築調查和研究。至今已出版《楠溪江中游鄉土建築》、《諸葛村鄉土建築》、《新葉村鄉土建築》和《婺源鄉土建築》等四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