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商務中的誠信競爭 特色及評論
本書中文版的問世僅僅是表征今日中國震盪變化時代的許多象徵之一。10年或更多年以前,中國不需要這本書,也不會對它有多大興趣。但是,隨著私營企業的出現,中國經濟呈現出富有生機的新面貌。而隨著企業家和私有企業的出現,剝削、比恰當地對待工人更為重要的利潤以及與此相關的受到公正批判的古典資本主義的惡也可能出現。西方已開發國家的經驗表明,自由企業的惡可以通過立法、輿論和公眾監督以及企業本身的自我約束來防止。有關這些限制的討論、澄清和證明,就是以“經濟倫理學”而聞名的學科所要做的。本書便屬於這種研究範疇。作為運動以及研究與出版領域的經濟倫理學始於當代大約25年前的美國。迄今它已發展到全球每一個角落,如同經濟本身的發展一樣。現在,人們可以說,至少從西方觀點來看,工業時代的主要經濟倫理問題已經被揭示了出來,即便還未被解決的話,至少已經被提了出來。遺憾的是,其中最糟糕的問題,諸如殘酷剝削、高失業、強迫勞動和童工、賄賂、腐敗等,隨生意本身,很大程度上已經轉移到了開發中國家。隨著經濟實踐的發展,新問題層出不窮。資訊時代中的經濟倫理問題正在出現。
倫理批評的主要對象一直是來自已開發國家的跨國公司,本書最初所致力於的正是這些公司。本書的讀者對象不是那些不關心倫理的公司,不是那些將利潤置於所有考慮之上的公司。而是那些想要倫理行為的公司,不論它們是出於倫理的動機還是出於倫理好生意也會好的信念。由於跨國公司成為批評對象,許多公司不知如何回應。當它們置身於新的文化中時,不知道應當遵循誰的價值,是否應當簡單地入鄉隨俗,甚至是支付給工人少於維持其生命所必須的工資或者污染環境也應當跟著做,即便公司有能力不這么做。
本書所論證的是,想要行為倫理的公司必須確定公司的倫理標準並且信守它們,不論公司在哪裡做生意。如果一個公司從一個國家轉移到另一個國家隨之也改變它的倫理標準的話,那么它實際上並沒有信守自己的標準。但是,公司所堅持的標準對自己以及對他人都必須是倫理上可證明的。本書所採取的戰略不是去規定那些標準應當是怎樣的,而是發展我所稱為的倫理準則,這些準則套用公司所採取的無論什麼特定的標準。本書表明,可以如何來發展和捍衛這些準則,如何遵循它們將使跨國公司能夠避免在不太發達的國家中做生意的倫理問題,從而使它們免受抨擊。
儘管本書並未為所有地方的所有公司列出倫理要求,但它的準則並非僅限於來自美國或西歐的跨國公司。因為來自任何國家和文化的企業都應當誠信行為,這意味著按照他們自己所自願承認和接受的可證明是正當的標準行動。當不同國家或文化認為是倫理的標準發生衝突時,談判就是適當的選擇辦法。在談判中,無論哪一方都不可能同意自己認為是不道德的標準而仍然能夠堅持自己的誠信性。但是,每一方都能夠接受它寧可不遭遇的條件而不是相信它認為應當相信的標準,因而並不放棄自己的誠信。它這樣做,為的是達成某種它充分考慮的談判條款。這種協定將是公正的,假定它不是被強加給任何一方的,而且也不損害第三方。
本書寫於1992年,書中的例子和所討論的話題都是當時西方跨國公司面臨的最緊迫的問題。儘管有些例子現在看來可能陳舊了,有些問題發展了並且改變了,但這些原則仍然是恰當的。有些情況,例如美國與日本之間的緊張關係已經緩解和變化了。其他一些變化,例如關於前東歐共產主義國家的討論在不同國家裡也以各種方式發生了變化。自我寫本書以來,10年前還不清楚的與全球化和資訊時代興起有關的倫理問題已經出現。不過,這些準則仍舊可恰當地套用於這些問題。所需要的是道德想像力,並且願意積極去思考新問題。
本書頗受西方學術界和企業界的歡迎。一些公司將它用作對其所有雇員倫理培訓計畫的一部分。一些公司將它發給其高層執行官員。許多大學班級將它用作教材。本書的最後一章已被譯成義大利文單獨出版。它還在墨西哥、巴西、日本和香港等其他地方被使用。
中國讀者可以用許多方式來使用這本書。有的可只是研究它,以便發現受到尊重的美國公司在不同國家的生意中是如何對待倫理問題的,哪些在它們看來是成倫理問題的,它們對這些問題的態度又是怎樣的。另一些讀者或可將它看作範例,來幫助發展國際層次上進行商務的標準。本書可使讀者和學生對倫理問題具有敏感性,了解如何可從倫理觀點研究和分析這些問題。但是,當中國讀者思考管理企業的適當方式時,他們必須在這裡發現適合他們自己文化、歷史、情境和價值的東西。
仍然不確定的是中國經濟將如何發展,來來既有很大的可能性,也有某些危險。企業最興旺發達時,就是它行為倫理時。但是,僅有講倫理的人們和善良而誠信的企業領導還是不夠的。在有關契約。工人的待遇和報酬、環境保護和公共利益的促進方面,還必須有恰當的社會支持和倫理上可證明和執行的立法。隨著經濟變得愈益全球化和一體化,倫理學將在有助於克服弊端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我希望,本書讀者將找到具有想像力的方式來促進經濟在中國和全球的發展,這將有益於中國、中國人民和所有與中國相關的國家和人民。
里查德・狄喬治
2001年 8月
(陸曉禾譯)
國際商務中的誠信競爭 內容簡介
10年或更多年以前,中國不需要這本書,也不會對它有多大興趣。但是,隨著私營企業的發展,古典資本主義的惡也在中國出現。西方已開發國家的經驗表明,自由企業的惡可以通過立法、輿論和公眾監督來防止。有關這些限制的討論和證明,就是以“經濟倫理學”而聞名的學科所要做的……作為最早全面論述跨國公司商務倫理的著作,本書考察了世界範圍內各大市場環境有關倫理運作的道德爭議,為跨國公司在不已開發國家的運作提供若干準則。因此,本書頗受西方學術界和企業界的歡迎!國際商務中的誠信競爭 本書目錄
主編前言作者中文版序
前言
第一章國際商務中的誠信:話語矛盾?
誠信
信譽和誠信
誰的道德?
入鄉隨俗
正義美國人
天真不道德者
基本道德規範
誠信和國際商務
第二章國際倫理背景
全球多元主義
缺乏合適的背景機制
國際經濟
協定公正
誠信和倫理要求
第三章跨國公司和不已開發國家:7條準則
對美國跨國公司的倫理規範
發展國際倫理背景機制
美國商務與國際商務的相互聯繫
第四章套用準則:跨國公司和多種傷害
製藥業和農藥業
在美國的違禁產品
濫用合法產品
抵制雀巢公司
農業企業
銀行與金融機構
銀行業和實力集團
債務
銀行和外逃資金
依賴和放棄
採掘工業
製造業
第五章準則的廷伸:博帕爾邦
第六章倫理困境、互相衝突的準則和個人誠信
第七章同腐敗競爭的策略
第八章在中歐、東歐和前蘇聯做生意
第九章與日本和歐洲共同體做生意
第十章誠信競爭
索引
譯後記
……
國際商務中的誠信競爭 文章節選
這不是一條新的道德準則;也不是只適用於跨國公司的準則。但這是有利於指導跨國公司在不已開發國家活動的一般準則。故意直接傷害是指故意傷害他人;這通常並被廣泛公認是不道德的,除非這樣做是出於自衛或某種類似的壓倒一切的理由。這條制止故意直接傷害的準則可以由制止殺人的準則和尊重他人的準則引申出來,或者對那些更喜歡從某種權利去探討倫理準則的人來說,是從生存權和被尊重權引申出來的。依據推論的這一倫理方式同樣適用於表明,採納這條準則會帶來利益而不是損害。這條準則要求公司管理人員在跟開發中國家做生意時眼光要超出自身利益之外。企業在美國和其他已開發國家做生意,通常總會假定雙方都能照顧好自己的利益,因為進行交往的背景準則都傾向於防止直接傷害降臨到無辜的第三方頭上。在跟窮國做生意時,那裡談判的權力不足以協調雙方,美國公司不得不考慮給對方潛在的傷害。持依賴性理論(dependency theory)的人主張,由於已開發國家的行為,開發中國家依賴已開發國家是不公正的。無論那種主張是否正確,都應當考慮依賴和依賴引起損害的可能性。如果公司與之做買賣的政體是臭名昭著的腐敗政體,就會不斷引起疑問,傷害加之於第三方的可能性也會不斷增加。如果跨國集團懷疑當地政府不關心其本國人民的利益而只關心擴充政府官員或者一小撮當權者的財富,那么,參與利益談判的行為誠信的跨國公司就應當取代失職政府的角色,去考慮受跨國公司活動影響的該國百姓的利益。這給跨國公司添加了負擔,但這是公司責無旁貸又義不容辭的負擔。無視這一點,跨國公司的行為勢必帶來可以預料得到的損害。
這條準則通常會迫使在國際層級上運作的公司有意識去考慮直接商務以外的因素。遵守這條準則並非要告訴企業如何正確地有所為,而是要告訴它如何有所不為,因而有助於企業避免不道德的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