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作品名稱】南鄉子·晚景落瓊杯【創作年代】北宋
【作者姓名】蘇軾
【作品體裁】詞
原文
南鄉子晚景落瓊杯,照眼雲山翠作堆。認得岷峨春雪浪,初來,萬頃蒲萄漲淥醅。
春雨暗陽台,亂灑歌樓濕粉腮。一陣東風來捲地,吹回,落照江天一半開。
詞牌
【南鄉子】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原為單調,有二十七字、二十八字、三十字各體,平仄換韻。單調始自後蜀歐陽炯。南唐馮延巳始增為雙調。馮詞平韻五十六字,十句,上下片各四句用韻。另有五十八字型。又名《好離鄉》、《蕉葉怨》等。
詞牌知識
〔題考〕 南鄉即南國,唐人稱南中。本詞初為單調,創於歐陽炯;【詞律】所收,有其二十七,二十八字兩首。如“路入南中,恍榔葉暗蓼花紅;兩岸人家微雨後,收紅豆,纖纖抬素手。”固為本意也。迨馮延已始添作雙調,成今體之五十六字。歐陽修前後首句俱減為四字,名﹝減字南鄉子﹞。南歌子
唐教坊曲名。此詞有單調雙調。單調者,始自溫庭筠詞。詞有“恨春宵”句,名《春宵曲》。張泌詞,本此添字,因詞有“高卷水晶簾額”句,名《水晶簾》。又有“驚破碧窗殘夢”句,名《碧窗夢》。鄭子聃有《我愛沂陽好》詞十首,更名《十愛詞》。雙調者有平韻仄韻兩體。平韻者,始自毛熙震詞,周邦彥、楊無咎、僧揮五十四字型,無名氏五十三字型,俱本此添字。仄韻者,始自《樂府雅詞》,惟石孝友詞最為諧婉。周邦彥詞,名《南柯子》。程垓詞,名《望秦川》。田不伐詞,有“簾風不動蝶交飛”句,名《風蝶令》。
〔作法〕 本調五十六字。首句五字,與﹝浪淘沙﹞首句同,第二句為仄起平韻之七言句,而第三字不能作仄。第三句為七言仄句,不用韻;句法與﹝浪淘沙﹞第四句同。第四句為兩字句,例用平平,協韻。末句與第二句同。後闋概同前闋。
格式一:
●●○○●,
○○●●△。
⊙○⊙●●○△,
⊙●⊙○⊙●●○△。
* * * * *
格式二:
(前片)
●●○○●,
○○●●△。
⊙○⊙●●○△,
⊙●⊙○⊙●●○△。
(後片)
●●○○●,
○○●●△。
⊙○⊙●●○△,
⊙●⊙○⊙●●○△。
* * * * *
格式三:
(前片)
⊙●○○●,
○○●●△。
⊙○⊙●●○△,
⊙●⊙○⊙●●○△。
(後片)
⊙●○○●,
○○●●△。
⊙○⊙●●○△,
⊙●⊙○⊙●●○△
⊙●○○●●△(協平韻)
作者
蘇軾蘇軾,又名蘇東坡,史書記載蘇軾身長八尺三寸有餘。蘇軾為人寬大如海。蘇軾是蘇洵的第五子,嘉祐二年(1057年)與弟蘇轍同登進士。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熙寧二年(1069年),父喪守制期滿還朝,為判官告院。與宰相王安石政見不合,反對推行新法(並非完全不同意,還是有部分認可的,前期反對,後期深入民間,了解到新法的好處,轉而贊成新法的好的方面。),自請外任,出為杭州通判。遷知密州(今山東諸城),移知徐州。元豐二年(1079年),罹“烏台詩案”,責授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簽書公文。哲宗立,高太后臨朝,被復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東蓬萊);4個月後,遷為禮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遷中書舍人,又遷翰林學士知制誥(二品),知禮部貢舉。元祐四年(1089年)出知杭州,後改知潁州,知揚州、定州。元祐八年(1093年)哲宗親政,被遠貶惠州(今廣東惠州市區),再貶昌化軍(今海南儋州市)。徽宗即位,遇赦北歸,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卒於常州(今屬江蘇),葬於汝州郟城縣(今河南郟縣),享年六十六歲,御賜諡號文忠(公)。
他與他的父親蘇洵(1009年—1066年)、弟弟蘇轍(1039年—1112年) 皆以文學名世,世稱“三蘇”;與漢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齊名。”“三蘇”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時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稱,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分為唐二家和宋六家)】。作為傑出的詞人,開闢了豪放詞風,同傑出詞人辛棄疾並稱為“蘇辛”。在詩歌上,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蘇軾的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前赤壁賦》與《後赤壁賦》等。在政治上屬以司馬光為領袖的舊黨。在書法方面成就極大,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也有學者認為是蔡京)並稱“宋四家"。
賞析
首句謂:端起玉杯,只見落日斜照,青翠的雲山倒映在酒杯中,把一杯玉液都染綠了。詞人忽然覺得,這杯瓊漿是那樣熟悉,是那樣有情,仿佛是老朋友似的。原來那碧綠的色彩,和滿江的春水相似,春水則是故鄉的岷山、峨眉山上的積雪融化而來的。上片由倒影看到了天空,由酒的顏色而寫到江水,由江水而想到岷峨,最後居然認為江水就是酒,仿佛這個小小的酒杯可以盛下整個世界。如此獨特的空間意識,正是蘇軾曠達、寬廣的胸懷的表現。
“春雨暗陽台,亂灑歌樓濕粉腮。”用“暗”和“亂”寫春雨,抓住了春雨飄忽不定、倏來倏往的特徵。來得突然,使人們不及迴避,才能打濕美人的粉腮。既有瓊杯美酒,又有美人粉腮,這場雨似乎擾亂了歡宴,真不是時候。但是,忽然有一陣東風捲地而來,吹散了雲雨,落日的餘暉從雲縫中斜射出來,把半邊天染紅,碧綠的江水也被染紅了一半,景色奇麗,更勝於前。
詞的上片,由酒杯而雲山,而江水,而岷峨,這是詞人形象思維的過程,也是詞外在的邏輯。藝術聯想和想像的動力是情感。罪系黃州的蘇東坡,端起酒杯,思鄉之情便油然而生。正是這種情感作為動力,他的聯想才最終指向故鄉岷峨即蜀中,才產生了杯中之酒是岷峨的雪水這種奇特的心理。思鄉之情是詞的上片的內在邏輯。詞的下片描繪倏忽變化的自然景觀,給人動盪不定、神奇瑰麗的感覺。在政治鬥爭中遭到挫折的蘇東坡,對自然界倏忽變化的敏感,由此可見一斑。整個一首詞神氣貫通、融為一體。思鄉與人生的感慨盡得表現,正所謂“不著一字”而“盡得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