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通史》

《台灣通史》

《台灣通史》是台灣歷史上第一部按通史體例撰修的史書。作者連橫積數十年之力,遊歷大江南北,蒐集有關台灣的中外文獻史料、檔案和傳聞,仿照司馬遷《史記》的體例,寫成此書。

《台灣通史》《台灣通史》
《台灣通史》是台灣歷史上第一部按通史體例撰修的史書。作者連橫積數十年之力,遊歷大江南北,蒐集有關台灣的中外文獻史料、檔案和傳聞,仿照司馬遷《史記》的體例,寫成此書。全書內容起於隋朝大業元年,終於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時間橫跨1290年,有紀四、志二十四、傳六十。從最早到達台灣的開拓者,到清中後期抵抗日本侵略的志士將領,凡有關台灣的政治、軍事、經濟、物產、風俗、人物等等,均有論列,全書既體現了台灣與祖國大陸在政治、經濟、法律、典儀、文化、宗教等方面一脈相傳的歷史淵源,又突出了台灣的地方特色,安排有序,相得益彰,是寫台灣的第一書。

作品特點

《台灣通史》最大特點是史料詳盡,典據精深,寧取無棄。其突出的特點,一是典據精深,記述詳明,因立足奠基台灣史,故史料編撰寧詳勿略,寧取無棄。無論是舊籍疏略之島內撫墾拓殖的情況、故紙未載之相逼而來的外交兵禍,還是島內動植礦物等天然資源的種類及分布情況、稻米糖茶等諸種作物乃至食用方法,或據資料詳細系統地載錄下來,或依耳聞目睹據實列述,內容紮實,使《台灣通史》成為文獻大宗。二是較以往修史注重兵、刑、禮、樂者,凸顯“民貴”史觀,對島內民生之豐嗇、民德之隆污,特別是攸關國民生計之官方奏疏一律詳細載錄,以供後人借鑑。三是對以往史書以“島夷海寇”視之而一筆代過之鄭成功驅逐荷蘭殖民者以及其後率領大陸同胞遷台拓台的事跡給予重新矯正定位;對台灣人民介乎以卵擊石、艱貞抵禦日侮的歷史詳情,更是重筆彩墨,致意再三。四是全書既體現了台灣與祖國大陸在政治、經濟、法律、典儀、文化、宗教等方面一脈相傳的歷史淵源,又突出了台灣的地方特色,安排有序,相得益彰。連橫著此書時正值台灣淪陷,其辛苦不言而喻。終因辛苦過度於1936年病逝,其孫便為國民黨名譽主席連站,連橫曾於生前預言,中日必有一戰,故名。

概述

《台灣通史》台灣省
全書內容起於隋大業元年,終於清光緒二十一年,時間橫跨1290年,有紀四、志二十四、傳六十。從最早到達台灣的開拓者,到清中後期抵抗日本侵略的志士將領,凡有關台灣的政治、軍事、經濟、物產、風俗、人物等等,均有論列。對大陸人民開拓台灣與台灣人民抗擊荷、英、法、日等帝國主義的侵略戰爭敘述尤詳。《台灣通史》郁“自戕其身,至於短折。余甚哀之。顧余則不然,禍患之來,靜以鎮之,橫逆之施,柔以報之。而眷懷家國,憑弔河山,雖多迴腸盪氣之辭,絕無道困言貧之語。故十年中未嘗有憂,未嘗有病。豈天之獨厚於余,蓋余之能全於天也。”民國十五年春(1926),連橫攜眷游杭州西湖,欲了卻其“他日移家湖上住,青山青史各千年”的宿願。不久,北伐戰爭開始,於是又返回台灣。這時期日本人在台灣禁止學習漢文,且不許學生使用台語,連橫為保存故國文化始作《台灣語典》四卷。本書曾由作者於1920~1921年在台灣分三冊出版,內地流傳極少。商務印書館於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前夕,曾將其重新出版,此後亦有重印,但讀者現在也不易找到當時版本。

目錄

目錄

史卷一
史卷二
史卷三
史卷四
史卷五
史卷六
史卷七
史卷八
史卷九
史卷十
史卷十一
史卷十二
史卷十三
史卷十四
史卷十五
史卷十六
史卷十七
史卷十八
史卷十九
史卷二十
史卷二十一
史卷二十二
史卷二十三
史卷二十四
史卷二十五
史卷二十六
史卷二十七
史卷二十八
史卷二十九
史卷三十
史卷三十一
史卷三十二
史卷三十三
史卷三十四
史卷三十五
史卷三十六
史卷三十七

作者簡介

《台灣通史》連橫
本書作者連橫(1878~1936),字武公,號雅堂,台灣省人。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