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疾病的臨床檢驗 第二版》

修訂版,包含了兒科臨床檢驗的新內容,全書分上下兩篇共十七章。

兒科疾病的臨床檢驗 第二版 內容簡介

近幾年來,兒科臨床檢驗又有了長足的進步,某些項目被廢用;某些項目被升華,賦予了新的含義;又有不少新項目問津於臨床,所有這些形成了《兒科疾病的臨床檢驗》這本書再版的原因。再版修訂後,全書仍分兩大部分,共四十六章。上篇即“兒科常見症狀與疾病的實驗檢查”,除對原內容進行了必要的補充和修改外,又增加了免疫功能低下與缺陷、新生兒疾病、營養性疾病、性發育異常等內容。下篇為“兒科檢驗的臨床意義”,刪除了肝功能檢查中的混濁度實驗等內容,對其他章節也作了不同程度的刪節、修改和補充,增加了骨髓檢查、維生素檢驗、T細胞和B細胞功能檢查、紅細胞免疫功能檢查、尿液電解質和酶類檢查、治療藥物濃度監測、HLA與染色體檢查等內容。 本書的修訂,仍遵循第一版寫作的原則,即力圖從實驗角度出發,對疾病進行診斷和鑑別診斷,這種創新性的寫作格式,相信將會繼續對不同層次的臨床工作者有所助益。

兒科疾病的臨床檢驗 第二版 本書目錄

上篇 兒科常見症狀與疾病的實驗檢查
第一章 一般症狀的實驗檢查
第二章 新生兒疾病的實驗檢查
第三章 營養性疾病的實驗檢查
第四章 消化系統症狀與疾病的實驗檢查
第五章 呼吸系統症狀與疾病的實驗檢查
下篇 兒科檢驗的臨床意義
第十三章 紅細胞的一般檢查
第十四章 骨髓檢查
第十五章 溶血檢查
第十六章 異常血紅蛋白檢
第十七章 白細胞和巨噬細胞檢驗

兒科疾病的臨床檢驗 第二版 文章節選

【臨床診斷概要】 (一)發熱的判定 一般來說,小兒正常肛溫為36.5~37.5℃,舌下溫度較肛溫低0.3~0.5℃,腋下溫度為36~37℃。當小兒體溫超過基礎體溫1℃時,被認為是發熱,但由於個體的基礎體溫不盡相同,臨床上一般以腋下溫度超過37.4℃作為發熱的標準。當小兒體溫在37~37.4℃時要結合臨床綜合考慮,此時如小兒一般情況好,無任何其它症狀,查體及實驗室檢查均無陽性發現,且無慢性疾病時不需處理。臨床上一般以腋窩溫度為準,分為低熱(37.5~38℃)、中度發熱(38.1~39℃)和高熱(>3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